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品德教育

2018-02-07翟艳芝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品德教育德育工作

摘 要 小学生品德教育是小学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作为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入手来有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而有效推动素质教育,需要看到的是小学生品德教育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要求慢慢融入日常,让品德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于生活实践中品味。小学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单方面工作,而是需要通过学校作为基础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教育 生活实践 德育工作

作者简介:翟艳芝,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32

在十九大报告中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的位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同样说明了对下一代德智体全面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小学品德教育是人生的初始阶段的思想启蒙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阶段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课老师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机械的重复及枯燥的灌输。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状况也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目前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发起了挑战。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学校基础

学校作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这里,老师的品德师范,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课堂授课方式的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学校,学生所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老师,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更是育人者,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和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老师的教育方式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言传,更应该注重身教,老师的举止言行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对于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接收信息能力强且易模仿,所以老师更应尽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力量以带动榜样效果,这种榜样示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生动的做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說的为人师表:老师应该在学校严于律己,把自己当做行动的品德示范。口择言而行有纲,特别是对待学生方面,要一视同人,尽可能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虽然学习方面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了解到作为今后在社会立身之本的优秀的品德更为难得。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用言语的力量去说服学生,更应该用实际的行动影响学生,这种表率行为,不仅让学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也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的从行为上向老师靠拢,自觉树立起积极上进,尊师好学等良好品德观念。

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预演,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是开始体会人的社会属性并从独立人格进入社会人格的转变的开端。这时老师和学校应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把握品德基调对这个小的社会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小学生的个人人格的健康树立和社会集体观念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从小如果是在一个温馨和谐的集体环境中生活,这样他与周围的环境相容,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圈可以让其尽快的融入集体,产生安全感,保持良好的情绪,否则,就会感到孤独与压抑,不利于其对于社会和集体的初步认识,还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封闭效果。

小学生阶段作为教育的入门阶段,课堂授课方式也会对其今后的学习方法和对于学习的态度有着不一样的影响,这直接关乎学生对于品德学习的接受程度。以往课堂的教学方式枯燥且生硬,这种以室内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德教育环境的范围化应用,这样也使得品德教育成为了一种局限于课内的学问,让小学生们对此减少了兴趣,易使其对品德教育产生忽视。

通过空间的情景化应用使其泛化,将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通过学生演绎的方式将课本中的文字和故事表现出来,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既可以将学生带入教学参与过程,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场景使学生体会到品德的生活之美。老师有时也应该试着转化角色,从主控者向引导者方向转变,即从讲台走向课桌旁,让品德教育更接近地气,更接近同学们的生活,同时也会随着师生关系的拉近使得学生对于品德的接受力摆脱了压力性,而从心理上更乐于接纳。当然,品德教育一定也离不开教材的支撑,但是对于品德教育来说,照搬教材并不能积极应对小学品德教育的复杂化情况,所以老师除了更好地对原本教材提前进行吸纳和转化,更应该符合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情况,随时向课外延伸并从课外生活中获取更多好的教育内容和素材,使学生在符合时代背景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与学习并应用。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家庭作用

我们经常说到:“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不可取代,同样,家长的言辞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一个人的家庭习惯也同样影响着个人的生活习惯。颜氏家训中提到:“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曾有这样一个调查案例,通过小学生的问答可以了解到学习成绩良好以及上课有注意力的学生,家长一般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且空闲时间家长多有看书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而那些注意力不强且对学习不专心的孩子的家长中空闲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或者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家庭。所以说家长如果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成长环境,这样会使得孩子不仅在品德方面以及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为父母,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意识到父母自身的行为也就是家庭成员行为对于孩子的行为养成的重要性,最后,要注重家庭教育,其中更多的是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做到对孩子的成长有所了解,而不是一味的将教育推给学校。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还比较大,课余时间都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度过。而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也奠定了学生品德中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参差不齐性。家庭教育是孩子们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父母大部分关注点集中于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而忽视了品德的教育。家庭应当发挥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作用,应当做好:endprint

第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家長转变教育观念。虽然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家长意识到了身心的共同成长才是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具体落到实践中有时还会出现偏离,比如学生学习考试成绩在达不到心理预期,或者是通过客观比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一般会对家长平常的态度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若不能进行良性的开导,会使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学习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时的品德教育延伸至家庭,就要促使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求更加理性化。第二方面,学校和家长之间应该多沟通与配合,共同来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与转变,比如举办知识讲座,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等,这样可以及时交流意见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有助于形成一致有效的共同教育方案,贯彻教育的整体性。

三、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补充

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比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复杂,这里对小学生此阶段的分辨和应对能力提出了要求,而思想品德教育对其形成的影响在此时也就慢慢凸现出来。在当今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浪潮,社会发展方向的多元化,使有些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和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不符的情况,比如失信,拜金,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这些情况在社会上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对小学生有着道德上的影响。小学生此时的心理并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信息的大量侵入,并不能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抵抗和筛选。

现在社会的竞争愈加变大,都希望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和社会把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下一代的身上,使孩子们有时产生一种无力感,这时的小学生遇到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和挫折,就会借助一定渠道进行排解,而当今的时代网络互联盛行,在虚拟的现实中小学生们很容易获得排解,从而得到一种暂时的满足感,所以对于现实的无力而虚拟的成就感造成了对网络的依赖,一般这就是网瘾的开始。这时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们在现实中摆脱虚拟的成就,就可以恢复孩子的自尊与自信,使孩子回归于现实,这时才可以有效的避免不良信息的趁虚而入,同时使其道德从理论中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品德教育是一项深远而任务艰巨的工作,横向来说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目的,这时就要求在教学中进行立体式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局限在同一课堂,同一课程内,国家从开始倡导的素质教育以及最近的新课程的更改,都是希望能在学习应用上做出改变,让学生真正的接受素质教育。而新时代新媒体的应用,更应该扩大其使用范围,用以在课堂上的教育,课堂下的分享,日常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将德育工作深入人文的情怀,进入学生的平常生活。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心理活动,和孩子共同学习,这样才可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进行指导,做孩子成长中的领路人。而社会上应该尽可能的推进分级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孩子们的选择,更是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程度制定了标准。纵向来说涉及到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都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想一步成型则欲速不达,用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德育目标和德育发展方向的内容来进行教育才是切实要走的道路。新时代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开放性同传统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开放性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稳固特征正好互补,二者经过教育者科学的融合,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和教育成果的展现。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广阔空间,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推动小学生文化创新,增强思想品德的引领性,将小学生的人格、品行在基础教育期间塑造完善,让小学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翠华.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华少年.2017(33).

[2]李培贤. 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学周刊.2017(1).

[3]董妍.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中国校外教育.2014(2).

[4]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论.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宫海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

[6]刘学英.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7]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大学.2013.

[8]卢玮.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吉林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品德教育德育工作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