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悬米”》与《也释“悬米”》对比研究

2018-02-13汪铖

青年时代 2018年33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汪铖

摘 要:隋《宋永贵墓志》:"洪源括地,与悬米争深;高峰极天,共云丘比峻。""悬"下一字,拓片清晰作"米"。《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发表了吕蒙、毛远明《释"悬米"》一文(下简称吕文),文章认为:文献中的"悬米"乃"悬水"之误,由"悬水"的"瀑布"义比喻连绵不断,源远流长。然刘传鸿细考各用例,发现吕文的释义并不准确。刘传鸿通过研究分析,最终于《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发表《也释“悬米”》一文(下简称刘文)。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两篇论文及其观点,讨论对“悬米”一词的看法。

关键词:悬米;《宋永贵墓志》;对比研究

隋《宋永贵墓志》:“洪源括地,与悬米争深;高峰极天,共云丘比峻。”“悬”下一字,拓片清晰作“米”。

诸多金石著作中可见此词,多释“悬米”而未加考辨。据各类词典查证,都没有为之立目。各类著录或照录原文,置而不论,或注以“不详”。吕文释“悬米”当为“悬水”之讹,意指“瀑布”,引申为“连续不断,源远流长”之意。刘文释“悬米”为黄河之源(或代指黄河之水),以突出源水之小。可见两文对“悬米”一词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虽所用材料大致相似,但解释“悬米”一词的角度不同,释义亦也有所不同。

吕文、刘文引用多种考证材料,研究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对两文所录的金石、文献材料的汇总:

悬米:

1.洪源括地,与悬米争流;高峰极天,共云丘比峻。(隋《宋永贵墓志》)

2.将恐波迁悬米,舟移接汉之川;峰低委粟,泽贸干云之峤。(唐《韩节墓志》)

3.斜临委粟之岫,遥瞻悬米之川。(唐《张备夫人李三娘墓志》)

4.抟角之羽,本非控地之姿;悬米之源,自有通乾之量。(唐《元仁师墓志》)

5.王轮远激,爰始滥觞。竹箭分流,起于悬米。初以挽郎定第,解褐奉朝请。(隋《裴鸿墓志》)

6.机边问石,即寻悬米之源;庑下陈金,共挹投醪之味。(唐《马神威墓志》)

7.夫滥觞悬米,翻浮天动地之源;寸株尺孽,擢捎云蔽景之干。岂非积微成大,陟遐自迩。(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幼俊八》)

8.摐金悬米之源,掩河津而点击;沫赭崦山之峤,驱日域以雷奔。(唐太宗《伐龟兹诏》)

9.银河有飘查之浪,金堤苦悬米之忧。(《无夫修堤堰判》)

吕文引用墓志、金石材料与文献材料,依据文字字形(文字构件的异体和异体字)、表情意相近的句式和考释词义等角度来进行考证,推断“悬米”一词为“悬水”之讹误,当为瀑布之意。

吕文单就对“米”一字进行考证,他先考察字形依据。检汉魏六朝隋唐碑,发现文字构件“水”常写作“米”。并以“康、慷、黍、黎、漆、暴、隷”七字的小篆为例,加以考证。以文字构件“水”的讹误反推“米”字当为“水”之讹文。并以其他碑文中“水“一字的误字——“米”字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

10.以公剖符,绰有余裕,雨洒传车之水,仁生别扇之前。(唐《杨上及夫人宗氏墓志》)

11.琴瑟配合于韶年,鱼水至期于偕老。(唐《薛君妻董夫人墓志》)

这两例的“水”字,拓片均作“米”。据文意通考,当为误字。

吕文依据字例分析,认为碑刻中既有构件“水”写作“米”,又有单字“水”写作“米”,故认为文献中的“悬米”为误,当为“悬水”。吕文又进一步通过文献调查,从相近的句式中对比分析,认为“悬米”一词应与水有关,更加确定“悬米”为“悬水”之讹。

