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时代数字报纸媒介融合研究

2018-02-24张荣贵

大观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媒介融合

张荣贵

摘 要:文章以《潇湘晨报》为例,表达数字时代对报纸行业的影响,引出对数字报纸的讨论。从电子报纸媒介的角度,阐述数字报纸在传播中所处地位。通过对晨报发展中的特点和不足以及版面和内容优势进行分析,简述媒介融合的过程以及可能伴随的问题,并提出优势互补的概念。在未来的媒介传播格局中,数字报纸将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电子报纸;媒介融合;信息服务

一、概论

(一)研究背景

報纸作为印刷传播时代的产物,在传统媒介中种类最多、受众面最广、直观性强。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对应而来的是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受众流失。相对于数字网络,报纸具有时效性弱和获得渠道相对复杂的致命缺陷。因此,报业必须通过媒介融合,优势互补,来保持和扩大自身市场竞争力。

《潇湘晨报》是一份湖南省于2001年 3月9日创办的大型综合都市日报。目前,日刊发量突破60万份,占据湖南零售报纸市场行业80%的比例,私人订阅数目占到省会类型报纸的60%,广告投放量占湖南同类市场报纸的60%,年销售额创造7亿元,读者数量接近300万人。

从简单的一份报纸,到对湖南人影响最深的媒体,晨报坚持“价值导向,服务核心”,努力寻找都市人的文化需要和潮流更迭,努力将影响力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的发行面和多样化的内容,使得其竞争力远超其他媒体,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类都市报、全国十大最具潜力创新传媒”。晨报在扩张与发展的不断探索中,逐渐站稳脚跟,并且开始树立自己的品牌。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

1.数字报纸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精准定位受众需要

陈刚将工业社会到多媒介社会在传播工具上的转变,系统地归纳为是从大众传播方式转向人际传播方式的转变,强调人际传播是双向互动式的大众传播。

董志宏在对数字报纸中的媒体交互的看法上,认为它需要满足图文交互、声音交互,以弥补传统报纸相对数字媒介的互动性和宣传效果上的不足。

2.数字报纸是与受众双向交流的平台,操作简单,阅读轻松

姚曦认为数字传播时代,信息的流动从自上而下,变成了同等双向的传播。通过匹配预测消费者需求,提供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

刘忠杰阐述了数字报纸的框架构建应当符合界面设计美观,满足客户的阅读体验,并且能够很好地植入数字终端,能够记录用户偏好。

3.原创性是数字报纸活力和发展的保障,体现它的社会服务职能

鲁斌对待媒介融合下的数字报纸的看法中,认为新闻信息必须具有原创性,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来发挥主流媒体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王朝阳认为数字报纸在传播方式上,认为需要从“内容宣传”到“内容增值”,提升在数字信息方面的创新。

二、电子报纸媒介特性分析

(一)电子报纸媒介属性

随着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渠道必定是贴近生活,简单易获取,具有交互性、丰富性、时效性、个性化定制等特点,满足大部分人需求,实现与受众的无障碍沟通。

(二)电子报纸传播者

报纸的采编人员,应在精通传播运作的基础上,培养“网络营销”思维,把握市场卖点,开拓不同于网络新闻的版面,吸引各层次读者。

(三)电子报纸的受众

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差异化的文化诉求和娱乐需求,具有不耐性和快速浏览的特征。电子报纸需要有切合需要的内容,才能吸引并留住受众人群,对传播者需要做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查分析。

(四)电子报纸媒介传播效果

电子报纸具有直接面向大众的特点,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吸收报纸和网络各自的特征,追求内容独特,观点独到,打造出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内容。电子报纸的定位是融合报纸的内容优势与数字媒介的获取渠道优势,并为自己开拓新的市场和满足新的受众需求。

三、《潇湘晨报(数字报)》媒介融合不足

(一)部分新闻深度不足,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例如,在“H7N9流感”高发期间,《潇湘晨报(数字报)》对流感带来的影响,规劝市民做出合理防范,使用了大量图片说明和文字阐述,确保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事件,很好地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普职能。但是在重视时效性的同时,却忽视了报道的真实性,仅仅依赖于某个专家和某个机构的阐述。其真实性和权威性遭到质疑,并且没有对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不仅仅有与其他新闻同质化的现象,也缺乏对受灾严重地区,对民众和治疗的详细报道。媒体报道这类的大事件,更应秉承着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做到细致、详细的报道,并做好后续的跟进和深度挖掘。

(二)经营方式单一化,缺乏对受众和信息资源的分类

数字网络的兴起,无论在内容、受众人群还是广告资源上,都极大地抢占了报纸的原本市场。伴随信息的易获取和廉价化,人们不再局限于做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转向寻求公共话语权。媒体应该完成从“宣传工具”到“信息深加工”的转变来应对变化,把握好人们的需求。

