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硬化病人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分析

2018-03-0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多发性磁共振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疾病,男女患病之比1∶2。本研究拟从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磁共振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方面比较多发性硬化病人性别间临床表现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根据2010年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1],收集2011年9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病人57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性别间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磁共振检查、电生理检查情况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57例病人中男性18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为1∶2.17。男性首次发病年龄16岁~56岁,发病年龄为32.61岁±11.80岁;女性首次发病年龄14岁~58岁,发病年龄为39.44岁±13.18岁,男性与女性间首次发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6)。

2.2 临床症状及体征

2.2.1 首发症状 男性常见首发症状按比例高低依次为感觉障碍10例(55.56%)、肢体乏力9例(50%)、头晕6例(33.33%)、视物模糊4例(22.22%)。女性病人常见首发症状依次为感觉障碍26例(66.67%)、肢体乏力20例(51.28%)、头晕8例(20.51%)、视物模糊7例(17.94%)。女性病人出现麻木症状的发生率为66.67%,男性病人发生率为33.33%,女性高于男性(χ2=5.558,P=0.018),其余首发症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不同性别间多发性硬化病人首发症状比较例(%)

首发症状男性女性χ2值P头晕 6(33.33)8(20.51)0.5100.475感觉障碍10(55.56)26(66.67)0.6530.419疼痛 6(33.33)12(30.77)0.0370.847麻木 6(33.33)26(66.67)5.5580.018肢体乏力9(50.00)20(51.28)0.0080.928二便障碍2(11.11)1(2.56)1.6470.199言语不利2(11.11)2(5.13)0.0700.792视物模糊4(22.22)7(17.94)0.0000.985

2.2.2 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男性病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按比例高低依次为:肢体乏力14例(77.78%)、感觉障碍13例(72.22%)、视物模糊10例(55.56%)、头晕7例(38.89%)。女性病人常见症状按比例高低依次为:感觉障碍35例(89.74%)、肢体乏力29例(74.35%)、视物模糊20例(51.28%)、二便障碍13例(33.33%)。感觉障碍包括疼痛和麻木,女性病人出现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为61.54%,男性病人为33.3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47);女性比男性病人更易出现麻木症状(82.05% vs 50%,χ2=6.266,P=0.012)。其余神经系统症状男性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在神经系统检查时,男性病人常见神经系统体征依次为运动系统改变16例(占88.89%,其中肌力下降14例,腱反射异常12例,病理征11例)、感觉系统改变9例(占50%,均有浅感觉障碍,2例出现深感觉障碍)、 视力下降10例(55.56%)。女性病人常见神经系统体征依次为运动系统改变37例(94.87%,其中肌力下降29例、腱反射异常24例、病理征23例)、感觉系统改变33例(84.61%,均出现浅感觉障碍,12例出现深感觉障碍)、视力下降20例(51.28%)。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均以出现运动系统改变体征为最常见。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浅感觉障碍。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女性病人中出现感觉障碍症状却不一定会出现感觉障碍的体征。详见表3。

表2 男性女性多发性硬化病人常见神经系统症状的比较 例(%)

表3 男性女性多发性硬化病人神经系统体征的比较 例(%)

2.3 辅助检查

2.3.1 电生理检查 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的男性有10例,异常的有9例(90%);女性有19例,异常的有16例(84.21%),男性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男性有9例,异常的有5例(55.56%,均无听力下降);女性有15例,异常的有8例(53.33%,仅1例有听力下降),男性与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男性有9例,异常的有7例(77.78%,均有视力下降);女性有24例,异常的有17例(70.83%,均有视力下降),男性与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其中无视力下降的男性病人有4例,而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例(50.00%),无视力下降的女性病人有11例,而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4例(36.36%)。

2.3.2 磁共振检查 所有病人均行磁共振检查,男性病人磁共振病灶按比例高低排序依次为侧脑室12例(66.67%)、脑干11例(61.11%)、脊髓10例(55.56%)。女性病人磁共振病灶按比例高低排序依次为脑干25例(64.10%)、大脑皮质下白质25例(64.10%)、脊髓24例(61.54%)。磁共振检查病灶位于大脑皮质下白质的男性有6例(33.33%),女性25例(64.1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0,P=0.030);其余分布病灶男女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 。

3 讨 论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20岁~40岁,据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男性群体的发病率为2/10万,女性群体发病率为3.60/10万,女性与男性之间发病率之比由1995年的1.40上升至2000年的2.30[2]。本研究中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17,与之较为相近。欧洲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发性硬化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30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较男性低[3]。本组男性发病年龄为32.61岁±11.80岁,女性中发病年龄为39.44岁±13.18岁,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发病年龄均相对较高,女性高于男性。

