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2018-02-27仇清钟

江西教育C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仇清钟

摘   要: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理解新知识,发展和形成新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敢于尝试应用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带来新型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比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以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为主,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以合理选择知识内容为依托,使其在体验中自主探索、分析和归纳数学知识的规律,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营造真实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体验发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营造真实学习情境是惯用的一种方式,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在情境中教师以固有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图片、视频、故事、谈话等方式模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高中生在体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难点与重点。

在开展“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时,教师利用古诗《题西林壁》引入新课,告诉学生不等量关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关系的普遍存在,了解学习新知识的意义。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出示交通标志(限速、限高、限宽),商家打折海报(一折起、低至几折),产品含量指标等,搭配问题:这些信息表示什么含义?如何表示其中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分析各种不等关系,尝试用不等式(组)来表示。之后,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销售收入问题与实际生产安排问题,组织他们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伴交流讨论结果,并说明式子的具体含义。

上述案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真實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使其在体验中发现新知识,让他们在情境中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

二、选择日常生活素材,深化学生体验感悟

高中生已拥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他们可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整合在一起,将生活体验迁移至知识探索中。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生活化素材开展体验式教学,引领他们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探究数学知识,借此深化学生的体验感悟,并有利于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些世界上经典的建筑物图片,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引导他们结合图片将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概括出来:如果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接着,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并结合个人经验描述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等形状的结构特征,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空间几何体的概念。

教师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补充新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结合个人所学与生活现象,深化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加强学生交流体验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展开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从课堂提问着手,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增强学习体验。所以,高中数学教师需结合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学生能力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要突出层次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加强他们的交流体验,实现体验式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过程中,教师设计生活化问题:抛一枚硬币,在落地前能够确定哪个面朝上吗?在足球赛比赛中一名运动员找到机会射门,可以预先确定他能把这球踢进吗?基于结果可以预知的视角出发,以上事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体验式思考、小结。教师引领学生把事件分成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组织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意义和价值。

四、提供课堂实践机会,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动手操作技巧,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机会亲身体验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帮助他们自主认识知识的发生,构建完善牢固的知识体系。为此,高中数学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组织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与牢固记忆。

在“椭圆”教学中,椭圆的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需转变教学思路,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与自己一起动手画图,指引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椭圆的概念。具体画图步骤如下:先取一条定长的细线,将它的两端固定在纸上,得到两个点F1和F2,当细线比两点间的距离长时,用铅笔把细线拉紧,在纸上缓慢移动画出相应的图形,从而顺利画出椭圆。当完成操作任务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将细线的长度改变,画出的图形会有什么特点?轨迹上的各个点是如何来的?在椭圆绘制过程中哪些部位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部位是改变的?问题吸引他们主动思考,实现体验式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画出椭圆,为他们带来亲身体验椭圆形成过程的实践机会,使其进一步理解椭圆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五、注重知识学以致用,体验数学实用价值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在生活生产中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注重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改善体验式教学的成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理论知识,教师为增强他们对等差数列的体验和感受,设置实际问题:某礼堂一共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那么礼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学生根据题意得知各排座位数量成等差数列,公差d=2,a25=70,得出70=a1+(25-1)×2,解得a1=22,依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知S25=25×(22+70)÷2=1 150。又如:小王参加工作后,采用零存整取方式在农行存款,从1月份开始,每月第1天存入银行1 000,银行一年利率1.71%计息,那么年终结算时本金与利息之和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要求他们利用所需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至生活中,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体验中深化理解知识,且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既是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实施,还能够让学生体验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体验式教学策略,使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6)

2.张驾宏.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J].甘肃教育,2018(9).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