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8-02-03杨林青

考试周刊 2017年89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越来越多本科院校选择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尽管经过多年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有不少改革。但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教育应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创新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分化,现代本科教育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培养类型:学术性本科教育类型、专业性本科教育类型、职业实用性本科教育类型。这三种不同的本科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学术性本科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基础的精英本科教育,通过浓厚的校园文化和丰富的社会活动锻炼学生心智,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各行各业卓越人才為目标,只有少数大学能够达到这个层次;职业性本科教育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本科教育,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规范训练,主要培养在专业内发展的“专才”,培养目标较为专一;基于专业性本科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大部分本科院校选用的设计模式,其专业教育更具灵活性,课程教学更具实用性、实践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体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 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的国际和社会背景下,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找准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更新思路,统一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学科创新竞赛,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重集体轻个体的观念和做法,从每个学生个体出发,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不迷信权威的个性品质,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实践教学是近几年各类高等教育一直在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应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努力建设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各类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广泛存在一些问题,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模小,合作企业不多,可供学生参与的项目较少,很多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二是参与的学生数量少,无法满足全面的实践教学。三是这些实践基地多在校内,校外资源如一些企业考虑到管理、安全等因素不愿意接受实习生。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一方面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加大规模,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开放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校政、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可向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利的互惠政策,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应该多在企业内部建立供学生参与的校外实践基地,它是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同企业的用人计划相吻合的有效途径,更能帮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氛围,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学习。

其次,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在加强实践教学,可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尽管各高校不断增加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相应课程的实验课时,但实践教学大多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只是辅助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相对独立而系统的教学架构;第二,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还比较单一,仍多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方式上,而且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不高,对于新工艺、新技术等不能及时更新;第三,现有的应用型本科使用的教材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教材的编写内容缺乏本科实践教学的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优化的原则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科学构架内容系统、管理高效、评价科学、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要加强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和熟稔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此,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学习锻炼,建立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并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可为教师提供各种业务培训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总之,坚持内培外引的原则,逐步形成一支既通晓学科理论又擅长实践操作的师资队伍。

四、 建立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代社会,企业首先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大胆改革传统本科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探索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远菊.论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1卷第6期.

[2]陈蕾.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5期.

[3]马晓国.新常态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7期.

[4]沈奇.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27第10期.

作者简介:

杨林青,广东省广州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