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2018-02-0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鼻甲变应性电针

广州新海医院,广东 广州 510300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疾病,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1]。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术治疗和抗IgE治疗,非手术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虽然近期疗效肯定,但远期有待进一步观察[1-2]。中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具有独特的优势[3]。广州地处南方,属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四季花开;且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大,空调使用率高,空气中各种变应原如屋尘、尘螨、多价昆虫、花粉等分布较多,属于过敏性鼻炎常年高发区域[4]。笔者采用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岁,平均年龄(36.38±6.43)岁,病程3~23年,平均病程(16.38±5.61)年。观察组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5~55岁,平均年龄(33.45±6.89)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3.67±5.1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6];③两组病例均知情同意;④排除外伤、肿瘤、结核以及其它严重内脏病变等引起鼻炎症状的病例;除外有心脏起搏器,有鼻腔手术史的病例;除外穴位局部有皮肤感染、破溃等不适宜针刺与穴位贴敷的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电针疗法:患者仰卧,取双侧迎香、鼻通穴,以及印堂穴[5],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无锡佳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0 mm×25 mm)迎香时,针尖向鼻翼方向,进针0.3~0.5寸;针刺上迎香穴时,针尖向下斜刺方向,进针0.3~0.5寸;印堂穴采用平刺法,从上垂直向下平刺达鼻根。进针后,均用平补平泻手法,再加电针(电针仪: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华佗牌SDZ-Ⅳ型电子针疗仪;电针波形选择:疏波,频率:1Hz)刺激20 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选用曼吉磁贴(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型号:曼吉磁贴(适用于天灸)),取大椎穴,双侧风门、肺俞、脾俞、肾俞以及足三里穴。操作时将磁贴从防粘纸上剥下,贴在以上穴位。成年人一般留贴2~4 h,幼儿小孩因为皮肤稚嫩,需要减少敷贴时间,当局部皮肤潮红、产生灼热感,便可揭去磁贴。隔日1次,以5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冷水洗浴,忌食易化脓、易致过敏的食物,如虾蟹、牛肉等。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6],根据体征分级评价和症状分级评价统计得分,计算改善率,以改善率判定疗效。体征分级:①患者下鼻甲轻度肿胀,尚可见鼻中隔和中鼻甲的,计为1分;②下鼻甲与鼻中隔紧靠,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尚存微小缝隙的,计为2分;③鼻底、鼻中隔与下鼻甲紧靠,未见鼻中隔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的,计为3分。症状分级:①患者每次擤鼻次数小于4次,每次连续打喷嚏3~9个,鼻塞现象偶有存在,鼻痒现象间断的,计为1分;患者每次擤鼻次数为5~9次,每次连续打喷嚏10~14个,鼻堵,间与两者之间,鼻痒现象存在,蚁行感,尚能忍受的,计为2分;患者每次擤鼻次数超过10次,每次连续打喷嚏超过15个,鼻痒现象存在,蚁行感,无法忍受,计为3分。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总分,再通过公式计算其改善率,具体公式为: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改善率>65%为显效;64%>改善率>21%为有效;改善率<20%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复发率 两组病例均随访半年,并记录半年内的复发例数。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复发率为62.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治疗范畴,肺开窍于鼻,本病急性发作时,多为机体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外邪所致;又因本病反复发作,久而伤及脾肾。中医治疗本病以宣肺通窍、温补脾肾为主。现代中医学研究多认为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与外邪侵袭(多见风寒)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7]。

迎香、鼻通、印堂三穴位于鼻部周围,属于局部取穴,均主治鼻塞,三穴施针,再以电针加强刺激,能强化其宣通鼻窍的作用。穴位敷贴治疗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主要是用药物对选取的穴位进行刺激,在激发穴位经气的同时,也能将药效能渗透到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曼吉磁贴(天灸型)含有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等辛香走窜的药物成分,具有祛风解表、温肺化痰、行气通窍、活血散结的功效。所选穴位中,大椎穴益气温阳,合风门穴能解表祛风寒,肺俞、脾俞、肾俞与足三里穴同用,能补肺脾肾。因此,穴位贴敷与电针疗法结合的方法,外能疏风通窍、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而治标,内能温肺祛寒、温补脾肾而治本,内外结合,标本兼顾。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1]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 51(1):6-23.

[2]张靓冉,阮标,余咏梅.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18): 155-160.

[3]钟燕霞,胡浩.变应性鼻炎中医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6,34(1):81-83.

[4]阮岩,李笋,杨占军,等.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调查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46-4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6]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7]刘禹欣.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及中医药治疗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148.

猜你喜欢

鼻甲变应性电针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行下鼻甲减容术应用分析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频电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症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