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光蔬菜(四)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与成效

2018-02-01丁发强刘建芳桂承德单伯信

中国蔬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寿光市农药蔬菜

丁发强 刘建芳桂承德 单伯信 付 彬

(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山东寿光 262700)

寿光市通过健全“六大体系”、完善“五项制度”、强化“六项措施”,全力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打造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菜篮子。

多年来,山东省寿光市把蔬菜质量安全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构建质量监管体系,严守从源头到餐桌的每一条防线,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菜蓝子。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基地县(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等称号。

1 健全六大体系,夯实蔬菜质量安全基础

1.1 健全三级监管体系

寿光市建立健全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统筹调度,镇(街/区)属地管理、村联防联治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的监管格局。市级,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镇(街/区)综合考核,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镇级,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村委综合考核,各镇(街/区)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6名以上工作人员和车辆。村级,在每个行政管理村都设立1~2名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由村两委成员担任,作为镇(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负责本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助镇级搞好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出台了寿光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及问责办法,落实村委及村两委成员、村级监管员职责,把质量安全考核结果与村级运转经费、村干部工资挂钩,每年对988名村级监管员落实经费补贴237万元。

1.2 健全配套执法体系

寿光市建立了以市农业执法大队为主体,15个镇(街/区)农业行政执法中队为补充的生产环节执法监管体系;以市市场监管执法机构为主体,15个镇(街/区)市场管理作为补充的流通环节执法监管体系;市公安局设立“食药环”侦查大队,负责禁用农药的专项查处。镇级农业执法中队按照不少于6人的标准配备人员,定期进行执法培训,统一配发执法服装和上岗执法证,负责监督、上报和配合处理辖区内蔬菜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和案件。目前市、镇两级农业执法人员达120人。

1.3 健全质量检测体系

寿光市建立了以市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镇(街/区)检测机构为骨干,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及市场检测机构为补充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级投资逾5 000万元建设了覆盖农产品、食品、畜牧、水产的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15处镇(街/区)检测室投资超过200万元配置了28台高标准检测设备,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车,市政府统一招聘24名镇级专职检测员派遣到12处蔬菜重点镇(街/区),专项负责镇级检测监管。生产企业、基地、市场、超市均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室,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检测网络。

1.4 健全安全标准体系

按照“完整、接轨、简便”的原则,围绕蔬菜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符合地方实际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2001年起,寿光市先后编制印发了《寿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件汇编》《农业标准化资料选编》《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材料》《寿光蔬菜标准化生产实用知识读本》《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蔬菜部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等,涉及蔬菜生产标准和规程80多个。

1.5 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规范化合作社,制定了《关于推进村委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力争在蔬菜重点村每村发展一个村委领办合作社,强化合作社的技术推广、为社员综合服务职能,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目前,全市发展村委领办合作社210家,农业局专家与合作社联合举办标准化培训班310余场次。二是积极发展规模化园区,大力开展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两改”工作,引导建设设施设备先进、保温防湿效果显著的新型大棚,制定专门政策和考核措施,引导镇(街/区)做好大棚“两改”的土地流转和园区化建设。2016年以来,新发展蔬菜大棚逾6 000 hm2(9万亩),6.7 hm2(100亩)以上的“两改”园区140多个,其中新建长150~200 m、宽30 m以上的规模化高标准大棚10 000多个,单棚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一个大棚就是一个“蔬菜工厂”;9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物联网技术。

1.6 健全绿色发展体系

一是每年拿出3 000万元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工程。全市推广面积达0.84万hm2(12.6万亩),节水节肥50%,单产提高10%。二是针对设施蔬菜土壤提升问题实施设施蔬菜沃土工程。自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有机肥1.87万hm2(28万亩),为蔬菜优质、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通过秸秆直接还田、秸秆有机肥、沼气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年处理秸秆80万t以上,处理率达80%。四是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强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新型植保药械等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年推广面积667 hm2(1万亩)以上,实现了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针对韭蛆防治难题,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日晒高温覆膜法,实现了韭蛆无害化防控,有效构建起肥沃、安全的蔬菜产地环境。

