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脏辨证论治不寐

2018-02-13周丽娟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神灵枢营卫

★周丽娟(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不寐即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传统中医对失眠的表述有多种,包括“不眠”“夜不寐”“卧不得安”“不得卧”“目不瞑”等,目前,“不寐”是失眠法定的中医病名。不寐,或迟寐、或寐浅、或早醒、或多梦等,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病因病机亦繁复,但其病位总不离五脏[1],故而笔者就五脏与不寐的具体论治表述如下。

1 肝与不寐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唐容川在《血证论·卧寐》中曰:“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可知,不寐与魂的出入变动有直接关系。肝藏血,血舍魂,魂有所归则能安卧,若肝阴血亏虚,虚热内扰,或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则血不舍魂,魂无所归而致不寐。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易郁,肝火易亢,肝血易虚,故而易出现肝气郁结、肝阳化火、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而不寐。故在治疗上多选择“疏肝、柔肝、平肝、养肝”为主,以顺肝之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同时兼顾他脏,从而有效治疗肝之不寐。如潘晓蓉[2]认为,不寐乃因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或气郁化火,或肝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治疗上以疏肝、清肝、养肝、宁心安神为原则。多使用柴胡、合欢花等疏肝行气解郁;赤芍、栀子等清肝除烦;白芍、当归等养肝血;酸枣仁、茯神、夜交藤等宁心安神,从而心神得养,方能安然入寐。而马桂芳[3]证实清肝安神汤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

2 心与不寐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景岳全书·不寐》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明确指出不寐本质为神不安于内。若心气虚损,无力鼓动,气血不运,血失充荣,心失濡养,神无所安,则致不寐;又邪犯于心,心神不宁,神不安舍于心,亦致不寐。

路志正认为,导致心神不宁的原因有三:一是心之本脏虚,二是火热、痰浊、瘀血内扰心神,三是肝胆、脾胃、肾之他脏的传变和相兼而致[4]。临床上常见证型有心血不足、心肾不交、痰火扰心。在治疗上,以养心安神、滋阴降火、清热化痰为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虚劳病》有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杨洋[5]也证实酸枣仁汤对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的疗效确切。对于心肾不交型不寐《伤寒论》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而温胆汤对痰热扰心型不寐亦有满意疗效[6]。

3 脾与不寐

《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三因级一病症方论·健忘证治》曰:“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则意舍不精,心神不宁。”指出不寐与脾藏意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脾失健运,脾不藏意,则致不寐。

另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运失和,生化乏源,无以涵养五脏六腑,形神日衰,营卫匮乏,以致卫当出于阳而不出,当入于阴而不入,从而引起不寐。如《灵枢·营卫生会》云:“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可知气血充足,方能营卫运行有常而安眠;反之,气血不足,则营卫不和而致不寐。在临床上,脾虚则气血不足,以致不寐;同时脾虚又易生痰生湿,痰湿郁久而化热,出现脾虚痰阻、痰热扰心,从而导致不寐。故而常见证型有心脾两虚、脾虚痰阻及痰热内扰。治疗上,多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兼以清热化痰祛湿。如刘学[7]证实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刘学勤[8]对痰热扰心型不寐进行治疗时,常用安神化痰方加减,即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潜阳安神之品。

4 肺与不寐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续名医类案》曰:“一人病昏昏默默,如热无热,如寒无寒,欲卧不能卧……肺藏魄,神魄失守,故见此症”。肺主气,气舍魄,肺为魄之处;若肺气足,精气充盈,则魄有所藏,而能安卧;若肺虚精弱,肺气郁结,则肺不藏魄,而引起不寐。

《症因脉治·不得卧》中有:“肺壅不得卧之因:或肺素有热,金被火刑;或肺家有痰,肺气闭塞;或肺燥液干,肺热焦满;或肺家有寒,肺气不利。凡此皆成肺壅不得卧之症也。”《灵枢·邪客》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若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螟。”可知,或痰湿蕴肺,肺气不利,魄神不安而不寐;或肺之阴精不足,魄失所养而不寐;或肺失宣降,肺气虚弱,无力鼓动,卫气失常而致不寐。故而,临床上的常见证型有痰湿内蕴、营卫不和、气阴不足。在治疗上,以燥湿化痰、调和营卫、补气养阴为治疗原则。临床上,气阴不足型不寐多选用沙参麦冬汤、杏苏散等加减治疗;营卫不和型不寐则多选用仲景创立的桂枝汤调和营卫、摄纳心神,如左军[9]用本方加减治疗营卫不和型不寐疗效确切。而痰湿内蕴型不寐,则多以二陈汤为基础治疗,如林洁萍[10]运用二陈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痰湿困脾型不寐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5 肾与不寐

《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 ”,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曰:“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肾主蛰,主封藏,肾为精之处,若肾精充足则志有所藏,方能安眠;若肾精虚弱则肾不藏志,而致不寐。故而,不寐与肾志是否安于舍有密切关系。

不寐病机乃是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而肾乃一身阴阳之根,故肾对全身阴阳之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郑寿全在《医法圆通》中曰:“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说明肾水不足,肾阳虚弱皆致不寐。肾阴虚则阴不涵阳,水不制火,以致阴虚火旺上扰心神而不寐;肾阳虚则心阳虚衰,心神浮越而致不寐。故而,临床上常见证型有心肾不交、肾阳虚衰。治疗上,以交通心肾、温补肾阳为主。如刘国英[11]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疗效显著。《伤寒论》中干姜附子汤条文云:“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干姜附子汤主之。”此乃汗下后阳虚所致之不寐,可用温阳之干姜附子汤治疗,如黄迟[12]证实运用干姜附子汤加减治疗虚寒型不寐疗效确切。

6 小结

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曰:“人之安睡,神归心,魄归肺,魂归肝,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明确提出不寐的核心病机在于五神不安舍于五脏。只有五神正常,心神安宁,意志安定,魂魄内收方能安眠。而五脏功能失调可引起五神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寐。五脏引起不寐的治疗原则是心神所伤,从心论治;神魄失守,从肝论治;魂不安舍,从肝论治;意不能藏,从脾论治;志无所定,从肾论治。然不寐总的病机是阴虚阳胜,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切不可单独分裂来看,从五脏理论来研究治疗不寐是一个切入点,但我们仍要根据具体情况,审症求因,从主脏论治,兼顾他脏,行辨证论治之法,方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星平,刘在新,黄刚.根据失眠症状表现不同归属五脏辨识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5):554-557.

[2]沈碧胜,程微尹,潘晓蓉.潘晓蓉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症临床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 2017(15):23-24.

[3]马桂芳.清肝安神汤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7, 49(6):23-25.

[4]苏凤哲,卢世秀.路志正教授从五脏论治不寐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1):1-3.

[5]杨洋.浅谈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 14(11):42.

[6]杨志燕.温汤胆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29(4): 529-531.

[7]刘学,王文静,黄章荣.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5):19-20.

[8]张天华.刘学勤.从痰热论治失眠经验[J].中医学报, 2013, 28(6):824-825.

[9]左军.桂枝汤治疗营卫失和型不寐的医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6, 33(5):32-33.

[10]林洁萍,杨芳,杨斌.二陈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痰湿困脾型不寐90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16, 28(4):124-125.

[11]刘国英.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失眠40例疗效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5):27-28.

[12]黄迟.姜附子汤治疗不寐4则[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7(13):41.

猜你喜欢

心神灵枢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采采卷耳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