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自由·自己

2018-02-24张玉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花港教育家小孩子

张玉平

自然

“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创造的,先秦并没有自然或大自然的概念,与之相当者是天地或天地万物。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实体所体现的最高的价值或原则。“道法自然”是指道顺应万物的发展变化而不加干涉,以听任万物依其本性而自生、自长、白化、自成为法则,亦即因任万物按照“自己那样”而存在和发展变化。其中的万物自然包括教育的对象“人”,老子所强调的是人与物依据自身的性质和规律而存在和发展变化,亦即不受外在人为因素的无端干预和任意牵制而独立自主,率性而为,自己成就自己。老子以人生命的本真状态与合理的生存状态为“自然”,以对人生命的本真状态与合理生存状态的无端干涉和牵制为“反自然”。因此也可以说“自然”是世间万物总体状态的和谐。

对于我们花港迎春小学这样一所全新的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变什么,而是尽力去呵护、顺应什么。因为我们的学生是纯的,纯得让你一眼就看得到他们是晶莹剔透的心;因为我们的家长是朴的,他们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优质的小学教育而辛勤劳作;因为我们的教师是爱的,他们就是因热爱教育而走到一起来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情怀。唯有如此才有学校的真!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我想这也是我们花港迎春小学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心愿!

自由

看到标题,许多人可能都会想到美国的自由女神,也都会认为在西方是要多自由就多自由,其实这是对自由本义的曲解。在中国,大多数人对自由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利己层面:我想怎样就怎样,不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对他人、对集体、对自然造成损害。古希腊被誉为西方民主自由的发祥地,自制克己是古希腊人最珍视的价值理念之一,节制适度贯穿于自由之中,造就守德和从善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带有明显的利他性的:维护公共利益、遵守公共秩序与道德的高度自觉。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讲的是一位中国商人定居在美国的一座城市,因为家居比较小,召开家庭舞会一类的活动怕影响邻居,所以就在郊外买三亩地建了一个临时的活动场所。因为不经常去,所以园子里杂草丛生,从而遭到别人的投诉,被城管勒令清理干净,投诉人的理由是:这样杂乱的院子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写道:我从来不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相反,我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它可以不干他不想干的事。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由最早最朴素的诠释。我们认为自由的本义还应有和平、安全、健康、和谐……我们还认为,一个人的自由度有多大取决于他个人对社会秩序及公德的遵守有多自觉,越自觉自由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在小学阶段,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自由关键是培育师生精神的自由和行动的自觉这两个重点。教师方面,一所好学校必须是在规范的基础上给教师以最大的教育教学的自由度,只有教师的创新实践才能实现学生思想的创新,而教学思想的丰富才能催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天;学生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学校的生活学习管理中来。英国教育家尼尔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写道“只有当孩子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才有真正的自由”。这是关键所在——自由同时意味着自律。所以对待学生的管理,低级简单粗放的教育,只能管得了一时,而不可能真正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更不可能真正培養自醒自觉的孩子。

我们所追求的和想保有的自由,是自选、自醒、自律、自觉的自由,从而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自己

把“自己”作为校训经历了一番纠结。有人曾提议改为“自我”,因为用“自己”总是给人不够“高大上”的感觉,好像还有点那自私自利的意味,似乎真正的“高大上”必须是利他的、牺牲的、奉献的,谈自己好似是“低小下”的。但是教育常识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是人,而这个“人”不应是模糊的,就应该是一个一个独特的“自己”。中国古代有“习三省吾身”之说,讲的是对待自己要更多观照自己的内心。确定用“自己”我们强调的是人的自生自长、自化自成,保持自己的本性和初心,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与自私一点关系都没有,“自己”比“自我”对于孩子和学校来说更直接地体现生命的教育和教育的生命。

这又让我想起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陶先生提倡创造的儿童教育,并提出“六大解放”的伟大主张: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从而产生思想;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做,从而产生发明;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能说善问,增长学问;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会看善察增进思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接触大自然,扩大认识的眼界;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使他有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这就是人的核心素养——生活力的培养。

在我们学校只有为数不多的三条标语,其中两条“你是学校的唯一”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其本质都是指向“自己”,彰显了四种意识:第一是生命意识——每个人的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无比珍贵,我们必须也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及与之相处、相遇的每一个人;第二是个性意识——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不可能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唯一,正是多彩的个体组成了丰富的世界;第三是信任意识——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只有快慢之分,而绝没有优劣之说,每个人的潜能总有展示的时机,要尊重差异,相信铁树也能开花;第四是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其相应的岗位,也就承担相应的责任,树立“止于我”的做事风格与职责,这也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谐团队的应有之义。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南开学校,提出“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的培养目标,我想加上一句“自由其思想,张扬其个性”,这也就是花港迎春小学对“立德树人”的回应。

“自然、自由、自己”是走向好老师的一种崇尚境界。拥有一种自然的教育情怀,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压力,但绝不压抑;拥有一种自由的教育精神,有忙碌绝不盲目,有信任但绝不放任;拥有一种自己的工作热情,每天以最美的姿态对待学生、对待同事、对待工作,始终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珍惜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港教育家小孩子
教育家与儿童
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花港过马一浮先生纪念馆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三境型”植物群落研究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