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切除临床分析

2018-02-12华美娟

系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粘膜宫腔镜肌瘤

华美娟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宜兴 2142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由平滑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存在与女性生殖器中的良性肿瘤,尤其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群体中。有研究显示30岁以上的女性中大约有20%的人患有子宫肌瘤,其中粘膜下肌瘤就占到了10%~15%[1]。由于子宫粘膜下肌瘤总是向着宫腔的方向在生长,其表面仅被粘膜层所覆盖,此时就容易导致粘膜下肌瘤形成结缔,这种结缔在宫腔内生长就犹如异物。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还会表现为腹部疼痛,头昏。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也就是将患者的子宫切开,进而将其内部的肌瘤切除,但是此种方法容易造成子宫瘢痕,并且部分患者为了将肌瘤切除彻底,选择了子宫切除术,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不说,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尤其对于想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可取的[2]。近几年,在宫腔镜下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得到了广大患者自己医疗人员的认可。该次研究选取了52例2015年7月—2018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对其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在该院治疗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该组患者年龄33~54 岁,平均年龄(42.3±2.4)岁。 该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并已婚,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6例患者不规则阴道出血、23例月经量增多、5例月经紊乱、3例腹部疼痛、2例月经淋漓不净、2例经期延长、1例头昏,其余10例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后,均排除其他脏器方面的病变。 所有患者在该次治疗前均未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也排除其他妇科疾病方面的病变,通过超声检查后发现,该组患者的肌瘤大小在1 cm×1 cm~6 cm×5 cm之间。该组患者中有7例合并多发性肌瘤、有7例合并贫血、有4例合并高血压、有1例合并宫腔积血、有1例合并糖尿病。

1.2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分类

在对肿瘤的类型分类时,依据夏恩兰的《妇科内镜学》为标准进行。其中0型是完全突出于子宫腔内(仅以蒂相连);Ⅰ型是不足50%的瘤体位于子宫肌层内;Ⅱ型是大于(或含)50%的瘤体位于子宫肌层内。该组患者中,共切除子宫肌瘤55个,其中0型29个,Ⅰ型24个,II型2个。

1.3 术前准备

医疗人员嘱咐患者在月经干净后的3~7 d进行手术。对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对于生殖道有炎症的患者应暂缓手术,先对其给予相应的消炎处理;对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0 g/L的患者应先给予其贫血纠正治疗。术前2 d开始对患者给予阴道擦洗处理,共 3 次[3]。

手术主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前30 min予杜冷丁国药准字 H63020022; 规格:1 mL:(50 mg)50 mg肌注、间苯三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779;规格:4 mL×40 mg)80 mg 肌注,起到局部镇痛及软化宫颈的作用。对于术前B超提示肌瘤较大或预计手术较困难的,则在腰麻下进行操作,术前需禁食禁水。

1.4 手术方式

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或腰麻,当麻醉起效后,采用该院宫腔镜和电割镜,将宫腔镜膨宫压力调整为100 mmHg,流速调整为200 mL/mn,将电切镜的电极功率调整为100 w,并将电凝的功率调整为60 w。对患者外阴消毒后,将子宫颈扩张到10 cm,将电切镜置入宫腔内,对患者宫腔内肌瘤的大小、位置、肌瘤缔的宽度等进行详细的观察,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3]。对于肌瘤已经脱出宫颈口并且肌瘤缔比较细的患者,可以采用卵圆钳将瘤体夹出,然后采用电凝刀对其余部分进行凝固,一直到与子宫内膜平整为止。对于血管丰富并且肌瘤缔比较宽的患者,可以先用电凝刀对缔部进行凝固止血,然后行切割术。对于肌瘤比较大并且肌瘤缔部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的患者,可以从肌瘤的表面开始,将瘤体切割成碎块,然后采用卵圆钳将瘤体碎块夹出。对于无瘤缔并且深深的嵌在子宫肌壁上的肌瘤,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就要先把肌瘤凸出的部分纵向切开,然后将子宫粘膜与肌瘤包膜分离开来,采用环状的电极从肌瘤的表面进行切割,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缩宫素,使子宫收缩后,从宫腔中将肌瘤尽量多的突出来,用环状电极将其切割至与子宫内膜相平整,最大限度了保留住子宫内膜组织以及子宫周边的其他包膜;如果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先将瘤体突出宫腔的部分从上到下逐层刨切,直到与子宫内膜相平整,然后采用针型电极先将残余的肌瘤组织刺伤使其坏死。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止血治疗,并将切除的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检验。

1.5 观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病理诊断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妊娠情况。

2 结果

2.1 比较该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病理诊断结果

该组52例患者中,共切除子宫肌瘤55个,其中0型29个,I型24个,II型2个。手术时间在15~80 min,术中出血量为 20~30 mL。

2.2 该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妊娠

该组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穿孔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并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但是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给予其对症处理后均恢复。该组有生育要求的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达到了80%。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时,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开腹,将患者的子宫进行摘除或者将其子宫中的肌瘤挖出,但是由于此种手术创口大,并且手术的时间还比较长,患者在手术中的失血量还比较多,术后恢复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还容易留下瘢痕[4]。近年来,在宫腔镜下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此种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的切除肌瘤病灶,特别是对于患有子宫粘膜下肌瘤疾病,并且还希望最大程度的保留子宫、改善生育功能的患者,这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5]。该种治疗方法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中存在的弊端,不但保留了患者子宫的完整性,还缩短了手术治疗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患者在术后3个月,只要身体恢复正常,就可以怀孕。而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了保证将患者生命的安全性,则规定患者必须要在术后1年甚至更久才允许妊娠[7]。但是宫腔镜电切术对病理方面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即患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最大直径不能超过3 cm,但是对于肌瘤已经脱出宫颈的患者则条件可以适当的放宽,但是医疗人员要尤其注意,在对此类患者行手术之前,要先对患者进行药物预处理,使其子宫内膜和血管达到萎缩,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便于将肌瘤一次性清除干净[8]。

有研究显示,患者如果伴有子宫肌瘤同时还存在不良妊娠史,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医疗人员在手术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与医生之间紧密的配合,适当的给患者静脉注射缩宫素,促使肌瘤向着宫腔口的方向转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做好了保障[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共切除子宫肌瘤55个,其中0型29个,I型24个,II型2个。手术时间在15~8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30 mL。并且该组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穿孔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并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但是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给予其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有生育要求的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达到了80%。这与郝春荣[10]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宫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既安全,又有效,还能在此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将此种方法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

猜你喜欢

粘膜宫腔镜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