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前、后床突融为大脑前、中动脉管伴双翼棘孔变异

2018-02-13张美勤

解剖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视神经垂体平行

张美勤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铜仁 554300)

去掉颅盖颅骨13个,发现约50岁一女性颅底前、后床突:左侧间距变短,右侧融合成大脑前、中动脉管,伴蝶鞍偏左前和两翼棘孔等变异。此应引起颅部CT诊断及颅外科手术时的高度警惕,以防误诊或避免术中大出血。具体变异如下。

1 左前、后床突及间距变短

左前、后床突分别似锥形,左前床突的尖向后内并与鞍背左上缘向前外的针尖样的后床突相对。鞍背左上缘外侧有平行向外的侧突。前、后床突间距(3.9mm)变短。测量已去盖10个颅骨的前、后床突间距为3.9~11.8mm,平均间距为6.3mm;该女性颅其间距比均数短2.4mm。

2 右前、后床突融合,形成大脑前、中动脉管

右前、后床突的位置形态大致同左侧。在右后床突至视神经管内口之间的斜线上,由前向后有右视神经管、大脑前动脉管和大脑中动脉管。分别有相应的视神经和大脑前、中动脉通过。由后床突先后发出两个似拱桥的弓。先向前外发出后弓,弓长11.4mm,弓中段粗(直径):上下径1.8mm、左右径2.5mm。后弓从垂体窝底的右外缘起、向上经鞍背外缘至后床突、再由后床突延伸先向前外(平行8.0mm)、再弓形向前内至“窝外隆凸”;即垂体窝底右前外侧缘一隆凸:高2.8mm,末端粗(直径)2.4mm。后弓末端与窝外隆凸平行融合(缝隙连接);即由后弓、窝外隆凸和垂体窝外侧缘后4/5构成大脑中动脉管。

后弓末又从窝外隆凸为始点发一前弓:长4.8mm(占前弓后1/3),末端(上下径1.6mm、前后径2.6mm)向上外、与右前床突(占前弓前2/3)末端下面平行融合(外观可见头发样细缝)由窝外隆凸、前弓、视神经管的后下壁和视神经交叉沟最外侧构成大脑前动脉管。

视神经管的后下壁,是大脑前动脉管的前上壁。因此,将依次排列于视神经管后面的两结构命名为大脑前、中动脉管。

大脑前动脉管:颅侧面观圆形,前后径5.2mm,上下径5.0mm;前上壁即视神经管的后下壁;后下壁:窝外隆凸和前弓起始部;上后壁:右前床突起的下面;下前壁:正纵对右中床突外侧方的纵行管沟样凹陷(宽4.8mm,纵长为眶上裂内口至中床突9.5mm),并与颈动脉沟通连。该管可通过大脑前动脉;也可通过颈内动脉。后者出管后,分出大脑中动脉、绕经前、后弓交界上方的浅沟,向外侧沟行进。

大脑中动脉管,颅侧面观为椭圆形,前后径7.2mm,上下径4.8mm;前壁:即大脑前动脉管的后下壁;后壁:鞍背外侧壁的前面;上壁:后弓顶段;下壁:垂体窝后2/3的外侧缘。该管可通过大脑中动脉。

3 双翼棘孔

左、右翼棘孔均为椭圆形:位于棘突与蝶骨翼突外侧板根部之间,翼棘孔前后径6.7mm,上下径4.7mm。

此外,翼突外侧板右侧较宽17.9mm,比左宽8.8mm。右侧无髁管。

猜你喜欢

视神经垂体平行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逃离平行世界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再顶平行进口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