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土视阈下的安部公房的异端者精神

2018-02-03李金凤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风土

李金凤

摘要:安部公房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因其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以及藐视传统、反对一切共同体的价值观被称为日本文学的异端者。加之早年在中国沈阳生活了十七年,与中国渊源颇深,中国东北的风土对他的文风有很大影响。故本文拟从风土论的视阈下通过分析安部公房的异端者精神的表现来剖析其成因。

关键词:异端者 安部公房 风土

一、异端者的安部公房

安部公房作为战后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大江健三郎曾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生,这个殊荣非他莫属,而不会是我。”《日本文学史》中也有学者评述:“安部公房的出现,对于战后日本文学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可见他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异端”背后是安部公房对于自己身份所属的迷茫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他的作品中始终围绕着“逃离、壁、孤独、疏远”的字眼,《野兽们奔向故乡》中他是逃脱苏军保护,孤独探险,独自踏上寻找故乡之路,捱过冰天雪地、饥寒交迫的窘境,历尽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之后,被拒绝在国门之外的绝望少年;《终道标》中他是叛逆出逃,从所在故乡逃离踏上寻找心中的故乡之路,遭遇种种危机,陷入军队混战与流痞匪寇中难以逃脱,最后堕落于鸦片的荼毒下的迷途青年;《砂女》中他是起于昆虫探险,被砂穴消磨没了意志,苟安现状,止于流沙漩涡中的苟且中年……包括他后来的都市失踪三部曲中,都描述了一个个企图逃离都市荒漠,挣扎在自由与妥协边界线上的孤独游魂。不仅在作品中,在接受采访和三岛由纪夫的对谈上他都声称自己:一直以来他都称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是徘徊在境界线上无国籍的孤独者,反对一切共同体,藐视日本传统,种种异端表现都和他的早年殖民体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半沙漠化荒原下的风土影响

沈阳,伪满洲时期被称作奉天,伪满州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重省的大都市,而在安部公房的笔下,沈阳是荒野燎原与半沙漠化都市、垃圾场遍布的旧市区与整洁干净的新市区、富足与贫贱、和平与压迫的二重构造,整个社会处于半荒漠化的人文风土状态。安部公房作为殖民者在中国东北沈阳生活了十七年,度过了人生中最感性的青春期,所以回国后的他也一直对沈阳抱有一种乡愁的情绪。在沈阳期间,与向往祥和、安逸、尊贵的生活的其他日本人不一样,少年时代的安部穿梭于贫民区的旧市区的大街小巷来探险,本以为是与和平繁华的日本人居住区一样,一派祥和之气,结果到处是一副破败压迫的惨状,这里有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苦中国人,有臭气弥漫的垃圾沼泽,还有被丢弃在河边的婴儿尸体,这些巨大的两极差异,给幼年的安部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让他明白了所谓的五族共和、一个亚洲都是假象。

除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半荒漠化的人文风土以外,安部公房生活的地理风土也是充满荒漠化。安部公房的中学时代,就读于奉天第二中学,学校的正后面有一片广阔的沙丘,沙丘每年都在扩大,且扩大的速度非常快,侵蚀着周边的土地并不停地朝学校逼近,而他却对这样的风景分外惊喜与期待,甚至想到如果沙丘不停的侵蚀与流动下去的话,总有一天学校也会淹没在一片沙海之中,由此也可见其叛逆性和异端者精神。

赫尔德在阐明人类精神的风土结构时说:第一,人的感觉具有风土性;第二,想象力具有风土性。所有感情丰富的民族只能把他们在那一块国土上感受到的东西转化为表象或概念。

和哲过郎在《风土》中通过分析各个地区的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特征,阐明了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他在描绘沙漠型人时说:“沙漠人的特性就是‘干燥,所谓干燥就是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始终形成一种对抗性、战斗性的关系。”安部公房的文学中否定、对峙的态度就是他曾在这种不毛之地的荒原沙漠性风土影响下产生的。它既不是为自然恩惠所怀抱的态度,也不是视自然为奴仆的支配态度,而始终是一种对自然与之“对峙”的态度。对此爱德华·迈尔更为具体地指出了沙漠民族的特性:(一)思维的干燥性;(二)意志坚定。不畏任何困难,残酷如兽,朝着目标勇往直前。这一点也是他的众多作品的共性之一,主人公们都是为了心中的目标和真相,不懈地搜索着、找寻着、逃避着。其中《野兽们奔向故乡》中更是自诩为野兽,主人公为了找寻故乡,披荆斩棘,踏上寻乡之路。

