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族医药学发展及其代表性动物药材研究进展

2018-02-13吕金朋阿斯亚包拉提帕热依哈巴合提汗阿娜尔古丽开买西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灵脂熊胆医药学

吕金朋,阿斯亚·包拉提,帕热依哈·巴合提汗,阿娜尔古丽·开买西,张 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哈萨克族是环阿尔泰山区域的民族,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6%,哈萨克族充分运用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独具疗效、适用于当地常见病症的哈萨克医药。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哈萨克医药发展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医学。强大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治疗效果,使哈萨克医药在环阿尔泰山区域得到了广泛认同[1]。

1 哈萨克族医药学发展

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阿勒泰地区,有着66.89万人口,其中哈萨克人占51.76%。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医药教学和科研体系基本形成。哈萨克医学文化和整理等基础工作基本完成。1993年以来,成立哈萨克医药研究委员会等研究机构,哈萨克医学研究所,2008年通过召开全疆首届哈萨克医药研讨会,有组织地对哈萨克医药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掌握资源分布等,整理出版了《哈萨克医学基础理论》《哈萨克医药志》等专业书籍。近年来,加强了民间古籍文献、验方、秘方和传统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出版了《哈萨克医常用药材》《哈萨克药志》《哈萨克医处方集》《哈萨克民间疗法》《哈萨克医学常识》等专著十余部。建立哈萨克医学专业教材编写和语言文字统一专家组,并翻译了哈萨克医学史和哈萨克医学诊断学等教科书,其中包括18本中专及13本本科教科书。现有的哈萨克传统医药学文化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保护。2013年12月,哈萨克医成为我国第七个开考医师资格证的民族医;2014年7月,哈萨克族医药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哈萨克医药从民间口头流传发展为用正规文字记载;在职医生继续教育和民间哈萨克医传承工作,积极协调做好哈萨克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注重哈萨克医药的自主研发等[2]。

阿勒泰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是重要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哈萨克动物药种类繁多,从古至今,道地药材有牛胆、熊胆、羊胆、羊尾巴、五灵脂等。

2 哈萨克族动物药研究进展

2.1 牛胆 牛胆是牛科动物牛的胆汁,多以牛胆粉入药使用或储藏。牛胆粉有着“除心腹热、渴利、口焦燥、益目睛”的功效。在《本草经疏》中,缪希雍描述其为“牛食百草,其精华萃于胆,其味苦,其气大寒,无毒”。《本草纲目》记载其有“除黄杀虫,治痈肿”的作用[3]。牛胆汁主要含有胆汁酸、胆汁色素、黏蛋白、脂肪、胆固醇、卵磷脂和无机盐[4]。胆汁酸主要是胆酸,脱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酸鹅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酸脱氧胆酸,牛磺酸鹅去氧胆酸等[5]。

现代中医以牛胆作为主药用于气管炎、上呼吸道炎、咽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以及消化不良等症[6];牛胆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品种,哈萨克医常用其作为治疗协日病和配毒症的重要药材;它还是人工牛黄的重要原料[7],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2.2 熊胆 熊胆是中国传统名贵的中药。熊胆主要由胆固醇、胆汁酸、胆色素、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组成。除胆汁酸外,熊胆粉还含有非胆汁酸,如胆固醇、胆汁色素和蛋白质等。

熊胆具有保护肝脏,治疗肝胆疾病、眼病的作用,具有消炎与抗菌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抗肿瘤的作用表现良好。熊胆可以通过抑制库普弗细胞的激活,抑制胶原纤维的分泌和合成,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等来抑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8];外用熊胆粉还可以治疗眼睑带状疱疹[9];研究证实,熊胆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较好的消杀作用[10-11];熊胆粉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外和体内血栓形成,对脑缺血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熊胆粉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机体的存活率。此外,对于结肠癌,熊胆亦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12]。

2.3 羊胆 羊胆是牛科动物山羊Capra aegagrus hircus及绵羊Ovis aries L.的胆汁,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首次出现。《药性论》中亦有对羊胆的记载:“点眼中,主赤障白膜风泪。”羊胆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退翳等功效[13]。

