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本,扎实开展语用训练

2018-02-24黄诗春李永斌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学以致用文本

黄诗春 李永斌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解分析和人文内涵的挖掘,更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要树立“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紧扣文本词句精彩处、篇章精妙处、留白处等语用训练素材,扎实有效地开展语用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文本 语用训练 学以致用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但是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或能背诵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这就是语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可是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分析,重理解,重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咄咄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要扭转这一“怪象”,唯有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要紧扣文本特点,巧妙扎实地进行语用训练,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于词句精彩处进行语用训练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时代感和文学性兼具,文质优美的范例。其中不乏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这些语文因素都是难得的语用训练素材。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段目标,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火烧云》一课中有三个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它们都是由前面的名词性语素和后面的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汇知识抓住了这个训练点,可以设计如下训练:

第一步,让学生把这些描写火烧云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第二步,讓学生找一找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

第三步,找出与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词语。结果,学生找出了许多这样的词语,例如,表示“红”的词语有:火红、枣红、血红;表示“绿”的词语有:草绿、葱绿、豆绿;表示“黄”的词语有:杏黄、米黄、土黄;表示“白”的词语有:雪白、灰白、乳白等。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花钟》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展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的花开放的样子。教师可抓住拟人手法这一训练点在教学中做如下安排:

第一步,组织学生交流,比较下面这组句子,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2.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

第二步,组织学生再交流,比较下面这组句子,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2.凌晨四点,牵牛花绽开了笑脸;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从梦中醒来;七点,睡莲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第三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子写一写。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句式,而且使他们从中领会到了汉语构词、造句方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词汇句式的丰富多样。

二、于篇章精妙处进行语用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进行选材、谋篇布局的,进而学以致用。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女娲补天》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在让学生明白了该段是按总分结构,围绕“天哪,太可怕了!”这一中心句分别从天空、地、山冈上等方面来展现当时可怕的景象后,引导学生:女娲补天后,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围绕“天哪,太幸福了!”这一中心句仿写一段话。

例如,教学完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领悟这三个自然段开头都是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中间主要是以回忆的形式叙写令人难忘的往事,再以饱含深情的反问句结尾,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可引导学生:同学们,我想此时,大娘、小金花、大嫂肯定也有许多话想对志愿军战士说,请你仿照上面的样式写一段话。

教学完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总结出课文围绕“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个中心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叙写的篇章结构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描写身边熟悉的一处景点;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总结出课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也写一处景点……总之,独特的立意,精巧的选材,有序的表达,合理的结构等都是语用训练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语用训练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积累迁移,不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三、于文本留白处进行语用训练

文本留自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难得的语用训练点。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理解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了“他的__,变成了__。”这一句式后,抓住段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草船借箭》中讲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但文中没有具体讲军令状里写了什么。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写写军令状。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将相和》中“负荆请罪”部分只讲了廉颇背着荆条来请罪,蔺相如原谅了他。至于他们当时说了什么,编者没有写。为此,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对话并演一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课文教语文”的理念,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分析文本,深刻把握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中选取几处语用训练点,扎实有效地开展语用训练,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学以致用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