此外殖民统治期间日本人在沈阳新城区大兴土木,急于将沈阳改造成西洋大都市,安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糅合而成的人造都市之中,高楼林立的都市之外是不毛之地的荒原沙漠。而安部幼年的日本教材描写的景象都是一派温和协调,和风细雨的田园风光,与他所处的真实环境是天壤之别。他曾在和栗坪良树的采访中谈道“要说我经历的特殊性,还是在学校教育方面,风景的原样是一望无际的荒原,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直延伸到天边……而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却是日本的教科书,日本教科书里出现的风景,家后面有山川有河流;山间也有河流,小溪,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这只能让我陷入自卑的情绪。”

他在描述自己的审美观时就说道:“我从孩童时代起,也许是因为体质方面的原因,就对规律、调和、美、庄重的东西抱有本能的厌恶。是出于一种自卑感吧,我更喜欢实在,干爽的东西。”这些给安部心理造成了一种抵触情绪,相较于遥远的美好、虚幻的田园,他更倾向于选这种自卑感来源于日本教科书造成的虚假幻想,这种贯彻着国家教育观的日本风土无疑给幼年择身边的朴素、真实的荒漠,相较于阴柔、细腻入微的性格,它更倾向于干燥、对抗性的情绪。这也就能解释安部对于日本传统的藐视和否定一切的精神。

三、结语

战败后沈阳陷入无政府状态,昔日上等国民的日本人一夜沦为败犬,安部一家虽然是和平主义者却也难逃军国主义的牵连,国家迟迟不来营救,父亲死于斑疹,一家人不得不加入返迁大军,受尽苦难之后,因霍乱被拒于国门之外多日之后才得以登陆。回国之初,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国家不予支持,食不果腹,半工半读,靠卖咸菜和煤球为生。艰苦的生活和奋斗,培养了他乐天而又孤独的性格,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早年的殖民经历以及艰苦卓绝的返迁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文学素材,这也是他文风独树一帜的原因。

赫尔德说过所有国家的国民性格是由他们的土地和生活方式赋予的,即这些国民都具有风土性。“他们的肉体、生活方式的特性以及自孩提时代就熟悉的娱乐以及工作等,换言之,即他们全部的心理视野都是带有风土性的,从他们那里夺取其国土就等于夺走了他们的一切。”

从响应国家“五族共和、王道乐土、共存共荣”号召开始移民满洲进行开拓,到战败后被国民的抛弃,沦为弃民,众多开拓民一直被这个国家共同体欺骗和排斥,对于安部来说,从孩童时代成长起来的国土是沈阳,那里曾是他的一切,而战败打破了一切的平衡,毁了原有的和谐,夺走了他喜欢的一切,所以他讨厌打破祥和的日本。而这一切原本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其他国家,占领别的民族的家园,虚伪宣传五族共和,企图殖民统治他国的恶果,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自作自受,所以他恨發起殖民统治殖民的日本。这些都是导致他主动放弃国家共同体,反对日本传统,放弃日本这一故乡的动因,加上少年时期在沈阳的生活经历,都让他性格里染上了沙漠的干燥,即对世界,对一切的都带有一种对抗性的情绪,这也是它藐视日本传统反对共同体价值观的原因之一。可以说,自性格里生出沙漠的干燥性之后,安部对待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便带有了一种对抗性、战斗性的情绪;自看清日本军国主义“五族共和”的真相之后,安部开始厌弃日本;自战败后被国家遗弃,安部拒绝了日本这个故乡,进而否定日本的共同体意识,否定日本传统,而选择作为一个异端者游荡在国境之上。所以从风土视阈下来着眼分析安部公房的异端者精神,可得出战后的安部公房,无论在文学创作抑或是人生价值观上出现异端者精神具有必然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土
皖南古村岁月在纯粹浸润
风土品牌本土偏好还能挑遍全世界吗
风土和历史
金蚂蚁酒庄:马尔贝克的专家
课外文言文阅读
远方
顾亭林好学
指尖上的艺术
征 稿
周作人的民间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