2 完善五项制度,强化蔬菜质量安全保障

2.1 完善监管制度

自2001年始,寿光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蔬菜标准化生产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加强蔬菜生产用药管理意见》《寿光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关于“十一五”期间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行动的意见》《寿光市蔬菜质量检测实施意见》《寿光市农药登记备案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实施了有奖举报制度,发布了致广大菜农的公开信。市、镇(街/区)、村、户层层签订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

2.2 完善农药经营告知制度

凡进入寿光市的农药产品全部实行登记备案审查告知制度,未经登记备案告知的农药产品一律不准在寿光地区销售。2017年开发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向社会公布,指导和帮助农民选购和使用正规农药。目前共对1万多种农药进行了告知,做到了农业农村部限用的农药产品不登记、在寿光市没有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的农药产品不登记、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超范围的农药产品不登记,有效地将“问题”农药挡在寿光门外。同时对备案之外的农药产品进行了排查清理,对备案在册的农药产品进行严格抽样检测工作。

2.3 完善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

寿光市制定了强制性例行检测制度、定向定位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采取市、镇两级强制性例行检测和生产经营单位自检相结合、质量速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蔬菜产品全覆盖、无缝隙检测,建立了检测结果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追根溯源、跟踪检测、跟踪执法,有效杜绝了不合格蔬菜的产生。

2.4 完善属地管理制度

寿光市委、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为镇(街/区)综合实绩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问责制,对辖区产品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取消综合考评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2.5 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寿光市财政每年投入1 000万元,用于蔬菜质量安全执法、检测等,镇级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镇(街/区)财政预算,每年列出专项经费;市级对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补贴经费,每年每镇(街/区)补贴3万~5万元,有效保障了蔬菜质量监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 强化六项措施,推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3.1 强化农药监管

一是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检。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农药监督抽查,重点对烟雾剂、杀虫剂非法添加禁限用隐形农药成分开展专项抽检,2018年农药监督抽查任务指标增加到1 000个。坚持和完善检打联动,对抽检不合格的添加禁限用高毒成分农药产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并追溯制假售假源头,一查到底。

二是加强“问题”农药查处。以查处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市、镇两级执法人员分片,大力加强无标签、无证、假冒登记证等“问题”农药查处,2018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 500余人次、车辆600余辆次,检查农资、单位2 000多个次,抽检肥料73个,农药220个,共立案查处涉农案件85起。重点查处了无标签、无证、假冒登记证等“问题”农药,严厉打击了经营“问题”农药的不法分子,通过加大日常执法力度,很好地维护了寿光市农药市场良好秩序。

三是创建农药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违禁农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农资监管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项措施,向农药经营业户、农民宣传农药商品识假、辨假和维权知识,及时发布农药监管预警信息,曝光不合格农药产品信息,以及发布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2017年以来已发布各类信息逾45万条。

四是创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寿光市公安局成立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与农业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凡是执法检查及蔬菜、农药质量检测发现的涉及禁限用农药线索先移交公安局“食药环”大队介入侦查,达不到刑事立案条件的再由农业局或市场监管局行政立案查处。

五是加强农药扫码销售宣传和培训工作。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农药实名制扫码销售的通告》,明确了农药经营、农药购买登记、农药使用等规范。在全市各村政务公开栏、农资经营门店、合作社、家庭农场、村头地边市场张贴,视频版通过电视台及政府事业单位微信公共平台宣传,音频版通过村大喇叭每天广播不少于1小时,使“扫码购买合法放心农药”的常识家喻户晓。为全面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对2 800余名农药经营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业务知识培训,使农药经营人员熟悉农药管理规定、掌握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农药使用者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2 强化质量检测

一是开展强制性例行检测。寿光市政府对各镇(街/区)下达检测任务,每月速测蔬菜样品不少于200个,每年速测蔬菜样品不少于33 000个;各镇(街/区)对辖区内的蔬菜不定期进行抽检,督导市场检测室开展自检,市、镇两级每年检测蔬菜样品50 000个以上。2018年以来,市、镇两级定量检测蔬菜样品5 865批次,配合农业农村部抽检蔬菜样品341批次,合格率达99%以上。

