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交融

2018-02-06彭乐

牡丹 2018年35期
关键词:麦克白邓肯中西文化

彭乐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是众多作品中出色的一篇。该剧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该剧多次描写了国王和王后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生动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也展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麦克白》来探究中西文化的交融。

一、《麦克白》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一)《麦克白》创作背景

16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随着封建主义的衰退,资本主义慢慢兴起。当时,英国制造业迅速发展,而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背井离乡,从乡村到城市谋生。历史往往如此,动荡的时代才会出现杰出的人物。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人物。莎士比亚的大部分剧作就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为背景的。

(二)《麦克白》剧情介绍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脍炙人口,特别是四大悲剧,《麦克白》其中之一。该剧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抵御敌人,然后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说他将加官进爵,但他并无后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个野心家,他在夫人的鼓动下谋杀了邓肯,做了国王。后来,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这对他来说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被敌军杀害的结局。

二、《麦克白》悲剧原因分析

剧本的悲剧性在于人物内心的变化。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有理性的控制,在人们保持理性的情况下,所犯下的罪恶会对内心造成更大的创伤。麦克白谋杀邓肯与暗杀班柯后的心理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谋杀邓肯之后,麦克白听到声音;暗杀班柯后,麦克白看到班柯的灵魂。这是麦克白内心自责和忏悔的结果,是他內心对自己审判的理性观念的表现。麦克白杀死了邓肯与班柯,也相当于杀死了自己的另一半——理性和善良。

三、中西文化交融在《麦克白》中的体现

(一)女性主义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提倡的是自由平等,但这种倡导在当时受到守旧封建势力的阻挠,两种思想经常有摩擦。因而文艺复兴时期,贞洁、服从、纯洁仍被视为妇女的美德,背叛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这种束缚使女性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麦克白夫人是剧本中第二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焦点。在过去的评论中,麦克白夫人大多被读者认为是恶毒的女人,是麦克白将军走向悲剧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麦克白》,人们应该看到这位女性的闪光之处,残忍也并非她本来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评价麦克白夫人,她身上体现出两种特质:一种是女性的敏感和多情,一种是部分男性的睿智和冷静。

(二)男权主义的体现

剧中,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个能征善战、百战百胜的将领。他平定了国内的叛乱,百姓歌颂他是民族英雄。

麦克白本打算做一个忠于君王、忠于人民的英雄,在他和班柯平定国内战乱归来之后,听了三个女巫的谣言,他内心的欲望逐渐膨胀。此时,他将成为考特爵士这一预言实现了。麦克白对女巫的话更加坚信不疑,麦克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感觉只有当上国王才能心满意足。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利己主义。

(三)社会伦理观的体现

在这部戏剧中,对于主人公婚姻个人生活的描述没有超出当时伦理道德的束缚。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都认为家庭是由上帝造男女而建立的,而人的姻缘是由神来赐予的。一旦妇女结婚,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维持这个家庭,管教孩子,对丈夫言听计从。在男女生活方面,当时人们认为,婚内性生活是道德的,坚决反对婚内出轨。所以,当时戏剧的大部分正面女性形象都是中规中矩家庭的女子。人们可从下面两点了解当时社会的伦理观。

1.因果报应

莎士比亚的悲剧所表现的是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在他的作品中,好人未必有好的结果,但坏人全都受到了惩罚,好人主要是受到国王的陷害,坏人则是社会制度的破坏者。麦克白的性格决定了他追求名位的野心,起初他还是踌躇不定,但后来他私欲膨胀,为了这个目的,他杀死了国王。在此剧开头,他是个正面的人物,他保家卫国,在疆场上像战神一样勇猛向前,成为民族的骄傲。在他看来,人的美德与荣誉是与实现的人生价值成正比的,但是由于原罪的意识和他对荣誉的追求相抵触,他内心矛盾激化分裂,最终落得声名俱损的下场。

从现实意义来说,因果报应说有平衡心理的作用。人自生来便有忧生之患,需要安身立命之所。为善可以在来世升入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在两者极大的反差中寻找平衡,使人不至于浮躁不堪。但是,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的。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人们依靠自己的认知推测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错误的认知。

2.善恶对立——人性恶与人性善

罪恶是人性的一大障碍,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罪恶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从剧作的创作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的目的是暴露人本性的贪婪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文艺复兴时期,针对中世纪宗教对人欲的压抑,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自由,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张扬。为此,他们不惜以牺牲别人的自由与权利为代价,不惜使用一些卑鄙手段。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思想,笔者认为,莎士比亚着重要展现的是人性恶的悲剧,所以麦克白的堕落更大程度上源于他所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

众所周知,人属于高级动物,人的来源决定了人动物性的本质。贝尔摩德说,人是上帝和魔鬼的中合体。《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其认为人具有可塑性,皆因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后天的学习和进步可以消减人的不良欲望,孕育人性的善良一面。人之所以伟大,在于能够在欲望面前控制自己的行为,又具备行善的能力,人们用理性控制心中的恶,而努力向具有正能量的人学习,并积极唤醒人性中的善。

四、结语

中西文化在《麦克白》中均有体现,中西文化交融启示人们要构建和谐的文化。和谐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成分,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建构和谐的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和谐”主要是指道德约束的文明平等状态,而目前国家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它已经融入民主、法治等竞争性文化成分,也是当今社会努力构建的文化氛围。

坚决摒弃古今、中西等二元对立的守旧思维,以开放的姿态,以开放的胸襟,理性地看待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于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人们必须传承;对于外来文化,人们应该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交流越发频繁,文化融合越发深入,不同文化的交融是必然趋势。因此,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他国文化,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同时,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取其精髓,从而保持中国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麦克白邓肯中西文化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二)“邓肯号”远航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爱情传奇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蒂姆·邓肯里程碑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