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腔穿刺输液获得成功1例分析

2018-02-23张万臣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6期

张万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6.22

摘要 在小儿急诊尤其是多发伤患儿的急救中,迅速建立有效的液体补给通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多发伤患儿常伴有休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循环衰竭明显,导致血管痉挛甚至静脉塌陷,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有时会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死亡率增加。重癥监护室多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和气管内给药,但由于并发症多、创伤大、技术难度高、用时长,极易给患儿造成再次伤害。因此骨髓腔内输液成为救治危重症患儿有效的静脉替代途径。

关键词 骨髓腔内输液;深静脉置管;气管内给药;静脉替代

病历资料

患者,男,年龄9岁。2017年2月19日上午9:00因车祸致呼吸、心跳骤停止被太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行心肺复苏术。入科后,查见患儿颜面苍白,四肢冰冷,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多次行静脉穿刺输液均未成功。中心静脉置管及气管内给药因操作复杂且用时长,使其院前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骨髓腔穿刺输液成了唯一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急诊内、外科治疗组经过紧急讨论,决定利用该院准备开展的新技术骨髓腔穿刺输液为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入科半小时,该院急诊外科医师从患者胫骨远端(内踝上方1~2 cm处中部平面)行骨髓腔穿刺输液获得成功,为患儿赢得了抢救时机(虽然患儿抢救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该项新技术填补了太和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操作方法

胫骨远端内踝上方1~2 cm处中部平面为穿刺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因患儿深昏迷状态未行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头与骨干角呈60°~90°进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到达骨表面,掌心用力旋转,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用5 mL注射器回抽,抽出骨髓后可确定针尖已在骨髓腔内,推注生理盐水5~10 mL,确保通道通畅;若未抽出骨髓,亦可推注生理盐水10~15 mL,若推注时无明显阻力,且穿刺周围软组织无肿胀,仍可判断针尖已在骨髓腔内,然后接上已排气的液体输入。用无菌敷料妥善固定穿刺针周围,防止穿刺针上下左右晃动。

胫骨远端骨髓腔穿刺的优点及缺点:①胫骨骨髓腔较胸骨、髂骨的大,不易穿透对侧骨皮质;②胫骨骨髓腔输液不影响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其他临床抢救可同时进行;③胫骨骨髓腔输液时骨性标志容易确定,各种姿势、较差的光线下都能操作,并且成功率高,可在最短时间内扩充血容量、输入抢救药物;④胫骨覆盖的皮肤和组织层薄,没有大血管、神经和肌肉,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少;⑤胫骨骨髓腔穿刺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易于临床医护人员掌握,但对于成人而言,胫骨骨质较硬,穿刺时容易滑脱,导致穿刺失败;⑥胫骨远端易于暴露,多种体位下均可进行。

注意事项:①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②选择骨髓穿刺针的型号要适宜,以免穿刺失败;③严格一次骨髓腔穿刺,同一部位不能重复穿刺,因输液后药液可能从原穿刺失败部位骨皮质产生的孔中逸出,造成药液渗漏使组织水肿或实际入量不足;④骨髓腔内输液仅仅是一种替代治疗途径,一般不超过24 h。一旦循环恢复,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继续补液,以减少感染机会。

讨论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推荐连续3次静脉穿刺不成功或90 s内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另《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指出对于无法建立血管内通路的患者,放置髓内输液针补液方式优于气管内通路方式,建议首先纳入治疗方案。

多发伤患儿,特别是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静脉通常是瘪陷的,而骨髓腔静脉有一定程度的开放且通透性较好,这为骨髓腔内输液提供了解剖基础,这使得骨髓腔输液具有可行性。近年来,骨髓腔穿刺输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最早使用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抢救治疗上。与中心静脉置管及气管内给药相比,骨髓腔穿刺输液具有用药快、安全、有效、恢复组织灌注迅速的优点。在急诊危重情况下能输入抢救药物,使急诊抢救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该项技术很好地弥补了静脉输液的短板。但对于骨折、出血性疾病及穿刺部位并发感染者不宜行骨髓腔穿刺补液。目前,骨髓腔内输液在国外儿科急症中已被广泛应用,在我国骨髓腔输液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项技术的开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随着急诊创伤急救水平的不断深入开展,此项技术在急救心、肺、脑复苏及群体伤害事件、严重多发伤救治上均有显著的社会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