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与慢的艺术表达
——《爆裂鼓手》的节奏分析

2018-02-22

新闻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安德鲁节奏冲突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南昌 330224)

一部好的电影是由很多因素来决定的,电影的节奏就是影响电影质量一个重要的因素。电影的节奏是通过各种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及视听因素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它们必然要参与节奏的形成。

电影的节奏形态体现为两种基本方式,既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由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联系或人物内心的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波澜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是指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各元素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爆裂鼓手》电影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既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冲突所营造的内部节奏变化,也有着电影镜头剪辑及声音元素表现的外部电影节奏变化,同时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也能很好地营造出影片快慢相得益彰的节奏特点。

一、情节冲突营造跌宕起伏的内部节奏变化

主题思想和情绪情感的冲突变化体现影片内部节奏,电影情节的节奏变化会让观众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情节背后人物性格、内心的发展变化。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情节要想打动人、吸引人,就需要有节奏变化,有“意外”。只有情节的发展让对方感到意外,才能影响观众,产生所需要节奏变化的效果。《爆裂鼓手》这部电影在整个故事情节变化中有四个冲突,让故事情节变化的内部节奏呈现四个高峰,呈现跌宕起伏的内部节奏变化。

第一次情节冲突高峰是在师生初起冲突的时候。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安德鲁的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大一新生和他的魔鬼教师相爱相杀的故事。第一次起冲突是男主角在打鼓的时候一直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然后老师就开始发怒,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对他进行人格的侮辱,他居然都忍了。一个是喜欢施暴的老师,一个是喜欢受虐的学生,这两个人的性格简直就是互补。这一次的冲突就无疑奠定了他与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节的节奏也是由慢到快,先给观众展现的是看上去严格律己的老师,之后才展现他还有暴力倾向。这一转变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也让观众明确地了解到老师与学生之间性格的鲜明反差。

第二次情节冲突高峰是在人性魔性转变的时候。电影中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情节,是这部电影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影响了安德鲁的性格从人性到魔性的转变。当电影的节奏正在缓慢进行的时候,突然来一个快节奏的反转,老师说要换鼓手,这一下就把安德鲁激发了。为了挣回核心鼓手,他与女朋友分手了,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拼命地练习,挥汗如雨,为了提高打鼓的速度,练习的时候把手都打的流血不止,也没有停止。三个鼓手进行比拼,老师又开始对他进行施虐,安德鲁拼命地打鼓,一直打到手上开始出血都没有停下来,其他两名鼓手都看得惊呆了,最后安德鲁赚回了核心鼓手。这一场快节奏的转变使观众看的心惊肉跳,提高了观众的观看兴趣,奠定了男主角的性格转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次情节冲突高峰是在变化为偏执狂的时候。安德鲁终于挣回了核心鼓手后故事情节却又发生了转变。因为去比赛的路上汽车坏了,他把鼓槌掉在租车的地方,老师又要换人,这下把安德鲁激怒了,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就像魔鬼老师附体,开始骂人,变得偏执。结果在拿回鼓槌的路上却遭遇了车祸,为了赶上比赛,浑身都是血的他不顾一切地跑回比赛现场,观众都在揪心结局如何的时候,他却失败了,因为车祸受伤,他的手根本拿不起来鼓槌,他之前那么不顾一切的努力,都毁在这个老师的身上。这里情节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让他对打鼓的执着和内心的癫狂达到了极致,最后又以被开除学籍的缘故使电影极致的疯狂达到了很好的“降温”,从快节奏很成功的转缓。

第四次情节冲突高峰是在节奏到达顶峰的时候。当你觉得这部电影已经快要结束了,你就错了,最后才是高潮。最后安德鲁没承想这次又是老师的报复,老师告诉了他错误的曲目,让他在所有人面前出丑,让他再也没有机会翻身,却反而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用鼓响控制了整个乐队,打鼓的速度目不暇接,每一击都那么的精准,连老师都惊呆了。整部电影的节奏达到了顶峰,这本来是整个乐队的演奏,却成了他一个人的独秀,所有的乐器都已经成了他的陪衬。安德鲁与老师相互对视开心地笑了,他们找到了彼此的“查理帕克”。安德鲁最后一击,影片戛然而止,让观众还沉浸在这鼓声中。这是节奏控制得最到位的一段,看完让人热血沸腾。然后影片突然结束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很好地控制了影片最后高潮的节奏。