本研究中男女病人首次发病症状均以感觉障碍为最多见,其次为肢体乏力,男女性别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胡学强等[4]报道多发性硬化首发症状以视觉障碍最常见一致,姜剩勇等[5]报道首症以肢体乏力为最常见相异。首症感觉障碍中尤以肢体、躯干或面部麻木感最为多见,所有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女性病人均出现麻木症状,而男性病人中仅部分出现麻木症状,男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疾病进程中,男性病人常见症状依次为肢体乏力、感觉障碍、视物模糊;女性病人常见症状依次为感觉障碍、肢体乏力、视物模糊。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以疼痛或麻木为主的感觉障碍,男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女性更易出现麻木或疼痛。本研究中病人出现疼痛症状主要包括眶周痛、头痛、腰背痛等。周衡等[6]回顾性分析362例多发性硬化伴疼痛病人时,根据疼痛类型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Lhermitte 征、急性神经根痛、眶周痛、头痛)、慢性疼痛(包括感觉缺失性疼痛、痛性痉挛、内脏痛、背痛),女性病人发生疼痛占60.2%,男性病人占30.98%,这与本研究中女性更易出现疼痛症状相符。其余症状包括视物模糊、言语不利、二便障碍、肢体不自主运动等,女性病人中有2例出现麻木症状,但无相应的感觉障碍体征,而男性病人出现麻木症状的皆伴有相应的体征,临床出现麻木等感觉障碍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尤其是女性病人,应注意完善相关检查鉴别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及心理因素。殷晓菁等[7]认为多发性硬化病人中女性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本组病人中男性病人出现情感障碍的有1例,女性病人出现情感障碍的有2例,男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电生理检查在发现多发性硬化亚临床病灶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可协助早期诊断,同时可观察病情变化。国外统计发现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异常率分别为67.9%,66.8%,49.3%[8]。本研究中男性病人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分别为77.78%,90.00%,55.56%;女性病人三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分别为70.83%,84.21%,53.33%。男性和女性诱发电位的检出率相近,均较国外统计数据要高。本组所有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病人中仅一例女性病人出现听力下降,有近半数无听力障碍病人可检出异常;在所有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病人中,无视力下降的男性有4例,其中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例(50%),无视力下降的女性病人有11例,而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4例(36.36%)。由此可见,即使无相应的临床症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仍可检出无症状病灶,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发性的临床证据,因此磁共振检查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发性硬化病人磁共振检查阳性率达85%~96%,常见病灶位于侧脑室周围、视神经、脊髓、小脑和脑干的白质[9]。本研究所有病人均行磁共振检查,男性病人常见磁共振病灶依次为侧脑室、脑干、脊髓;女性病人常见磁共振病灶依次为脑干、大脑皮质下白质、脊髓。其中大脑皮质下白质病灶性别差异更为显著,女性病人出现大脑皮质下白质病灶的比率近乎男性病人的2倍。西方以脑干、小脑、脊髓受累为主,中国和日本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10]。本研究中男性视神经受累3例(16.67%),女性视神经受累1例(2.56%),虽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视神经受累风险仍高于女性。脊髓、脑干和小脑受累情况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病人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如注意力、记忆力等临床症状与灰质萎缩尤其是深部核团萎缩有显著相关性[11]。本研究中除了大脑白质受累外,大脑皮质和深部核团亦有受累,本研究中有48.72%的女性和33.33%的男性发现基底核病灶,有22.22%的男性和12.82%的女性发现丘脑病灶,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多发性硬化病人临床特点存在性别差异,不仅女性发病率更高,女性也更易出现疼痛或麻木症状,磁共振检查显示女性大脑皮质下白质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

[1] Polman CH,Reingold SC,Banwell B,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 2010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J].Ann Neurol,2011,69(2): 292- 302.

[2] Alonso A,Hernan MA.Tempor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J].Neurology,2008,71(2): 129- 135.

[3] Schwendimann RN,Alekseeva N.Gender issues in multiple sclerosis[J].Int Rev Neurobiol,2007,79: 377- 392.

[4] 胡学强,麦卫华,王敦敬.多发性硬化4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 11- 14.

[5] 姜剩勇,秦新月,胡梅,等.1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3): 1637- 1639.

[6] 周衡,张星虎.多发性硬化性疼痛发生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8): 733- 735.

[7] 殷晓菁,胡玲玲,谢红娜,等.多发性硬化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4): 237- 239.

[8] 胡学强,麦卫华,王敦敬.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4,13(1): 8- 10.

[9]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修订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4): 312.

[10]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36- 246.

[11] 刘义,李咏梅.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2): 1496- 1498.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多发性磁共振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剂量肌松剂在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婴幼儿耳聋的诊断价值及早期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