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8-01-30王妍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发展

王妍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本文以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172 — 0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国家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以培養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具有时代意义、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1〕。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需要。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方针〔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后融入教学中,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改革,颇有成效,但部分初高中教学课程仍旧以应试教育为基础,无法与素质教育真正接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和提升,因此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创新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深化综合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成效的必然选择。

3.是提高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需要。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才强国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在21世纪,我国最不缺的是劳动力资源,但最缺的是高素质、高技术的尖端人才,因此,对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新鲜血液是适应全球教育改革趋势、提高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2〕。文化是人类存于世的根和灵魂,文化基础强调学习和掌握人文、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就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重视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注重文化的内在涵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并有效地培养创新、理性、批判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发展〔3〕。自主发展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习,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勤于反思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学生要学会规划人生,拥有一个健康生活发展身心。自主发展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认识自我价值和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人是社会人,任何人都脱离不了与社会的交集,因此处理好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社会参与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创新思维,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还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点

1.科学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具有科学

性,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规律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确保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包容性〔4〕和广泛性。一般来说,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包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成为核心素养,只有对人的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转化为核心素养。从素养的内容来看,素养包含了人们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所有的能力、意志和精神等。

3.时代性和民族性。学生是社会稳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出时代发展背景下对高素质、高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性。

4.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核心素养是从素养中延伸出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学校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

四、当前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薄弱。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部分学生缺乏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缺乏自觉意识、自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感恩意识淡薄。同时,社会意识薄弱,缺乏责任担当、奉献社会精神,适应社会能力较弱。

2.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大学生活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变成了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被动式学习,同时对职业期望过高,对自身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虽然教师大多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但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仍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缺乏创新,大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且灌输式的教学使得课堂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压抑僵硬,不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endprint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当前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深入关注学情,学生多数被动依赖教师,接受灌输式教学,欠缺主动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五、 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和途径

1.打造学术型教师团队。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有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要坚持更新教师育人观念,强化教师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应大力提倡校本研修“课程化”、课题研究“大众化”,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和校本习题,实现教材和习题校本化,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使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手,形成学校的教研梯队,营造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打造专家型、学术型教师队伍。

2.整合多元化课程架构。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应着力构建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学术课程为主体的多元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浸润,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念;强化拓展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深化,在跨学科综合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让课堂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强化学术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升华,引导学生树立学术研究观念,培养学生的求是精神、创新品质,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为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

3.变革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核心在教师。首先要引导教师思考育人本质、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此基础上,应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新型课堂上,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引领,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带领学生探究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建立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二是变学会为会学、三是变知识传授为问题探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学校要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社会许多不良因素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健全、完整的人性人格,这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前提。同时,学校要正视互联网技术的双刃性,在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正面应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利用网络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

6.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是主动认识自我、明确规划人生,这就需要学校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要编写教材、开发校本课,注重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与行动能力,为未来发展领航指路。提高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自我管理,正确对待人际交往,塑造健康完善的道德人格,从而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六、实验中學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

实验中学建校67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省级重点高中,我校集聚了齐市优质生源。学校的层次地位决定了办学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经过反复推敲、深入思考,学校提炼出了“谋学生终身之发展、育中华未来之英才”的办学理念以及“建设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严谨科学精神、浓郁研究氛围、强烈创新意识,能够引领黑龙江高中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并据此,提出了实验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实验中学的学生在传承“求是笃行、追求卓越”的实验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以“研究、创新”为核心的能力素养,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即价值观念维度、基本素养维度和能力品质维度。其中,最核心的特质是“研究与创新”。

在价值观念维度,学生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理解能力。具体内涵是要热爱祖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有感恩之心,诚实守信,孝亲敬长,自尊自律,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要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

在基本素养维度,学生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体育与健康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具体内涵是要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崇尚真知,有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要人格健全、珍爱生命,具备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能力品质维度,学生要具备研究与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规划与管理能力。具体内涵是要勤于实践、勇于批判、敢于创新。要具备群体合作意识,在合作共赢中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要善于规划,统筹,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与他人管理能力。

实验中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学校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学生在尊重科学知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否定、迎接挑战。实验中学的学生应具有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信念,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以怀疑的态度、大胆的实践去激活智慧、发展知识,以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去追求科学、追求真理。

在教育教学中,要建立“平等、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深化“自主、互助”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研究与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融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质疑精神、动手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充满创新精神与发展意识、极富生机与活力的特色校园。

基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通过中华文明中富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结合现代教育改革趋势改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新世纪发展条件下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03-07.

〔2〕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01-02.

〔3〕夏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0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

〔4〕骆莎.信息化环境下多样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教育技术学上海师范大学.2008。

〔5〕詹德塘.语文学科“研学问题”设计内容的情境创设研究〔J〕.亚太教育,2015,(05).

〔责任编辑:侯庆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发展
区域发展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