二、快速剪辑营造扣人心弦的外部节奏变化

《爆裂鼓手》这部电影通过大量短镜头和特写镜头形成剪辑节奏的变化。通过镜头的快速剪辑,产生电影的快节奏剪辑,配合电影音乐的应用,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营造扣人心弦的外部节奏变化。

《爆裂鼓手》这部电影是一部节奏较快的电影,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快速切换镜头来加快节奏,形成快节奏的剪辑风格,我们把这种剪辑方式叫做快速剪辑。特写镜头是指电影中拍摄人的面部、人体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视距最近的镜头。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由于视距短近,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集中、突出,把所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放大,因此可以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像,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一般镜头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不超过3秒,是一种短镜头的形式。

男主角安德鲁第一次进入乐队演奏的时候,场景是老师刚刚踏着9点整准时进入教室,首先接的是整个钟表的特写,之后紧接着一个大特写:还有1秒整点,两个特写镜头的快速切换,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再紧接着剪的画面是特写老师走进教室的鞋子,然后下一个画面是站起来的学生短镜头,再是安德鲁一个猛回头的特写短镜头,再是老师进来,把书放在桌子上的特写短镜头,这样短短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短镜头来影响电影的节奏,形成一种节奏快速地变化。

在电影的最后一段打鼓的节奏是最快的,这段并不是演员本身打的而是通过加了配乐以假乱真。为什么我们会有一种演员真的在打鼓的感觉,就是剪辑师通过快速剪辑的方法来展现的。开始展现的是男主角的侧面,然后又接入很多近景的特写,这些特写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给观众带来快节奏的感觉,之后又接入他敲鼓的一些细节动作,快速的特写了三个鼓,然后又特写了鼓上的汗水。之后剪辑又加入了一些手敲击擦的慢动作,还有擦慢慢抖动滴下的汗水,还有他脸上的表情和脸上的汗水,这些细节镜头进行转换。这些虽然是一些慢动作,但有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这种剪辑方法,更能震撼观众,他的每一击都是他之前留下的无数滴汗水换回来的,这里的每一击,击打的刻苦铭心,让观众既看到了他脸上的痛苦又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这份坚持与努力。

越轴镜头能够增加影片的节奏感。越轴就是说从画面上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越轴。通过越轴镜头,可以增加影片的节奏感。电影在师生两在第一次起冲突时两个人的对话中就有越轴镜头,在拍摄这个镜头的时候,机位的设置肯定是两面都有设置的。这个时候运用越轴,因为这几个镜头都是对话镜头,并且对话速度很快,剪切频率和节奏都是非常的快,导演想制作出一种激烈的冲突。如果不用越轴的镜头切换,会让观众对这段的感受下降。并且当时安德鲁被打的时候他自己也是一种在懵的情况下,加上老师的怒吼和耳光,不但没有让观众跟着跳戏,反而使观众被带入了男主角当时的内心活动,更加身临其境,提高了影片的节奏感。

结语

这部电影是一部冲突比较多的电影,对于电影故事情节来说影片中主要是运用比赛训练和竞争,来推动整个情节节奏的变化发展。因为训练和竞争就是一个节奏和竞技感很强的事情,从而加快了故事的情节节奏。通过四次主要的矛盾冲突让整部电影节奏呈现一种跌宕起伏的电影内部节奏变化,通过大量短镜头特写镜头来表达出一种快节奏的变化。看完这部影片后让人震撼的不仅仅是它的镜头剪接的精妙,还有就是它的故事内容。当故事情节进行到一个矛盾冲突点时,往往镜头元素,比如镜头时间、切换速度、音乐等方面,都能够很好地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这部影片的内外部节奏相得益彰,体现了很好的电影节奏快与慢的艺术表达。

猜你喜欢

安德鲁节奏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亲爱的安德鲁
亲爱的安德鲁
YOUNG·节奏
守法模范安德鲁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