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性水环境压力研究

2018-03-02李宁

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李宁

摘 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城镇生活性水资源消耗与生活污水排放不断增加,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从城镇生活角度,以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作为水环境压力指标,以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作为城镇化水平指标,基于2002—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的规模效应对生活性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且生活性用水量不断增加是生活性水环境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活性水环境压力;城镇生活用水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199-02

一、 引言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应是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城镇化水平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脱钩”是未来重点研究的难题。水资源与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而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需求却在日益增加,废水排放和水污染现象又逐渐加剧,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城镇化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定量分析城镇化水平、水资源消耗、水污染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考虑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规模扩大是水环境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镇化水平,称为城镇化率,记作UI,公式为:

UI=UP/TP(1)

式中UP为城镇人口数量;TP为人口总数量。

2. 水环境压力的测度

城镇化过程主要包括人口的转移、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基于和水环境的关系,本文主要考虑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转移,以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表示生活用水带来的水环境压力,定义为生活性水环境压力,记作UDS。

3. 模型的构建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使用基期和末期的绝对量进行直接比较的方式,借助弹性理论,以增长变化率的方式将脱钩指数重新定义为脱钩弹性,公式为:

DE(EP,DF)=(EPl-EPb)/EPb(DFl-DFb)/DFb(2)

公式中DE为脱钩弹性,EPl为末期环境压力指标,EPb为基期环境压力指标,DFl为末期驱动力指标,DFb为基期驱动力指标。本文中,EP为水环境压力(WEP),DF为城镇化率(UI),水环境压力和城镇化率的脱钩弹性计算公式应为:

DE(WEP,UI)=(WEPl-WEPb)/WEPb(UIl-UIb)/UIb(3)

式中WEPl为末期水环境压力,WEPb为基期水环境压力,UIl为末期城镇化率,UIb为基期城镇化率。

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以得到生活性水环境压力与城镇化的脱钩弹性,定义为生活性脱钩弹性。

DE(UDS,UI)=(UDSl-UDSb)/UDSb(UIl-UIb)/UIb(4)

式中UDSl为末期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UDSb为基期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其中l=b+1,为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性水环境压力,结合Tapio的分解思想,引入城镇生活用水总量作为中间变量,记作UDW,将式(4)进行分解:

DE(UDS,UI)=(UDSl-UDSb)/UDSb(UDWl-UDWb)/UDWb×(UDWl-UDWb)/UDWb(UIl-UIb)/UIb=DE(UDS,UDW)×DE(UDW,UI)(5)

式中DE(UDS,UDW)代表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城镇生活用水量的脱钩关系,反映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生态效率,称为生态脱钩指标;DE(UDW,UI)代表城镇生活用水量与城镇化率的脱钩关系,反映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带来的用水变化,称为规模脱钩指标。

4. 脱钩程度的衡量标准

Tapio在OECD的基础上,将脱钩指标划分为脱钩、连接、负脱钩3种状态。脱钩指的是驱动力指标与压力指标的背离;负脱钩与脱钩相反,表明两指标之间存在同步变化的关系;连接是处于脱钩和负脱钩的中间状态。根据弹性值大小,以0,0.8,1.2为分界点值,细分为8种具体的脱钩状态,其中强脱钩是实现压力指标和驱动力指标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强负脱钩为最不利的状态。各类脱钩状态如图1所示。

(二)数据来源

1999年之前,相关统计年鉴中废水排放量的数据没有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分类;2002年之前,用水量的计量单位是吨,2002年开始使用立方米作为计量单位。考虑到以上两点,本文选取2002—2016年作为研究的时间序列。本文研究城镇化与水环境压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水指标应尽量选取城镇的数据,故城镇生活用水总量(UDW)用统计年鉴中的城市生活用水量替代。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UDS)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城镇化率(UI)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城镇生活用水总量(UDW)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城市供水用水部分。

三、 实证分析

生活性水环境压力与城镇化水平的脱钩分析:

根据公式(4)和(5)构建的生活性脱钩弹性及其分解公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城镇化率之间一直呈现扩张负脱钩态势,表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一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不断增加,且其增加速度超过了城镇化率提升速度,说明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由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带来的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从生态脱钩指标来看,结合表1发现生态脱钩指标一直是强负脱钩,因为在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也会有所增加。2003年以来,城镇污水排放量的变化率,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在6%左右,到2011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6年只有3.08%,而与此同时,城镇化率提高保持相对稳定,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率不断加快,2016年已经达到 5.52%,反映在生态脱钩指标上,自2008年以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生活用水量之间的脱钩指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只有0.56,说明2002年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尤其是2008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2015年4月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对新型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强化城镇生活水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城镇居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继续提升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是实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生活用水量强脱钩的重要途径。

从规模脱钩指标看,生活用水量多年来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但2014年之后有加快的趋势。2007年以后,规模脱钩指标不断增加,2007—2010年呈现弱负脱钩,2011—2016年呈现扩张负脱钩,说明城市生活用水量控制不力,城镇化率提升带来城镇人口规模扩张,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了更高的水资源消耗。提高城镇居民节水意识,倡导循环用水,改善用水设施,严控用水量,促进生活用水量与城镇化率形成良性脱钩关系。

综合来看,在2003—2006年生态脱钩指标值和规模脱钩指标值相近,而2007—2012年生态脱钩指标值是生活性脱钩弹性的主导因素,但随着政府对水污染现象的重视和一系列治理办法的出台,在2013—2016年,规模脱钩指标值变为生活性脱钩弹性的主导因素,且有增加的趋势。这点提醒我们不仅要重视防治水污染,同时要注重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四、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文从城镇生活的角度,运用脱钩理论并进行分解,研究了2002—2016年城镇水环境压力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脱钩关系。结论如下:

1. 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水环境压力增加。城镇化的提升导致城镇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

2. 生活性脱钩弹性呈现扩张负脱钩。2003—2012年,其主要原因是生态脱钩指标为强负脱钩,2013—2016年主要原因是规模脱钩指标为扩张负脱钩。可见,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是生活性脱钩弹性扩张负脱钩的内在原因。

3. 生活性水环境压力成为影响城镇水环境与城镇化水平脱钩关系的关键要素。城镇化给生活性水环境带来的压力更大,这也给改善城镇水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讨论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它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和城市产业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选取城镇水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为实现水环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全面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不断推进节水教育,提高生活、生产节水意识,采用节水装置,加强用水循环,重视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产能,以减少城镇整体水资源使用量,促进规模脱钩弹性实现强脱钩。

2. 强化城镇生活水污染治理。近些年对于生产领域的治理措施不断增多,效果顯著。但长期以来对于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治理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生活污水不同于工业废水,其排放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不利于强制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对城镇居民加大科学用水宣传力度,提高其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促成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多种举措,促成生活性脱钩弹性向强脱钩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胜武,石培基,王祖静,等.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3(8):142-148.

[2]张月,潘柏林,李锦彬,等.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中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6).

[3]马海良,徐佳,王普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2):334-341.

[4]秦腾,章恒全,佟冬萍,等.城镇化进程中用水量增长的门槛效应与动态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45-53.

[5]谢锐,陈严,韩峰.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时空效应[J].管理评论,2018(1):230-241.

[6]邓晓兰,车明好,陈宝东.我国城镇化的环境污染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1):31-37.

[7]龙亮军,王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Tapio脱钩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7(3):98-106.

[8]李浩,袁晓玲.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问题初探[J].经济问题,2018(1):104-110.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城市权利:从大卫·哈维到中国城镇化问题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