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我照护水平及预防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2018-02-15邵春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6期
关键词:皮炎放射性食管癌

邵春燕

食管癌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域之一,每年约15万人次死于该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食管癌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咽下困难[1]。当前临床多采用放射治疗食管癌,但该方式治疗食管癌患者后,其急性毒性反应仍长期存在,若患者未及时得到处理,易增加患者再次入院的几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故为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及时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延续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实行护理服务的措施,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以维护、促进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从医院走向家庭、走向社会的延续护理措施[3]。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及自我照护水平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放疗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旨在研究该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6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并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20例,所选病例均与《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4]中有关食管癌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0~70岁,平均(60.3 ± 6.8)岁,病变部位:下胸段例7,中胸段41例,上胸端+颈段12例;对照组中,男32岁,女28岁,年龄51~71岁,平均(61.2 ± 6.7)岁,病变部位:下胸段6例,中胸段43例,上胸端+颈段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分组研究价值。

二、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病例经电子胃镜、胸部CT及食管钡餐等检查均确诊为食管癌;②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食管癌且首次进行根治性放疗者;③年龄<75岁者;④KPS评分>70分者;⑤可在协助下或独立完成问卷者;⑥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及急性心梗、脑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住院治疗期间死亡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三、 放疗方法

所选病例均进行三维适形根治性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单次放疗计量为1.8~2 Gy,处方计量为60~64 Gy,1次/d,连续5次/周。

四、 护理方法

1. 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且患者出院后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

2. 实验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由1名组长,9名护理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均有专业的知识及技能,组长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及健康宣传,并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及量表评估进行记录。

(2)建立随访卡片。护理人员对出院的患者建立随访卡片,并对患者疾病体征、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并发症及运动等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如实记录随访内容。

(3)延续护理具体措施

1. 家庭随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与患者加强院后沟通,对患者能力知识、康复情况、技能水平掌握程度做相应评估并进行分析,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讲解治疗后自我护理的要点,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并引导患者自我调整心理情绪,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以促进疾病的康复[5]。

2. 心理护理。由于放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极易产生厌世、烦躁、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的观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避免患者出现恶性的负面情绪或持续加重[6];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学会表达自身感受,调整负面心理,并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式及放疗效果等,使患者全面了解该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家人的关爱,使其积极面对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恢复[7]。

3. 皮肤护理。确保放射野皮肤处于干燥、清洁状态,避免接受冷、热刺激,化妆品、碘酒、肥皂、医用酒精等化学刺激及粗糙毛巾、剃须刀等机械刺激,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选择舒适、宽松的衣物[8]。

4. 饮食护理。患者出院后,应加强其营养的摄入。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恢复情况、营养素的需求量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食谱,菜谱应符合膳食平衡、患者饮食习惯[9];给予患者同类食物时,可进行不同的烹调方法以增进患者食欲,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告知患者小口、细嚼慢咽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的清淡食物,禁食硬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使食管出现穿孔、出血及梗阻等情况[10]。

5. 并发症护理。①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胃食管反流与体位的关系,告知患者饭后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并进行一定的活动,以提高食物的吸收与消化,切忌在睡前进食,患者入睡时抬高床头20~30 cm,家属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量及程度[11];②腹泻: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及病因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止泻及口服补液等治疗,以有效避免患者腹泻时间过长引发的抵抗力低下及营养不良[12];③胃排空延迟:此类患者饮食应做到少食多餐、循序渐进,并多进食流食,禁食高脂肪类及刺激胃酸分泌类食物,告知患者系松紧适宜的腰带,并在入睡时抬高床头,以提高胃排空的速度[13]。

6. 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有氧运动,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建议其饭后2h进行适量的爬楼梯、慢走、骑自行车等运动,3~5次/w,20~30 min/次,并根据患者运动习惯及体能为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次数及运动时间[14],以此提高患者体内,改善其生活质量。

五、 观察指标

1. 自我照护水平:采用ESCA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照护水平进行比较,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4项内容,各项内容总和分数为172分,其中低等水平为分数<总分数的33%,中等水平为分数在33%~66%之间,高等水平为分数>总分数的66%。

2. 放射性皮炎:采用RTOG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进行评估、记录,评价标准:0级:患者皮肤未出现任何变化;Ⅰ级:患者放射野皮肤稍红,出现红斑,且偶尔瘙痒;Ⅱ级:患者皮肤微黑,有色素沉着;Ⅲ级:患者皮肤发黑干燥,出现干性脱皮,伴有裂纹,且有明显的色素沉着;Ⅳ级:患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渗出,且有重度的色素沉着。

3. 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六、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照护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均有所提高,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更为显著(P< 0.05),见表1。

二、 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Ⅰ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较高,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照护水平比较± s,分)

组别n自护责任感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健康知识水平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实验组6016.78±6.0537.67±4.76*#44.3320.00025.26±7.6235.81±6.73*#22.3890.000对照组6016.92±4.1532.38±3.94*28.3100.00026.15±4.3628.92±7.17*5.0720.000t值 -0.1486.631--0.7855.427--P值 -0.8830.000--0.4340.000--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三、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更为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讨 论

食管癌多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部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2%,食管癌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15]。当前放射治疗为食管癌为主要、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行放射治疗,虽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也会损害患者正常细胞,对患者正常的皮肤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放射计量的逐渐增多,患者皮肤易出现水肿、红斑等情况,最终引起放射性皮炎。据相关资料显示,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其皮肤损伤发生率达91.4%,且因患者皮肤损伤过于严重而暂停治疗的发生率达58.1%,以此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延误患者疾病的转归[16]。故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并及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是确保食管癌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重要方式。

延续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的护理措施从医院延伸患者家中,使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以此对患者健康起到一定的维护及促进作用[17]。延续护理干预能充分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其是医院内护理服务的延伸,因肿瘤患者为一类特殊人群,且因肿瘤具有转移性,故患者出院后需对其病情进行跟踪、复查,并使患者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以有效提高其机体免疫力,缩小肿瘤的复发几率。

自我照护能力指个体主动采取措施以促进、维持自身安全舒适、身心健康。而适宜的自我护理活动能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对治疗时发生的诸多不适及不良反应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18]。WHO表明,在21世纪中,自我照护能力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使患者自身及其家庭与社会成为满足及决定个人健康需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自我照护理论在恶性肿瘤长期生存者中已成为重要的指导理念。本次护理措施中,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确保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饮食,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以此提高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自我照护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其自我照护水平。

近些年来,诸多资料表明,预防及护理放射性皮炎的方式较多,但极少的资料报道放射性皮炎的相关及影响因素。部分资料显示,放射种类、放射计量及分隔方式、放射线能量等外在因素均对放射线皮炎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吸烟、肥胖、营养、照射区域等内在因素对放射线皮炎也具有影响[19]。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皮肤进行护理,告知患者保持放射野皮肤干燥、清洁,穿宽松、舒适衣服,避免不良刺激,以此有效降低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几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Ⅰ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同时,对患者并发症及运动进行护理,降低了患者治疗后各自并发症的发生率,缩小了因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以此缓解患者心情;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氧运动,有效提高了患者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以此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且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自我照护水平及生活质量,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皮炎放射性食管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