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金融的发展方向

2018-02-22王磊

经营者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方向金融

王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总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企业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为我国的GDP、税收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就业、科技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民间金融 金融 发展方向

民营经济为我国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帮助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民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在帮助技术创新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了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下行压力加大,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困难,在经营与融资方面的困难增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就要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抓好政策举措落实,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要通过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进行融资。[1]

一、小贷公司的发展与遇到的问题

小贷公司的不断涌现,帮助不少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帮助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满足弱势群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10年试点的过程中,小贷公司经历了2009年至2013年的高速发展期,小贷公司数量增长迅速,贷款量逐年上涨,但从2014年之后,小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到2016年年末跌至最低。从下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徽省小贷公司也是如此。

在国家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小贷公司的业务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贷款投放下降,逾期和不良贷款迅速上升,经营效益下滑,很大一部分小贷公司在艰难度日,甚至部分小贷公司已经破产清算。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国内小贷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行业寒冬,求生存已成为大多数小贷公司当前面临的最主要任务。

小贷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10年的试点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在初始阶段,其金融机构地位并没有得到确定,人们对他的认知不够导致公信力不强,国家给小贷企业的税收负担压力过重,不能选择对接银行征信系统,融资成本过高,政府监管和限制过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导致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的出现等。[2]

(一)金融机构地位未被确立

小贷公司仅仅按公司法一般的金融产品工商企业注册,而参考这类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的经营性质就是小额放贷和融资行为,并不属于金融机构,是一种经营特殊商品的股份制企业。所以,同行中很多知情者会说小贷公司实际上就是做着金融活动的非金融公司。这样的问题会降低小贷企业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

(二)小贷公司无法享受相应的金融政策

很多省市对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的金融机构都有着定向贴息及风险补偿金等优惠措施,但由于小贷公司被定位为非金融机构,所以无法开展相应的业务,无法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此外,同在一个金融市场,小贷公司从事与其他金融机构基本相同的业务,却无法获得相同的福利政策,这使得小贷公司的市场地位失衡。

(三)税收负担过重

当前国家政策规定对所有金融机构凡是单笔贷款低于5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按照90%计。但是小贷公司的增值税率为6%,没有任何的政策减免,所得税率为25%。从税收方面而言,对于小贷企业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严重限制了小贷企业的发展。

(四)不能接入银行征信系统

由于小貸公司在分类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所以一些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体系对小贷公司的经营是十分不利的。如小贷公司无法向人民银行存取信贷系统渠道,不能分享信贷资料。小贷客户的信用评估必须依靠物理访问、访谈等手段。而风险控制也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经验、地理和亲属关系,非常不利于小贷公司的合理化发展,在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更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增加小贷公司的信用风险和经营成本,难以保证小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融资规模受限

目前,我国规定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向不超过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入不能超过净资本的50%,但随着小贷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一些长周期的农业类贷款及部分逾期业务的影响,在面对市场的融资需求下,小贷公司也没有资金去放贷,这对其持续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更不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六)业务管理界限不清晰

根据我国《指导意见》规定,小贷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投资设立,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是一种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小贷公司开展的业务,《指导意见》则没有明确的许可要求,也不禁止。小贷企业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使得许多小贷企业对于非贷款业务持谨慎态度。其实,小贷公司摒弃故步自封,进行适度的扩张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可行性,并提高小贷公司的盈利能力以抵消其风险。

二、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体系是一种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因为传统的金融体系并没有服务于社会所有的人群,所以联合国希望通过小额信贷的发展,来促进这样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从人权主义上讲,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保证每个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目的是要服务实体,进行精准扶贫。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扩大金融服務覆盖面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传统金融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大量小微企业、贫困人口游离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范围之外等,这些问题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无利可图和风险值较高。导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意支持个体、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对有金融需求的客户服务全覆盖。从客户主体方面看,小微企业、农业人口等这些客户群体难以通过传统的融资手段获得金融服务,而他们又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难以通过信用审查得到融资,又无力承担金融服务的成本。[3]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基本的就是服务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近年来,在提升金融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传统金融机构将“金融弱势群体”拒之门外的情况下,小贷公司为普惠金融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小贷公司的未来发展

现阶段,国内的小贷公司的权利与义务处在一个不对等的状态,税收问题和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小贷公司看不到任何战略发展目标,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小贷企业的发展状况就是纷纷申请停业、减资,这其中除了业务受经济下行冲击外,更多的是源自对本身行业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及政策红利预期的失望,难以看到未来发展目标。

以合肥地区小贷公司的发展为例:该地区的小贷企业基本与全国全省同步,在经历了井喷、平稳阶段后也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经营中也与其他各地区小贷公司类似,有自身问题,也有外部宏观政策带来的影响。自2013年安徽省暂停小贷公司的筹建开始,合肥市的小贷公司也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迅猛发展后进入了一个洗牌阶段。虽然市场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悲观的态度,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小贷行业,小贷行业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如行业发展环境逐渐优化、融资需求仍然旺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等。

小贷公司总体来说是一个新旧相结合的行业:新,是指多数小贷公司成立年限不长;旧,是因为很多小贷企业都是出身于民间借贷,很多是浮出水面的民间借贷公司。小贷企业的出现,规范了民间资本的流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增长,同时也为银行培育了一些潜在客户。小贷企业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微企业或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小额贷款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当然,小贷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先天性的不足注定给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法律定位、政策定位扔处在一个实验的阶段。同时,小贷公司规模小、优质基础资产存量有限加之社会对小贷公司的一些偏见,这些都是限制小额企业发展的外在因素。但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借着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东风,相信小贷行业会取得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运营环境。[4]

四、结语

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小贷公司一定要立足于本质,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坚持短平快的操作模式,同时也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夯实自身基础,这样我们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普惠金融事业作更多的贡献,为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铺路。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姜惠中.民间金融、制度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7):190.

[2] 王婷.民间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 董雯.我国民间金融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 王奕刚.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民间金融规制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民间金融发展方向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社交借贷的风险管理与借鉴意义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民间金融视角下湖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