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网络社区开展群文阅读教育研究—兼议网络平台主题教育社区运用

2018-02-10宋其彪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群文交流社区

宋其彪

面对新挑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肯定都不是!“互联网+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东西搬到网络上,更不是将线上的东西搬到线下,而应该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互联网+教育”,不但树立了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而且改变了教与学途径与手段。

一、依托网络平台 建立阅读社区

我们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群文阅读”社区。

群文阅读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单文本阅读教学而提出的新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多篇文本的阅读,既教课内教材,又指导阅读课外读物。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其优势是既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又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这需要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便于整合交流的平台,而网络社区恰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网络社区,是指依托网络平台建设的主题社区。利用网络社区开展群文阅读,就是建立一个以群文阅读为主题的社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这里开展某一主题的阅读活动。

建立群文阅读网络社区,目的是将群文阅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走“互联网+阅读”之路,为学生建立一个资源丰富、吸引力强、自由开放、易于交流的阅读平台。以此把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本向群文拓展,由被动学习向主动阅读发展,凝聚学生的阅读力,让学生通过线下阅读、线上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快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2016年初,我们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群文阅读”社区,以“创新阅读模式,拓展阅读视野,更新阅读思维,推动全民阅读”为核心目标,以“培养阅读意识,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速度,注重阅读实效; 强化阅读主体,启迪阅读人生;丰富阅读方式,引领全民阅读”为核心价值观。“群文阅读”社区建有“社区导航”“社区活动”“社区小组”“社区相册”“社区投票”等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群文阅读”社区现有成员2 000多人,涵盖本县15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家长,还有外省市教师学生200多人;现有各类阅读小组40个,点击量超过20多万次。社区于2016年9月被中央电教馆确立为学科专家团队工作室试点项目(全国共50个),资助经费3万元;2017年11月,社区研究项目又被确立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重点课题。

依托网络社区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增强了阅读活动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实效性,打造了群文阅读活动典型案例,使阅读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而达到树立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的,为学生的健康阅读、终身学习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推进社会全民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依托阅读社区 开展教学活动

1.加强阵地建设 注重功能开发

名称是社区的旗帜。我们将社区名称确定为“群文阅读”,就是鲜明地告诉大家,社区是以“阅读”为主题的,欢迎爱好阅读的广大师生及家长、社会朋友加入到我们的社区中来,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群文”在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希望能把社区建设成为一种普及面宽广的群众性阅读阵地;二是明确阅读的范围——群文,就是在内容上是广泛的、适应任何人群的;三是当前教育界关于“群文阅读”的界定——选择一组有相同元素的文章或作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在社区的建设方面,依据社区现有栏目设置了各种功能性板块为社区服务。

(1)管理性板块——社区成员,社区公告;

(2)资源性板块——社区文章,社区资源;

(3)活动性板块——社区活动,社区小组,交流讨论;

(4)激励性板块——社区达人,社区投票,社区相册。

2.开展阅读活动 注重主题引导

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以“确定主题,选择内容”为前提的。在明确的主题引导下,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阅读活动。目前,社区已开展多项主题阅读活动。如“曹文轩作品阅读”主题活动,就是先确定以阅读曹文轩的作品为主,助学教师在活动先期制订阅读计划、出台评价方式、上传与曹文轩及其作品有关的各类资源,明确主题阅读方式、目的与意义;喜欢阅读曹文轩作品的师生、家长等可以参与进来一起阅读;大家根据助学教师的推荐和阅读计划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社区留言、跟帖的方式,不定时的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

3.丰富阅读资源 服务阅读大众

丰富的资源是凝聚阅读群体、开阔阅读视野、深化阅读思维的前提。社区积累资源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社区首页的文章与资源板块,二是各类活动中主题性资源,三是各阅读小组上传的资源。资源的格式有文本类的、图片类的、音视频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阅读社区现已开展主题活动20多次,上传各类文章及资源数千个,为社区成员阅读活动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与强有力的支持。

