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一谈“越国以鄙远”

2018-03-02马成岗张思疑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2期

马成岗+张思疑

摘要: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中的“越国以鄙远”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论,对“鄙”字的用法也是说法不一。如何理解这句话并对学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给予指导,希望通过对比分析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鄙;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里有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人们对此句中的“鄙”字用法众说纷纭,笔者不揣浅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这句话是烛之武对秦伯说的,当时秦晋联合讨伐郑国。秦在西陲与郑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成周及晋国的一部分。所以烛之武才会对秦伯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句话好理解,难就难在“鄙”字如何解释,有人说是意动用法,有人说是使动用法,按课本注释:“鄙,边邑。这里做动词用,远,指郑国。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这个解释并没有明确地说“鄙”字是什么用法,下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 “远”在此处是指“郑国”还是“远方的”

如果是“郑国”,则可译为“越过别的国家(指晋国)来把郑国当做你们的边邑”;如果是“远方的”,此句可理解为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即“越国以之为鄙远”,则可译为“越过别的国家(指晋国)来把郑国作为你们远方的边邑。”两句除了细微差别,意思大体一样。

二、 “以”字的用法

此处“以”字做连词较好,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可译为“来”,例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转·僖公三十二年》),此句结构与“越国以鄙远”极为相似。“袭远”是“劳师”的目的,“鄙远”是“越國”的目的。所不同者,“袭”为动词,“鄙”为名词;“袭远”为动宾结构,据此,是否可以把“鄙远”理解为动宾结构?当然可以,这样就要把“鄙”活用为动词才行。在这种情况下,把“鄙”理解为意动还是使动?

三、意动还是使动

意动就是把宾语当做某种人或事物,是主观意愿的而客观上并不是如此或者客观上不可能如此。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此处“侣、友”都是诗人的主观意愿而非客观事实。如此,就可以把“鄙远”理解为:把“远”当做“鄙”,即“(你们想)越过别的国家(指晋国)来把远方(指郑国)当做自己的边邑”。如果这样解释就有实际上不可能成功的意思了。不过从这里可以知道“远”字是名词,作宾语,不能译为“远方的”意思,确定了上面第一点的分析,即“远”做“郑国”解。

使动属于客观事实,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当时怀王与诸将相约,以怀王的身份地位,应该是有能力“使之为王”的。据此,则可译为:(你们想)越过别的国家(指晋国)来使郑国成为你们的边邑。这样解释就有实际上有可能成功的意思。

综上,意动使动都说得通。大家对此意见不一,主要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的这句话。这句话是烛之武说的,我们应该从烛之武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到烛之武的心情。按照烛之武的立场,他当然担心秦伯的做法成功,不然他也不会夜里来劝秦伯退兵了。所以我更倾向于“鄙”字为使动用法。

作者简介:马成岗(1977—),男,宁夏育才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