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设新课程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之我见

2018-02-25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新课程改革是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造就一支教育事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思路,那么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以怎样的心态和角色去参与课改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课程改革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关系着培养目标的规格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本身也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世界潮流的。课程改革并非要改朝换代,否定传统,推翻一切。对于那些漠不关心、谈“改”色变、甚至百般挑剔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有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它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从认识上和行为上发生转变。其次,教师应该明白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

在新课标中,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科知识的不断增加,语文课堂再不是唯一的知识渠道,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多样化了,他们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或网络等获取一定的信息,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有老师不知道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个时候只要学生说出的结论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就该做出肯定的态度,并予以采纳。因为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它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远远跟不上当今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传统式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已被淘汰,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因素:过去的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和教参书“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因素,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更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师立场、职责的转变。教师的教学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是课堂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还应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然而,在一些课堂中也难免会看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但这并不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还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调控。同时,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蕴含的对教育价值的思考,不必急于寻求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只讲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更要努力追求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改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真正从课堂上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向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结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使教和学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我们过去的教育历来就是“一支粉笔一黑板”,教师只能教书,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万能,甚至不敢质疑。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它就根本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之中,去认真合理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如今,课程改革使得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因此,教师更要在这个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地去学习和丰富自己,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从传统的“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性”角色转化。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不再充当教材大纲“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要把教材看作是“面粉”而不是现成的“面包”,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新课程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公平教育。学生他也有独立的人格,也会拥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特别要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完成学业。此外,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包括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以及个性特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专业,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总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新课程也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掌控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更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改变过去消极被动执行课本的做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去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更应做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