晨报作为地方性报纸,更多地关注社会大事,而忽略了个人的知识需要和信息资源需求,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各阶层的需要推出对应的板块。相对于其他媒介,晨报的内容和板块仍需要丰富化。对于果农,应该更多关注水果市场价格波动、市场变化,对种植技巧、灾害防治等做出科学的解释。对于工薪阶层,则应该侧重于他们的职场需求,例如怎样处理职场纷争和达到自我目标实现。只有把受众和信息资源区分开,才能在提高读者黏性和区分受众层次的同时,挖掘受众与媒体的价值对称。

(三)缺乏市场活力,没有把读者放到核心地位

其他网络媒体都盛行对自身炒作,对热点进行深加工,促使网民自发发帖、跟帖,积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公众媒体平台,使得人们广泛的参与进来,鼓励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此做出内容调整。《潇湘晨报(数字报)》则缺乏利用新媒体对市场进行近距离观察。

《潇湘晨报(数字报)》依旧很大程度上沿用着报纸的单方面宣传功能,忽略了读者话语权诉求,受传统思维影响,没有彻底实现报网融合,忽视了电子报纸写入功能,没有发挥网络的宣传效应。而且《潇湘晨报(数字报)》在弘扬本地文化、发布时政热点上有着广泛的关注,但对于世界杯、文化哲理、娱乐事件等缺乏描述和对应的内容。这无疑会流失很大一部分年轻读者,也会限制其传播发展。晨报也应当从“宣传思维”转变到积极捕捉市场的卖点、读者的爱好,撰写对报纸内容有着积极意义的文稿,把握好数字媒介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思维。

四、《潇湘晨报(数字报)》媒介融合转型发展研究

(一)牢牢把握主流文化

《潇湘晨报(数字报)》始终以“以新闻立报,以细致取胜”为核心价值,以帮助弱势群体,广泛参与进社会政治民生等热点问题为目的,注重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报道,在反映社会的时弊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始终发挥着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以及持久深入的社会影响和平等的沟通理念。

如一篇对“限购政策”的描述文章《長沙限购限售政策全面升级》,牢牢把握了人们对买房住房的关注,通过对“离异买房”“捆绑销售”的政策应对,体现出报道的深度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从各方面对政策进行解读,“预售许可”“资格审核”“封堵炒作”则体现报道的广度,和市民的需求密切相关,始终站在公众的角度,表达出良好的公众话语权和对民生问题的积极诉求。

(二)与读者的深入互动活动

从创刊至今,在网络和民间创办各类公益和宣传活动。以《读者节》来广泛征集优秀作品,“温暖社区行”公益活动则牵挂着广大市民的心,“国际名车博览会”则实实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潇湘晨报》践行着影响湖南的核心理念,这些活动不仅承担者媒体与读者互动,线上与线下交流的使命,更是为了扩大《潇湘晨报》在市民中的口碑和影响力,打造最具品牌影响力和融入市民生活的经营媒体。

从首届读者节“三地联动,五节狂欢”到第十七届的“读者节:家装消费特权月”,晨报在参与社会互动和服务大众间做着不懈的努力,将视野投入到市民的生活,体现着出行、绿色、活力、旅游、家居等方方面面,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媒介的信息服务价值,并实现了扩大自身盈利的愿望。挖掘出自己作为媒体的资源优势,依托特有的数字媒介优势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达到信息价值化的目的。

(三)关于报业的转型发展

报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把内容、资源转换为创造利润的资本,是当前迫切的课题,要求报社改变原始的“宣传思维”结构。在传播方式上,常见的融合方式有手机报、电子报。发挥品牌的影响作用,促进口碑宣传,并且适应网络的浅浏览和互动性特点,符合数字传播的框架要求。在内容形式上,要求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前提下,开拓版面内容,体现诸如《潇湘地理》的地域化特色。在信息服务上,以读者为核心,提供分类、详细的资源信息,追求时效和价值的前提下,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和领域。

五、结语

任何企业都不能抛开时代去谈发展,在传播方式的变革中,媒介形态必然会走向多元化,面向大众。报纸等媒介的任务也由单独的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到信息服务领域。而报业的生存优势在于有广大的社会资源为基础,始终是规范媒体、党政机关的发言人、权威平台的体现,依托实体服务和网络经营理念才能实现向媒介融合的转变。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调整市场战略,才是报业经久不衰“生命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刚,潘洪亮.重新定义广告——数字传播时代的广告定义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6(4):24-29.

[2]姚曦,李斐飞.精准·互动——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公司业务模式的重构[J].新闻大学,2017(1):116-124,152.

[3]刘忠杰,李春华.基于HTML5的电子报纸制作与展示系统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7(13):97-101.

[4]董志宏.新时期数字报纸设计中多种媒体交互设计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0):69-70.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媒介融合
微信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