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存在主义视阈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8-02-01刘玲��

考试周刊 2017年91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师生关系教师

刘玲��

摘要: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责任,呼吁教育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倡导“我与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目前我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浅谈了存在主义师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关键词:存在主义;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过程,它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特殊交往实践过程。师生关系是学校整个教育环境中极其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对其处理的好坏涉及到教育的效果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的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它在师生关系上面的独特见解,特别是它的学生观、教师观,在当前启发和指导促进我国师生关系和谐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 存在主义师生观的基本内涵

(一) 存在主义的學生观

存在主义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特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而不只是操纵机器的工具。

存在主义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模仿、服从,而是自由选择,他们不但可以决定学什么,而且还可以决定学多少。同时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生不仅对行为的后果负责,也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责。教育者需要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及个人承诺感,使学生学会判断何为“正确的”,何为“应当的”。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属于他的生活,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 存在主义的教师观

奈勒认为:实在主义把教师当做知识的灌输者,唯心论把教师当做人格的师表,实用主义把教师当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存在主义则是把教师当做学生自我实现的影响者。教师的角色是促进学生获得自由和自我生成。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传统教育中的“训练”或“教导”。教师是促进、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

存在主义教育十分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它主张学生是一个存在的独特个体,学生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由他自己决定。但是这并非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存在主义教育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也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

首先存在主义师生观主张教师要维护学生的主观性,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人而非一个物体。在教学过程领域,教师只是“提供”知识给学生,没有任何强制的成分;在伦理道德领域,教师只要把自己信奉的原则,以及信奉这些原则的理由告诉学生,至于学生是否接受,教师不必强求。教师的角色是创造者和激励者,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无需也无权强迫学生接受。

其次存在主义师生观主张教师也需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让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行动。教师既不能屈从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也不能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在教法上,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要创造性地教而非墨守成规。

再次教师要负责任地教。存在主义教育主张做教师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最终作为教师的那个人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使他选择当教师是逼不得已,他都不能逃避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责任。教师要有影响学生的明确意识及责任感。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切事物中想要影响整个人的唯一实体,从而产生相应的责任感。

(三) 存在主义的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文化传递方式,要倡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平等关系,教育并非机械地授予,它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合,文化得到传递的活动。存在主义教育主张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认为教育不存在权威和中心,师生之间可以积极开展毫无保留的激烈讨论,然后共同探索发现真理。

存在主义者主张“对话”是最为理想的教育形式。其代表观点有:(1)波尔诺夫指出“对话”具有自我生成的特殊功能,它表现在:真实的对话里谈到的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内容,和个人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对话是具有同等资格的人和人之间的自由接触。这种对话的原理认为:教育是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自由人与自由人之间的交往。(2)布贝尔所理解的“对话”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这种“对话”是两个平等的自由的人之间的对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人格关系,教育者不能把他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教育意味着朝可取的方向的改变。他建议要根据儿童自己的方向引导,而不是强加于他。(3)存在主义大师卡缪说道:“请不要站在我的前面,我不会跟随您;也不要站在我的后面,我不愿领导您;请站在我的旁边,让我们做朋友。”如此,教师则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身份出现,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及学习的主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等等,进而提升双方的人格。(4)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对话过程便是真理的敞亮及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的内容是人和环境,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和存在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进行着教育,而且最根本的是在生活,教师在对话过程中提升着教育智慧。学生则通过对话生活着、创造着和成长着。

二、 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虽然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有主观唯心倾向,但它强调学生和教师各自的选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主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对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平等

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我与你”的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完全平等,师生之间只是善意的论辩关系,而不存在屈从依赖关系。教师不能根据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对学生分类对待,也不能根据智商和学习成绩给学生贴标签。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师生之间要以心相交,心心相印,朋友式地相处。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就算是最“差”的学生,也需要给予爱心,不讨厌和不鄙弃他们。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相互开放自己的精神世界,沟通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的不仅仅只在知识层面,在生活经验方面也会涉及到,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人格魅力也得以展现。endprint

(二) 信任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和人之间的纽带。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信任,但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必须信任别人。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这种信任是对话的基础。信任可以突破师生双方的限制,解开束缚学生心灵的枷锁,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完全信任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积极地去生活;也能使处于恐惧和失望中的学生豁然开朗地体悟到人生的真理和人存在的价值。如果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地关心和热爱学生,真诚地赏识学生,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能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

(三) 宽容

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我实现。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因此宽容的教育是必要的。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教师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介绍尽量多的见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主动取舍,并且允许学生拒绝教师的解释。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作出各种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责怪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困惑,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教师要有理解学生的风范,理解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一种充分体验和觉察。教师要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编写等方面的意见,把学生的合理意见贯穿于教学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缘份,是一场人生的相遇,教师要用爱和宽容筑起彼此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件未完成的、充满着缺陷美及可能性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个完成的、完美的和必然的模型。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缺陷,不完美的现状将激励他们不断改进自身。

(四) 负责

师生双方都有自由选择权,但是师生都要具备责任心。教师在做出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国家及社会的要求,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在做出选择时,要明白教师是教育诸多影响因素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需要仔细考虑教师的教育内容和建议。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如果没有责任心,则很难做好本职工作,更不能切切实实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于一名学生而言,缺乏爱心、同情心与责任心,既对他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也对国家的兴旺与昌盛不利。

(五) 个性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它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先天素质和生活阅历都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因此,我们要弘扬学生的个性,使教育彰显人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整齐的流水线式教育,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为他们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励他们尽可能地去展现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上,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显示人的主体性品质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地位,从而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掌握;在教学组织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在教学的内容、组织和方法上,教师都应有很大的灵活性,而非整齐划一。最后也不能单凭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判,教师要个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发展和实现自我。

(六) 相互欣赏

存在主义哲学家布贝尔主张,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我与你”而非“我与它”的关系。师生双方要互相真诚地理解对方和欣赏对方。尤其是对那些漠视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就感中收获自信。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维护自我权威及为教材代言,而是去激发、培养和欣赏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重视彼此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更多地鼓励和信任。学生也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体谅他们的苦衷,认识他们职业的崇高,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不断保持师生间心灵的交流,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和友爱的教育氛围。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给我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诸多启示,然而在现实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还有很多。以存在主义为指导,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喜如.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4):19-20.

[2]盛兰芳.选择的张力与教育真谛的回归——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10):137-139.

[3]朱合理.存在主义的师生观及其对构建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6-8.

[4]娄立志,滕秀芹.存在主义教育的师生观及其当代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02,3(3):1-4.

[5]沈敏.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8,(4):28-30.

[6]杨文萍.浅谈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7-8.

[7]郭兴举.论存在主义的教师观[J].教育学报,2006,2(3):75-79.

[8]胡春光.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存在主义教育思潮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5,18(4):47-51.

[9]彭珊.浅谈存在主义及其教育思想[J].读与写杂志,2009,6,(4):91-92.

[10]陈婧.新课程时代的和谐师生关系——浅论现代教育的主体间性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师生现[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1):174-175.

[11]聂聪.马丁·布贝尔的对话原则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迪[J].科技信息,2010,(16):134-135.

[12]刘旭艳.浅议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论争及思考——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之师生观浅析及其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9-11.

[13]王妙玲,马多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5):9-12.

[14]董立达,钱海锋.存在主义的教育观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77-79.

[15]赵云.用存在主义观点谈师生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J].成功(教育),2010,(7):256-257.

作者简介:刘玲,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师生关系教师
最美教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师如何说课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