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

2018-02-24王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群体专业

王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学校能否优质高效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素质精良、业务过硬的教师群体。教师业务能力过硬了,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育人水平,教师的发展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与保障。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行政手段进行推动,更需要在激活教师个体自主发展意识的基础上以实现主动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营造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只有实现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深层发展内涵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的体会是:有效提升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好“加减乘除”法。具体阐述如下:

一、做好加法——加先进教学理念,加成长压力,1+n>n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最基本、最常见的是做好加法。即给教师头脑加载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许多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学校教育从单一粉笔黑板到声光电教媒体再到互联网的普及,都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做好加法就是要创设学习型组织。一方面,聆听省内外教育专家、名师的讲学,使教师接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打造书香型校园,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人师者必须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才能加厚自己的教学底蕴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涵。不被时代大潮淘汰最好的途径是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超越自我。教育管理者要施加成长压力,让教师在充满浓郁学习氛围的环境中,自觉、自主地学习,自发、自愿地上进,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对青年教师加压比较容易,而有些年纪三四十岁的教师,他们的职称已经评到,职务升迁无望,专业发展进入职业高原期。他们的工作热情明显下降,每日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有着一种明显的职业倦怠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和研究,甚至把学校的写论文、做课题当作累赘与额外负担。对这部分教师,不能采取与青年教师一样的方法,而要讲究领导艺术,重视感情的沟通,想方设法让教师心甘情愿、心服口服地跟着你干。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一个教师最需要的也许不是经济待遇,不是什么荣誉许诺。他们的精神需求往往要大于物质需求。领导者以诚相待,给予足够的人格尊重,教师就会无怨无悔。这时再引导他们重新思考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容易多了。因此,领导的成功在于努力营造每一位教师人人皆可成才、个个尽展其才的成长环境,帮助每一位教师消除职业的倦怠,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做好减法——减工作负担,减会议活动,减“教学模式”。1-n>n

时间和空间,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两大要素。许多教师每日“两眼一睁,忙到天黑”,除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等每天必不可少的常规教学活动外,还有班级管理、家访接待等其他繁杂琐碎的教育活动。没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成长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学会给教师减负减压——减少课时,减少作业量,减少考试。就学校管理层而言,更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能通过现代媒体(如QQ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解决的问题,就在媒体上解决。一些非开不可的会则尽可能精短,要言不烦。

中国有句老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优秀教师的培养也是这样。由于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教育界的“教而优则仕”也非常普遍。一个教师教学成效突出,有关方面便给予一定“官位”。也不管这位教师是否适应管理实务。教师一旦走上管理岗位,便陷于繁杂琐碎的行政事务。一旦当上了校长,更是远离讲台。我市某校一位学术有专攻的年轻女教师,最初因此担任了教务处副主任后,便每日应付学校教学杂务,严重影响了个人的专业发展。她苦于没有时间进行反思,没有时间做好经验总结。于是急流勇退,向学校提出了辞呈。校方审时度势,同意了她的请求,让她在教师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几年来,这位女教师有了较为宽裕的时间,参与省级教材编写、应邀外出授课讲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最终通过了特级教师的评审。这种以退为进,以舍求得,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可谓“减法”的成功案例。

教育的观念与行为也不例外。学校领导要用“拿来主义”引导教师理性对待当前教育界流行的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要被“乱花”迷了双眼。各种教学理念、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要引导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实际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有个性、有利于自己专业成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才是明智之举。只有引导教师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雨后春笋般的新事物,才不至于随波逐流。否则,就有“邯郸学步”之虞。真的那样,就不仅是一个教师的迷失,更是误人子弟,是一代人的迷失。所以,该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这就是做好减法的意义。

三、做好乘法——打造师资培养引育并举的“倍乘效应”,1×n>n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要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要打破常规,大胆利用各种机会与手段,成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领导要以当代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育才思想为学校的发展助力,打造师资培养引育并举的“倍乘效应”。全力推进教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优秀教师的外引内培。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人事工作优化培养计划,大胆创新,面向全省、全国引入相当数量的名师、特级教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专业发展不应是单体个人的发展,而应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团队发展。要通过教师的个体发展实现向群体的共同发展。我们通过“名师工作室”,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以老带新,以点带面。有效加强了自体造血功能,加强教师的悟道与内化功能,做好了师资培养乘法,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量的突变,质的飛跃的良好局面。

四、做好除法——分解、细化专业发展目标,1÷n>n

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者间,只有取了最大公约数,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质与量的飞跃。

首先要唤起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意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修订与细化。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教师要把每一堂课、批改每一篇作业、与家长的每一次沟通等教育常规工作,都看成一个个小目标,以造就一种成就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要为教师通往更高大、更伟的目标搭桥铺道。就是要将教师发展压力分解到与之相关的各个责任部门、各个行动细节之中。最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当教师每每实现一个既定的小目标时,都应以清醒的意识设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让每一次的成功都成为新的起点,而不能就此停留,故步自封。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整体。加法和乘法让我们教师发展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而减法和除法则可以让我们冷静思考,以退为进。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算好“加减乘除”,让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潜在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群体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