4.成立阅读小组 促进兴趣阅读

成立小组开展阅读活动,是以“相同或相近的阅读的兴趣”为前提的,就是一群阅读兴趣与爱好相同的人,组成一个小组,选择一本(一组或数本)作品开展阅读活动。如社区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小组 ”,就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社区成立的研究小组;一群喜欢武侠的学生在社区成立了的“武侠小说”阅读小组,上传了丰富的文本及音视频类资源,阅读了多本武侠类作品,线上交流也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自由酣畅。社区现已有阅读小组40多个,阅读面涉及儿童及成人文学、启蒙经典、名人名作等,参与人数达数百人。

5.注重线上交流 引导深化阅读

我们阅读的目的是品味感悟作者作品、提升读者人文素养。我们知道,研讨交流是深化阅读效果最有力的措施。所以,阅读后的交流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而现实生活中,将这么多读者聚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研讨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但是,利用网络阅读社区,不论是主题阅读,还是小组活动,当完成某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后,助学教师会引领大家借助社区的交流讨论板块,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线上的交流讨论,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悟,或磋商他人的观点与建议。这样的讨论交流均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随时随地利用网络终端书写自己的灵感,将阅读的主题步步深化,层层提高。

6.丰富阅读活动 记录阅读历程

社区内除了首页有相册外,主题活动和小组阅读内都有自己的相册。在实际运用中,相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建立阅读相册,上传与阅读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二是建立主题相册,分享具有主题意义的图片,如《美丽家乡》相册,可以分享许多家乡的图片;三是收集记录阅读(研究)历程的图片。不论哪一种用途,图片都是一种经历的见证;不论哪一张图片,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对图片的一次次欣赏,你会有一次次不同的感悟。

社区动态栏目不但记录了社区成员在社区辛勤耕耘的脚步,记录了每一位阅读者快乐阅读的心声,也为其他成员就内容的更新、活动的安排做了提示,便于大家更好地参与社区阅读活动。

7.开展多元评价 注重阅读激励

优秀的评价机制是活动参与者兴趣与动力的源泉。在阅读社区,可以运用这样几种方法开展评价激励活动。一是利用社区公告栏目,以正规文本的方式对阅读活动、阅读小组、社区成员等,就某一方面的成绩与贡献给予肯定或表扬;二是利用留言簿,随时对大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精辟的见解等给予评价;三是利用社区投票板块,对一些活动和人事进行网络调查或投票评价。近期,我们组织了“‘群文阅读’社区表彰大会”,受表彰的“十佳社区成员”“优秀阅读小组”等,均是通过“师生投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选出来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活动意义与效果,带动了社区的发展与壮大,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真正达到了“阅读为人生奠基”的目的。

8.依托阅读社区 开展全民阅读

运用网络社区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依托网络平台开展阅读活动的新途径,增强阅读活动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实效性,打造群文阅读活动典型案例,使阅读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而达到树立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的,切实为学生的健康阅读、终身学习和快乐成长服务,为推动“全民阅读”服务。

三、拓展阅读模式 奠基全民阅读

1.依托阅读平台 创新阅读模式

阅读量少是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首要原因。所以,创新阅读模式,突破陈旧教学思想,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倡导大量阅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借助网络搭建阅读平台,依托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应用,利用教育社区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增加阅读数量 增强阅读意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利用网络社区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方便了阅读方式,又便于读者线下阅读与线上交流相结合;群体阅读方式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阅读、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又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益。

3.提高阅读速度 拓展阅读广度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更需要快速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网络阅读社区为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提供了平台,而网络丰富的资源,又为拓展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可能。

4.强化阅读主体 提升阅读能力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一课时阅读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答,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而依托网络阅读社区开展阅读活动,完全是从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出发的,更加的突出了阅读的自主性,从而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读者)的阅读力。

5.丰富阅读方式 提升阅读效益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我们常用的3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群文阅读,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读几篇具有相同元素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以网络为载体的阅读社区,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更是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通过线上交流与讨论,得到进一步深化与理解,从而为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及树立终身阅读意识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主题教育社区,利用网络社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拓宽了渠道。我们利用网络社区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改变了人们阅读模式,提升了阅读的质量与效益,但这也只是“互联网+教育”的城南一隅。在“互联网+教育”这条道路上,需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的重构与腾飞。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

[3]刘月霞.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导读[J].学科教学探索,2006(3):47-48.

猜你喜欢

群文交流社区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社区大作战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