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表扬激励,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018-02-24伍泽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能动性惩戒师生关系

伍泽民

【摘要】教育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觉醒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发掘自身优势和特长,在于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表扬激励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有助于建立互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因此教学中应多用表扬,慎用惩戒。表扬激励要及时真诚、恰当适度,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唤起自主发展潜能,形成自主发展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成就多彩人生。

【关键词】教育方法 鼓励教育

俗话说: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乖学生是夸出来的。教育学原理指出:教育方法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惩戒为辅。《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日前发布,其关于“自主发展”的表述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作为一位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如何运用表扬激励推进学生自主发展有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正确的角色定位:着眼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只能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引路者、服务者。

与其说庄稼是农民“种”出来的,不如说是种子在阳光雨露滋润、土壤养分供养下“生长”出来的;与其说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生在合适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农民的“种”代替不了庄稼的“长”,教师的“教”始终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的作用,只能是教育环境的营造者、迷茫时候的引路人,任何过度的“教”、过度的灌输和说教都只能是揠苗助长、逆反低效的。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的实质是各种教育信息呈现、发出、辨别、存储、消化吸收、重新组合形成学生自身新的信息、知识、情感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学生成长的主导者、引路人、服务者。学生主观能动性才是自我成长的主要动力。

二、表扬激励是学生成长最好的精神营养,牢固树立表扬激励为主的育人理念。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并让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个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攻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无论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针对每个个体,表扬激励始终是主要方法和途径,最能激发学生的善意,触动学生心灵,是学生成长最好的精神营养。

三、表扬激励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的原动力。

教师的表扬鼓励,是对学生行为的肯定、认同、尊重,经常受到表扬、肯定、激励的学生更能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其自我完善的原动力越发强大。

四、表扬激励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区分真善美、假丑恶。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有限,区分善恶、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在学生看来,教师表扬的、肯定的就是正确的;反之,教师批评的就是错误的,借此不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表扬激励有助于心灵沟通,建立互信、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真诚必能换来学生的真心,有助于建立互信、积极、欣赏、良好的师生关系。情通则理达,表扬激励有助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六、掌握、运用表扬激励的方式方法。

1.把控机会,及时或延时表扬

学生向老师问好、回答问题流利大胆、捡到东西交公、卷面工整、考试成绩优秀、参加或组织活动表现优秀,教师都应该及时予以表扬、肯定,激励学生继续发扬。对粗枝大叶、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可以有意延迟表扬,借此提醒学生克服自满情绪。

2.细心发现,真诚表扬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学困生、性格内向、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发自内心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在群体中的存在感、认同感。让学生体会老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3.掌握技巧,善于表扬

一个肯定的微笑、竖一次大拇指、给出一个胜利的“V”的手势、一个拥抱、摸摸学生的头、拍拍肩膀、口头表扬、张贴红榜、一段积极地评语、广播表扬、大会表扬、颁发奖状、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给学生成长记录袋记颗红星、写下评语、颁发一个单项奖章,邀请优秀代表与校长共进午餐,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4.掌握分寸,适度表扬

俗话说:不虚美,不溢过。表扬不拔高,但也不能降低,要恰如其分。过度的表扬显得虚假、容易造成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的非议,不利于学生成长。同样,学生的成绩很突出,而教师的表扬轻描淡写,学生会觉得委屈。因此,教师表扬的度和分寸的把握十分重要。

七、多用表扬,慎用惩戒,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表扬在于扬善,让学生清楚,我怎样做才会更好;惩戒在于祛惡,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做了要受到惩戒。对好的、积极的行为给予表扬鼓励,对不好的、错误的、有害的行为必须予以遏制、制止、批评,甚至加以惩戒、处罚,避免在学生中间造成误导。当然,批评、惩戒必须恰如其分,避免批评、处罚过度,造成心理伤害。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相得益彰。

八、表扬激励,激发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潜质,成就出彩人生。

微笑比严厉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加积极。表扬是对学生行为和成绩的尊重、认可、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赏识。能够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激发自主发展潜能和荣誉感,培养自尊、自强的情感态度,培育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逼我优秀”为“我要优秀”,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长处,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展现自身的特长,把优秀的素质发挥到极致,成为最好的自我,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生命个体,成就出彩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动性惩戒师生关系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