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以百舸争流的思想为例

2018-02-25马光辉

新课程(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哲学知识点微课

马光辉

(宁夏中卫中学,宁夏 中卫)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微课,可以丰富课堂的呈现方式,提升学生获得材料的水平;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情感;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观的确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微课以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出现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那么如何良好地运用微课进行高中政治教学,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一、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运用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授课对象是谁的问题。微课的情景、适用对象不同,相应的课程设计也会改变。有的微课是为了培养教师、为了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其主体是教师,目的是教师技能的提升。而有的微课是教师讲授,主体是学生时,目的是让学生受益。所以在微课运用中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辅助教学的原则

微课可以运用在网络教学中,也可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微课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新知识,解决知识的疑难点,但因微课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讲授的主要是重难点,所以不可完全取代传统课堂。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还是首位的,微课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

3.生动有趣的原则

微课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很多内容难度较高且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尤其是在微课教学时,教师不能时刻关注到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也不甚了解。所以在应用微课时,要注意突出课程的生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4.内容衔接的原则

微课录制时间较短,知识点也较精小。微课注重对知识点细节的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独立的学习资源,但是要注意每一个小知识点都不能脱离体系单独存在,要注重知识的连接。不仅要注重微课与微课知识点的连接,还要注意教师授课与微课知识点的连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之间的联系,从相互的联系中去学习。

5.容易理解的原则

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尽量把复杂难懂的知识转换为简单易懂的,帮助学生理解。轻松有趣的课程远比乏味、困难的课程更吸引学生。所以课程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更主动地去思考。

二、微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需求进行分析。据了解目前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板书的形式为主,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不活跃、讲题思路死板等问题。学生目前对政治课堂的兴趣比较一般,并且学生与学生间学习层次的差距较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的人格。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对他人意见会加以斟酌,也会特别注重学习资源的正确性和严谨性。所以,如果教师呈现的学习资源不符合他们的需求会很难得到他们的肯定和采纳,将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案编写

首先是内容分析。“百舸争流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哲学是什么”的前提下继续。本课理解较简单,所以课程设计是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希望学生在认清各派别的基础上,树立唯物主义思想。在高考中,本课多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方向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熟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学会辨析题目中的基本派别,并能正确区分出派别中的各种形态。其次是教学目标。熟记哲学的基本含义、理解哲学的基本内容、学会判断哲学派别;理解哲学史上各派别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3.录制

可以运用讲解加图片的形式。

4.实施教学

第一,采用典故导入课程,吸引学生产生共鸣,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第二,通过分析典故,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思维的思考;加上配图,帮助学生进入课程。第三,教师讲解,展现教材知识,重点知识让学生准确记忆,并用红色标注。在解说时要展示过程,让学生理清思路。第四,联系典故,运用到实践里。第五,展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讲解,实现对课本知识的重新整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用微课知识、逻辑点与现实连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第六,采用简图的形式,把复杂的东西简易化,形成简单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史的两大基本派别的关系。第七,使用简图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综上所述,把微课引入高中政治教学课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效率也更高。但在实践中还是要注意教学方式以及微课的设计,力求把微课教学运用得更得当。

猜你喜欢

哲学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菱的哲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