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题组教学,丰盈数学思考

2018-02-25江苏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215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题组兴趣小组梯形

江苏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215600)

题组,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内容相关、形式类似、思维相近和解答方法基本相同的练习题放在一起,构成一组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题组配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灵活地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运用递进性题组,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前后的知识有着非常密切地联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联系、有坡度的题组,沟通新旧知识点,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实践证明,递进性题组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拓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运用题”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递进性题组。

①一瓶油重千克,已经用去千克,瓶中还剩下多少千克油?

②一瓶油重千克,已经用去,瓶中还剩下多少千克油?

题组中两瓶油的重量是一样的,都是千克,只是用去的部分存在区别。一个是“已经用去千克”,这里的“千克”表示的是具体的数量;另一个用去的是“这瓶油的”,这里的“”仅仅表示分率,不表示具体的数量。通过对比题目,学生能够避免对“分率”与“数量”的概念产生混淆,从而很快确立出解题方法,得到正确的答案:①(千克),②(千克)。

“分率”与“数量”一直是分数应用题中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递进性题组,让学习难度呈螺旋式上升,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辨析相关数学概念,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

二、运用对比性题组,把握本质

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比较是人最珍贵的智力宝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要通过比较从而被人们所认识。”对比的过程,就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对比性题组,帮助学生快速找出数学题目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比较量”和“被比较量”的认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对比性题组。

①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有30人,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学生有35人,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多百分之几?

②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有30人,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学生有35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通过对比,学生能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第①题中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多,这表明应该将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作为“单位1”的量,列出的算式是(35-30)÷30;第②题中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人数少,这表明应该将参加二胡兴趣小组的人数作为“单位1”的量,列式是(35-30)÷35。

上述案例,教师以百分数的教学难点为切入点,让学生纵向对比问题,发现解题方法的异同点,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易混淆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将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一道题拓宽到一类题。

三、运用变式性题组,活跃思维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老师讲解的例题掌握得很好,对同类型的题目也能够解答出来,但对于逆向思维问题或变式问题的解答,却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设计一些变式性题组,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技能,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变式性题组。

①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2.7厘米,下底是5.3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2.7厘米,下底是5.3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第①题,学生可以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相应的数据代入公式中,求出梯形的面积。这一题的设计让学生学懂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第②题,学生需要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答,不再是进行面积的计算,而是分析已知条件,求出梯形的高。这时很多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直接用面积除以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先用面积乘2,再算出高为48÷(2.7+5.3)=6(厘米)。

上述案例,教师设计变式性题组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透彻,加深对面积公式中“÷2”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四、运用开放性题组,灵活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开放性题组是探求最优化解题方法和发散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题组,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题组。

①一个长方体,长11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现在将它锯成两个小长方体,只允许锯一次,表面积可能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②将16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拼成后的长方体表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

该题组中两道题的设计形式都比较灵活,答案也不唯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第①题中强调“只允许锯一次”,学生可以沿着长方体的不同方向锯,如沿着水平方向锯或者沿垂直方向锯。第②题将16个小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拼法不同,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也会不一样。这样的题组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开放性题组的设计,让学生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学会多层次和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避免陷入思维定式,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

总之,题组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巧用题组进行教学,可以放大单道习题的效果,将零碎和没有联系的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网,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精心设计题组,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辨伪存真,自主地完成知识建构。

猜你喜欢

题组兴趣小组梯形
梯形填数
梯形达人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梯形填数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类正弦定理猜想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