羊胆汁中含有胆色素、胆汁酸盐、黏蛋白及碳酸氢钠等。羊胆汁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等作用[14]。现代中医临床应用中经常用羊胆治疗目生翳障、肝热目赤、热毒疮肿、喉头红肿、肺痨吐血,也可治疗黄疸、肺结核等疾病[15]。

2.4 羊尾巴 哈萨克族医药中羊尾巴常以羊尾油入药。羊尾油,哈萨克语名称为“hoy huyruhmay”。马合木提·哈纳比亚编著的《哈医常用药材》、著名哈萨克名医吾太波衣达克编写的《西帕格尔力克巴彦》均有记载。羊脂油中主要成分是甘油酯、棕榈酸、硬脂酸及少量的肉豆蔻酸等饱和脂肪酸;羊尾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stearic acid)主要是油酸(oleic acid)及少量亚油酸(linoleic acid)。

羊尾油味甘、性温、无毒,其功效有温散寒邪、补肾助阳、补虚润燥,主治消瘦、久痢、疮癣等。外用熬炼入膏药涂敷,内服烊化冲服[16]。羊尾油外涂耳、鼻、喉等部位,可治小孩寒性感冒咳嗽等症,内服强健体魄。

2.5 五灵脂 本品为小鼯鼠的粪便,小鼯鼠身长13~20 cm,尾长9~14 cm,前后肢之间有飞膜,能滑翔。体毛细软、灰褐色或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尾长而粗,几与体长相等。吻短,眼圆而大,主要以松枝或各种野草为食,小鼯鼠粪便由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断面棕褐色,具有油润光泽,粪粒长椭圆柱形,表面常碎裂,呈纤维状,气腥臭,味苦。四季均可采用,采集后清除杂质,晒干打碎,生用或者醋炒用。功效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瘀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瘀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五灵脂作为一味动物粪便类中药,其成分非常复杂,含氮物质。杨东明等[17]应用水提醇沉法,从五灵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L-酪氨酸、次黄嘌呤、尿嘧啶、尿素、尿囊素、尿酸等。三萜类成分:有日本学者研究表明,五灵脂中含有坡膜醇酸、托马酸-3-氧-顺-对香豆酸酯、托马酸-3-氧-反-对-香豆酸酷、马斯里酸-3-氧-反-对-香豆酸酯、2- 羟基乌苏酸、马斯里酸、乌苏酸、加可酸、欧斯咖啡酸、托马酸等,后续又分离得到五灵脂三菇酸I、II、III。黄酮类化合物:焦玉等[18]首次从五灵脂中分离得到扁柏双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木质素类:赵君等[19]从五灵脂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3-hydroxy-(3-hydroxyphenyl)-benzenepropanol、trans-2-(3,5-dihydroxybenzyl)-3-(3-hydroxybenzyl)-γ-butyrolactone和tocopherylquinone;微量元素:五灵脂中铁、硒、铜含量高,锌含量较低[20]。

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溃疡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赵君等[19]对五灵脂丙酮提取物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其中3个化合物对白血病肿瘤细胞株显示中等细胞毒活性;王世久等[21]实验研究发现,五灵脂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炎症组织的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而对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其抗炎机制可能是抑制PGE合成或释放;周卫等[22]研究蒲黄-五灵脂药对的活血化瘀效应,实验表明,药对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病理特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

3 小结与展望

哈萨克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疆乃至中亚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医药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哈萨克族医药的搜集、发掘、整理,以促进哈萨克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的将哈萨克医药学应用于人们的健康,也为祖国传统医药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五灵脂熊胆医药学
五灵脂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人参不怕五灵脂
不同产地五灵脂质量评价研究
原价479元熊胆粉厂家直供价98元
“金胆”熊胆粉申领 每人30克
珍贵国药熊胆粉1元/克(活动限7天)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处方探秘:参脂共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