二是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即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内部检测室,严格执行基地准出制度,所生产的蔬菜必须经检测合格方可上市销售。生产者销售不合格蔬菜的,由农业局责令停止销售,对违法销售的蔬菜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

三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蔬菜批发市场、超市、村头地边市场全部建立市场检测室,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检测合格的才能进场销售;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进行第二次抽样复检,连续两次检测不合格的,由检测室负责通知相关客户不得销售,并填写超标处理记录,同时上报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定量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

3.3 强化智慧监管

一是创建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寿光市14万个蔬菜大棚、1 556处农资经营店及农产品物流园、1 020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市场)和15处镇(街区)检测室的种植、交易、追溯、检测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数据化管理、分析、应用,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监控,打造“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的高效透明监管模式。自2017年4月上线以来,该平台承接国务院、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商务部、山东省政府及全国农业系统等观摩、学习活动300余次。

二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制。通过应用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的种植数据、市场交易数据和检测数据3个模块,全面实施寿光蔬菜追溯制度,切实加强对寿光地产菜的追溯监管。对全市每个蔬菜大棚和生产地块进行精确统计,并在地图上进行地理坐标登记,做到了对蔬菜生产户的精准查找与定位。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手机APP系统”,为每个蔬菜村头市场安装APP,配备二维码打印机,要求各市场做到三个必须:① 必须对进场交易或收购蔬菜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自动上传到监管平台;② 必须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手机APP系统记录每笔交易,自动生成带有“农产品的名称、数量、交易日期以及农户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的规范化电子交易记录台帐(这个台账可导出打印);③ 必须对每批次蔬菜加贴追溯二维码(带有种植户、品种、交易量等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明,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查看产品合格证明追溯该蔬菜产品的种植农户。种植数据、交易数据和检测数据相辅相成,闭环管理。

三是创建生鲜溯源交易平台。立足农产品网上交易与质量追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订单交易,全程架入质量监管与追溯系统,通过准入机制、溯源机制、检测机制、信用机制等,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监管,确保通过平台交易的每一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该平台已在寿光市教育系统应用,学校食堂所需的生鲜农产品通过平台集中采购和供应,下一步将打造辐射全国的优质放心农产品交易平台。

3.4 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广生物菌肥培肥地力、沼气综合利用、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优质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及物理防控技术,目前全市推广昆虫防治韭蛆、熊蜂授粉技术0.2万hm2(3万亩)以上,杀虫灯、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面积达3.3万hm2(50万亩)。同时,积极举办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新型农民创业等培训活动,对镇(街/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村主任、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农民进行逐级培训。同时开展农业普法下乡、农业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大力宣传有关农药管理法规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质量意识和科技素质。

3.5 强化园区带动

按照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采取3项措施强化园区产品标准,带动全市标准化生产。一是选择优良品种。对园区栽培的作物统一选用优良品种。二是实施先进技术。全面实施集约化育苗、嫁接栽培、防虫网、粘虫板、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生物农药、人工捕捉等标准防控技术,施用配方肥,推广生物肥和有机肥。三是强化园区内部管理,普及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生产记录、种植户信息、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4类档案,完善园区管理、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包装标识和质量追溯5项制度,实现园区产品的全程生产控制,确保园区产品符合优质蔬菜标准。

3.6 强化品牌引领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开展国家地理标志、绿色食品等品牌申报,加强基地向消费终端的直接配送,引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寿光市蔬菜品牌发展到120多个,有16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656个产品被认定为“三品”产品,销往全国20个大中城市超市、社区等高端市场,实现了优质优价,形成了品牌促效益、效益反哺优质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强智慧监管。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中的信息化应用,全面提高监管效率。二是积极推行农药连锁经营。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经营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由总公司统一进货、配送,统一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对所经营的农药质量负总责。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其吸引力,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提升标准体系。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为契机,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蔬菜标准,并强化推广应用,完善提升蔬菜标准体系。五是加强品牌带动。加强“寿光蔬菜”宣传、推介和营销,进一步提高品牌发展能力,带动蔬菜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寿光市农药蔬菜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奇怪的蔬菜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1-02-25)
蔬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寿光市蔬果配送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寿光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