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怀疑精神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018-02-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权威理念精神

申 琪 霍 勤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什么是怀疑精神

怀疑精神是指研究主体所具有的建立在充分论据之上的,不迷信传统、权威、终极真理,理性地对既往的思想、观念、理论进行质疑的精神,它是反对任何形式“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和权威主义的理性批判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品质、能力的基础。

怀疑精神,不是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不是出于盲目的、随意的猜测,是在尊重事实、推理的基础上大胆而谨慎地审视对象,进而有条理、有根据的质疑。有条理,就是要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来进行质疑;有根据,就是要摆事实。怀疑精神是源于理性的思考,怀疑是一种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最终目的。怀疑精神促使科学持续进步,是对于真理探索的第一步。

2 怀疑精神的典范

胡适在《东西文化之比较》一文中说:“科学之精神……这态度可以使我们不为迷信与权威的奴隶。怀疑的态度……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许多大科学家的传记,如达尔文、赫胥黎、巴士特、科和等,都贯注着这种创造性怀疑的精神,足以感悟后人”[1]。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爱因斯坦有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就是在戴维·休谟、恩斯特·马赫、彭加勒等人的怀疑精神影响下拓展了视野,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认识,对经典力学普适性产生了怀疑,从而为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清医学家吴又可经历了1642年流行于现今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的温疫,这场瘟疫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家。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往往无效,或者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向危重阶段发展,致死者不可胜数。吴又可仔细观察验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认为这种病属温疫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的一种异气而致,与伤寒病不同,不是六淫之邪外侵。吴又可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他还指出疠气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旧观点。如果吴又可没有对当时医家用伤寒法治疗的质疑,就不会提出疠气学说,就不会有瘟疫论的发展。

怀疑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当一种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时候,如果没有怀疑精神,它往往被认为是完美的,而不会想到去否定或者修改,就不会被发展,不会将认识引向深入。

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人类的认识均是在否认前人、完善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的。怀疑是发现的源头。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的基础。有了合理的怀疑,才会有科学的批判,随之可能会产生科学的建树。所以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科学怀疑精神。

3 怀疑精神的缺失

中国学生自幼被树立“听话是好孩子”的价值观,没有在孩子心灵中播下怀疑的种子,否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异类。长久以来,我们重视权威,崇拜权威,不信自己。尽管在我国古代曾有“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后来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思维模式,这对于社会稳定无疑是有益的,但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思维的活跃性。这种追求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思维模式至今仍存在并内化于意识深处。对学生来说,随便发问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其实这种礼貌表面是文明行为,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表现,没有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争论和怀疑则被认为是伤感情的甚至是破坏团结的[2]。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医对权威的膜拜更是深入骨髓的,不敢对权威或者经典有任何的不敬,否则被认为是数典忘祖甚至上升至道德层面。

中医事业近年发展缓慢,甚至需要政府扶持和保护才发展到现在,其主要原因或许是和没有怀疑精神有关。一方面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渐淡漠;另一方面一味的崇古也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只停留在对经学传统的注释、正名、考据上,对医家先哲的著作不敢有任何怀疑,这就势必会阻碍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经典是必须要学习的、继承的,而且是必须学好的,充分继承、吸纳可贵的经验和理论,那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的结晶和成果,但如果只有继承和学习显然还是不足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医。所以没有继承好中医不会很好地发展中医,没有怀疑精神同样也是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只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4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育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我国沿用了前苏联的这种教育模式,已被教育界广泛接受,成为我国办教育的主要目标。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哈佛大学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为了满足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学习的过程中个人潜能得到发挥,人格得到充分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但是,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目的在我国一直没有引起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不在于教师如何“教”,而在于学生如何“学”,实现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学目标是学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方法是引导而不是指导。学习不局限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潜能是否得到开发,即强调学生应“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同时也认同教师引导、文化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既是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也是教学方法、评价和考核手段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亦明确提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师主要来自于学科专业人员,在上岗前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培训,因此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工作中,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发展上面,对于教学理念的投入较为欠缺。教师仅仅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讲课,而在教学目的和理念上不重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要在教师中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方法上使教师学习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5 通过怀疑精神的培养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启迪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独立思考。

中医学有着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步入正规高等教育行列,并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但仍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医学的重要知识与经验,让医学生们吸收,掌握这些知识、经验、智慧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除了教师通过解疑、精讲、演练、PBL教学方法、实景教学法等开展具体内容的学习之外,要想做到促进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则需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5.1 师生平等 尊重学生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传统的教育把尊重教师等同于尊重真理,把教师看作是真理的化身,学生无主动性、能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不知道独立性思考为何物。学生从未想到过要怀疑书本、教师、权威,没有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思考的意识,往往人云亦云。所以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独立的,爱因斯坦说:“只有在自由的社会中,人才能有所发明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具有创造性和自由个性的学生,打破传统“等级制”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并保护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甚至异想天开。教师的职责是了解、鼓励、激励、引导,而非仅仅传递知识,简单拿出“真理”。

5.2 客观理性地对待教材书本 涉猎教材以外的资讯 教材相对来说是比较公认的知识,但由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教材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要教育学生不要以为教材里的内容都是绝对正确,不要把教材看作是权威,不要认为自己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全是定论。学习就是读书、讨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怀疑则是发现问题的先导。解决问题后,学生就会有提升,科学就会有进步。大学生精力旺盛,正是吸纳知识的阶段,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广泛阅读,了解历史、人文,不仅有专科知识,还要有人文社科知识,这些知识都将作为产生思维的基础和引领的方向。

5.3 允许多种观点并存 有了一个观点,当无法证实的时候,不必急于下结论是对是错,可以存疑,在当时或者以后的时间内去论证,没有证据的时候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这些存疑的观点存在于脑海中,会对以后的思考起到促进作用。不一定追求结果,可贵的是思考的过程。

5.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产生怀疑精神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持对外界事物探究行为的动力和保障。相信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勇于探索,大胆怀疑。不轻易否定自己,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求证对与错。教师需要树立、保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推理作为基础,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根基不牢的建筑只会坍塌。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有了主体意识,有了唯真求实、不惧权威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文献分析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逐渐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1]岳庆平.“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任重道远[J].民主与科学,2012(2):21-23.

[2]栾广君.怀疑精神的价值分析与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8):284-285.

[3]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20.

猜你喜欢

权威理念精神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