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学前专业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探究

2018-02-25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苑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师范生培育互联网+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 恺 王 佳

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创新创业”,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年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国家想要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国民,应从幼儿抓起,重视幼儿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学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能否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学前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观念、思想、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也无一不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学前专业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当务之急。

一、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对创新创业认识存在误区。

在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新浪潮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很多高校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存在误区,把师范生等同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院校、专业及个人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高职院校人才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能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也要初步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智力启蒙和激发幼儿潜能的幼儿教师,其工作重点在教育而不是个体开办幼儿园。当然,师范生也应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对幼儿的启蒙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应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培育而不是创新创业的实践。

2.课程资源未能体现师范特色。

基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各类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高师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资源缺乏师范特色,具体表现有三点:一是高师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多由校内教师临时负责,这些教师几乎都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其教学过程基本都是短期备课后基于理论的照本宣科;二是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为高职院校服务的,教材中的案例没有任何涉及幼儿园办学案例,不适合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三是现在提倡的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在创业而不是创新,即使涉及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也是蜻蜓点水,且缺乏规范性。

3.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渗透不够。

目前高师院校创新创业的教师多由本校教师担任,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创业能力,创新意识也不够强,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他们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主要偏重于创业理论的阐述、创业案例的分析,而未将注意力集中在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育上。此外,绝大多数高师院校教师认为,师范生的创新意识的培育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任务。殊不知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责任去培育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全体高师院校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除了要传授师范生的知识、训练师范生的技能、培育师范生的职业情怀外,还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渗透培育师范生的创新意识。

4.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没有一种教育是孤立的,任何教育都需要多层次教育形式的融合,即创造具有自身专业及高校特色的教育氛围。然而,查阅文献后本人发现几乎所有高师院校营造的创新创业氛围都极其相似,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一是通过竞赛、论坛、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以赛促学,而且比赛内容多为理论;二是应用校园网络、广播、公众号、校刊、墙报等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传播创新创业知识,即使有创新创业的案例,也是各类高职专业的创新创业案例;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搭建实践平台,这些平台都是高职专业实践;四是鼓励大学生假期和课余时间去实践。即使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早的清华大学在这方面也仍在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表层化和形式化。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形式上有这些,但因缺乏针对性而使得实质更像是“为创新创业而活动”,氛围不浓厚。

二、“网联网+”背景下学前专业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途径

1.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对师范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渗透与灌输。

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形成稳定的意识形态。面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滞后和师资不足的现状,光靠几节创新创业课程是不能有效激发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的创新创业意识渗透与灌输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学前专业师范生很多课程能完美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手工、学前儿童玩教具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创编、儿童剧创编与表演、幼儿园环境创设、化妆艺术、婴幼儿营养配餐等。教师在相关课堂上有计划性地渗透创新创业意识,结合最新、最热、最前沿的市场动态、政策导向、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成功案例等,让学生在热门的资讯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自信,把高师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手工艺品义卖活动、化妆评比、歌舞创造大赛等,在实践中提高学前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利用网联网+,拓展信息途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师范生感受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充裕的时空条件。

互联网让资讯变得更便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海量的创新创业相关信息,足不出户便能纵观天下。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市场供需、用户需求、消费习惯、心理偏好等,敏锐的找到突破口。比如“饿了么”“美团”“滴滴”等新应用就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量身打造适合当代人用户体验的成功案例,这些平台一经推出,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应用。师范生可结合专业特点,借助网联网+,寻找师范类成功范例。相应地,我们在获取数据的同时也在贡献数据,崇尚个性的年代大家习惯性的将自己衣、食、住、行和小创意分享在社交网站上,这也给师范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更大的可能。

在原有的大学生服务平台上如Q Q、微信中融入学科特色,搭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立集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这个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上,包括信息公告栏、项目一览栏、在线学习栏、辅导咨询栏、优秀项目库、学生创意栏、反馈栏等模块。建立监督和考评机制,促进其健康成长。

3.聘请优秀师范类创新创业工作者来校演讲,榜样激励法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是实践出真知。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课堂,聘请师范类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演讲及担任课程教学很有必要,他们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说服力。应用榜样激励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一方面,可聘请创新创业杰出校友现身说法,让师范生近距离与创新创业优秀校友直面交谈,激发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机;另一方面,形成导师库,定期邀请师范类创新创业优秀工作者,对在校创新创业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及交流,以点带面,任课教师与学生能长期接触且便于指导,形成长效机制,增大创新创业影响力。

“互联网+”是社会热潮,也是国家战略部署。高校是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而高师院校应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而非实践。通过对我国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探索培育学前教育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建立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我国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为师范生自身发展与幼儿创新思维的培育助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培育互联网+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