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018-01-30李秀云王丽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栓塞

李秀云,王丽娜,李 雨

(1.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 261041;2.诸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聊城 252300)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异常改变引起的血管瘤样膨突[1]。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脑血管疾病[2-3]。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动脉瘤开放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由于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满意[4]。但是,不少研究发现,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可能会发生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关键的观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突发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失语、部分偏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2.7±6.3)岁;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前交通动脉瘤25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大脑中动脉分叉9例,椎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4例,颈内动脉瘤3例;经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余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DSA造影,根据造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将其沿着导引管逐渐植入动脉瘤内,然后解脱弹簧圈,使其继续植入直至致密填塞动脉瘤腔。最后即刻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即可结束手术,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2 结 果

58例患者中,出现6例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积水,1例下肢血栓形成;通过对其积极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3 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要点

3.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动脉瘤破裂是栓塞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研究认为动脉瘤破裂主要与颅内压力波动、操作器械刺激以及术后抗凝治疗等因素有关。动脉瘤再出血时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头痛、烦躁、呕心、复视、运动障碍或者意识障碍加重。本组患者有3例血压骤然升高、瞳孔扩大,检查显示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中1例因家属探视,情绪激动再次出血,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压。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血压升高、剧烈头痛、瞳孔发生变化、意识障碍或者运动障碍时,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开颅手术准备,防止发生动脉瘤破裂。术后72 h内指导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情绪稳定,必要时可给予控制性低血压治疗,防止血压骤变诱发出血。

3.2 脑血管痉挛

脑动脉血管痉挛是栓塞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对患者的脑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脑血管痉挛与血管造影、栓塞过程中微导管等的刺激有关,可持续2~3周。若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失语、恶心以及短暂的肢体功能障碍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症状,需要注意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解痉扩容的治疗。本组患者有6例并发脑血管痉挛,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加重等症状,通过微泵持续静脉泵入尼莫地平以及积极扩容补液后症状缓解。不过在泵入尼莫地平需要控制好用药剂量和泵入速度,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防止发生低血压。

3.3 下肢血栓形成或栓塞

栓塞术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膜受损容易造成下肢血栓形成。因此在术中必须严格全身肝素化,在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以及足背动脉搏动,若出现肢端颜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下肢疼痛明显等,应警惕下肢血栓栓塞的可能。术后可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血栓形成,用药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凝血时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针眼出血点、黑便、血尿等症状发生。另外可以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通过按摩下肢体尽量避免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下肢血栓形成,要限制肢体活动,抬高患肢,并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

3.4 穿刺点血肿或渗血

穿刺点血肿是介入栓塞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6 h内。其往往是由于穿刺针头较粗、穿刺操作技巧欠缺造成血管损伤,压迫止血不当,患者凝血机制障碍以及穿刺肢体活动过猛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做好手术的配合,掌握预防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的技巧。在术中一定要规范压迫出血,先用手指按压进针点的近端止血,再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沙袋压迫止血12 h。术后患者保持平卧,穿刺侧肢体须伸直制动24 h。在患者需要搬动或排便时,要防止沙袋移位,并注意局怒有无渗出、血肿、瘀斑等情况。 本组患者由于压迫出血的操作较为规范,故没有患者出现股动脉穿刺点血肿。

4 结 语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介入栓塞手术的精细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在造影和栓塞过程中,可能引发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以及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异常并正确处理,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栓塞治疗效果。

[1]蒋和娣.颅内动脉瘤病人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5):1536-1537.

[2]谭玉婷,许 琼,梁可深,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观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37-38.

[3]贺秋爱,李立娜,陆辉霞.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7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

[4]高振丽,朱萍萍.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6(19):140-141.

[5]朱 玲,王栋梅,杨玉梅,等.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5,15(15):3426-3427.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