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鸣新工笔

2018-02-01东梁

新民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工笔画工笔

东梁

即使从唐代算起,工笔绘画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早在唐宋时期,工笔画便已确立了完善的范式并达到此前没有的高峰。此后,这种范式便一直为后人尊崇。时至今日,在工笔画的教学过程中,对唐宋经典的临习,依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对经典的深入研究,可以使画者更好地走近传统并加以继承,显然,这种走近和继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或许正是因为充分意识到创新在绘画创作中的意义,上世纪末以来,许多画家躬身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工笔绘画的变革与创新做出了诸多探索。新工笔的出现,与斯时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体来说,新工笔主要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保持了传统工笔画的特征。虽然被称为新工笔,但依然是工笔,画家所用媒质材料、表现手法均承继了传统属性。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同时,新工笔作品中有机融入了比较个体化的艺术观念。自新工笔这一现象出现以来,因其较好融合了传统与当代,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从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工笔大展等国内权威的工笔展览参展作品中可见一斑。

工笔画的变革与创新,渐渐地也在国内一些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展开,并开花结果。

安徽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

安徽大学是国内211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近10年来,在院长陈林的带领下,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在工笔绘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既注重抓基础,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找寻具有个体特征的艺术语言,逐渐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为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先后聘请了张见、高茜、金沙等一批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新工笔画家担任导师,不仅提升了导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更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学术理念、开阔了办学视野。近10年间,学校培养了一批富有潜力的青年画家,其中一些毕业生因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为鲜明的个人语言,已经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受到关注。2017年在北京举办的“学院新方阵”和在上海举办的“青年艺博会”等品牌展览中,安徽大学培养的研究生均有5名以上人次入选。参加这次“共鸣”展览的魏志明就是这些年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工笔方向研究生中的佼佼者。

在院长陈林看來,在研究生教学中,作为导师,自己必须多画,以作品说话。如果自己没有作品,不参加展览、没有出版,纵使海阔天空去谈,学生未必信服。他一直教导自己的研究生们:首先“画的问题,一定是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在画的过程中解决”;其次“画面可以不成熟,但是不能没有思想”。画画是手头的活,必须手不离笔,只有大量地画才会发现问题,而所有问题又必须在实践中解决。玄思空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画面问题,勤奋才是至理。研究生三年其实是一个研究探索过程,研一研究传统经典,主要是临摹。研二起着手创作,所谓创作一定要有创造性,重复不是创作。年轻人思维活跃,只要敢于尝试就有收获的希望。当然,因为年轻缺少创作经验,尝试难免稚嫩不成熟,但是有思想的稚嫩好过没有思想的熟练。

这次在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举办展览,以“共鸣”为题,主要有两方面内涵。其一,教学相长,教与学之间师生会有一个磨合碰撞直至产生共鸣的过程;其二,虽为师生,但又同为工笔画家,师生同台展出作品、共放华彩,一起鸣奏艺术创作的乐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工笔画工笔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秦晓玥作品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