刘文亦引用墓志、金石材料与文献材料,通过引用“对文”的修辞手法对句子内容进行分析,来考证推断“悬米一词的内涵,论证著者观点。著者亦通过对“悬水”一词的考证,反证吕文观点存在不妥之处。藉此论证自己的观点:“悬米”当释为“黄河之源”,引为源水之小。

“王轮远激,爰始滥觞。竹箭分流,起于悬米。初以挽郎定第,解褐奉朝请。”一句就采用了对文的修辞手法,刘文释“王轮远激”用以描绘江水翻滚奔流,以突出水之大;“滥觞”即特指发端之时仅可浮起酒杯的长江之源。“竹箭”特指奔流迅疾的黄河之水;而作为“竹箭分流”起源的“悬米”,与“滥觞”对应,词义当相近,都体现源流之小。

而句例8意为在龟兹之地敲击锣鼓,发动战争。“悬米之源”即代指龟兹,因黄河之源起于西域,而龟兹为西域大国。这可以推测,“悬米”当指黄河。例9吕文未引,刘文分析此句为:“……此句以黄河之‘金堤在汉成帝时溃决的教训,强调修筑堤堰的重要性,‘悬米在此以黄河之源代指黄河之水。”①文在他的论文中最先通过前后文意考释“悬米”意指黄河之源,多强调水小。并通过考查一些文献材料中,认为其可引申为“黄河之水”。这与吕文所提出的观点不同。

刘文还从“悬水”一词的释义来反证吕文释“悬米”为“悬水”不妥。

“悬水”一词,可见于《孔子家语·致思》:“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有瀑布之意,其特点是从高处飞泻而下,水流迅疾,一般水势较大。这应用于例6、7,似乎不大妥当,若用黄河之源(或代指黄河)来理解,似乎更为贴切。故而“悬米”为“悬水”之讹仍待验证。

吕文、刘文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讨论“悬米”一词的真正内涵。因其切入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通读两篇论文,研究其文章主旨,并对比分析,我更偏向刘传鸿先生的推断。

从“悬米”所出现的文献材料中看,其首见于隋,唐代(尤其是初唐)用例比较多,隋《裴鸿墓志》、《宋永贵墓志》、以及唐初唐太宗《代龟兹诏》是最初的三个用例,刘文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反驳吕文:“无论是句式,还是意义的侧重点,都不相同。依吕文所说,‘悬米在意义上‘不知所云,很难理解一个不知所云的词会在完全不同的句式中被延用,特别是还出现在皇帝的诏书里。”②帝诏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官方文书,为更好的下达指令,文书应该仔细地审之又审之,讹字这一情况应当比较少见。因此,吕文认为“悬米”为“悬水”之讹,似有不妥。

通过对比研究两篇论文的观点可以看出,刘文是在吕文的基础上转换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对“悬米”一词新解。他从新的视角来分析“悬米”,结合“悬米”一词的上下行文,引用“对文”的修辞手法来论证“悬米”在文献材料中的内涵与意义,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文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可辨析词义,考定文字,能够为我们推测“悬米”一词,提供一定的依据和作用。

刘文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推测:他引用《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郭璞注:“昆仑,山名;虚,山下基也,言河源出于昆仑山下之基,其初纤微,源高激凑,故水色白也。”推测“悬米”当为黄河之源水流的状态。这一说法是通过喻指,认为“悬米”一词为描寫水流之态,通过对这种形状的描写喻指黄河之水的源头。这种描写手法,在古代诗文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一推测或许大胆,但也不乏是一种新颖的想法,虽没有充实的材料支撑,但仍能给我们思考研究某一字词的内涵与意义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吕文与刘文对“悬米”不同角度的释义,亦能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与方法来研究、探索字词的内涵与意义。这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方法,以及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得学术研究不断地向前发展与进步。也能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注释:

①刘传鸿:也释“悬米”,《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

②刘传鸿:也释“悬米”,《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吕蒙,远明.释"悬米",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2]刘传鸿.也释“悬米”,中国语文2012年第1期.

[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

[4][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