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复合式保温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分析

2018-01-30阿曼古丽玉素甫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搭桥术凝血酶原体外循环

阿曼古丽·玉素甫

(新疆阿图什市克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接受搭桥术治疗后,约有50.0%~70.0%的患者会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发生后,患者心脏负担会加重,使其术后恢复受影响[1]。因此,对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上需注重低体温预防方面的护理。本院近年来将复合式保温护理用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进一步探讨效果,本研究将120例患者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复合式的保温护理,并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搭桥术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均明确无大趋势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复合组。一般组58例,男31例(53.45%),女27例(46.55%),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6.3±8.4)岁;复合组62例,男34例(54.84%),女28例(45.16%),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4±8.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一般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

复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复合式保温护理:(1)转运时的保温护理。对患者进行接送的过程中,对其体表进行覆盖能够使30.0%以上的热量丢失减少。对此,护理人员需以纤维棉手术毯(3 cm)对患者全身进行覆盖,且纤维棉手术毯需提前加热为50℃,以使患者体表温差减少。(2)消毒铺单时的保温护理。对患者手术区域实施消毒处理时,非消毒区域需予以覆盖,并将无菌单铺于患者腰部、上肢、颈部,铺单结束前,室内不可通过空气制冷,以免空气流动导致体表热量流失。(3)术中保温护理。对充气式的保温毯进行选用,此类毯重量轻、温度升高快,能够达到稳定的保温效果。另外,对于患者所输入的液体,需提前展开预热处理。对于通过搭桥术展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约10.0%的体温经呼吸道流失。因此,若患者实施了机械通气,需对人工鼻进行应用,以得到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出室后、术后1 h、术后2 h、术后5 h时的体温;(2)观察两组术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段体温

复合组体外循环结束时体温为(36.7±0.5)℃,出室后为(36.3±0.2)℃,术后1 h为(35.8±1.2)℃,术后2 h为(36.1±0.7)℃,术后5 h为(37.1±0.8)℃;一般组体外循环结束时体温为(36.8±0.4)℃,出室后为(35.3±0.2)℃,术后1 h为(34.2±1.2)℃,术后2 h为(35.3±0.7)℃,术后5 h为(37.2±0.8)℃。复合组出室后、术后1 h、术后2 h体温均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5 h体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情况

复合组术后5 h引流量为(257.6±12.3)mL,凝血酶原时间为(14.1±2.4)s,滞留ICU时间为(60.1±11.5)h,心血管不良时间发生率为6.45%(4/62);一般组5 h引流量为(327.6±11.8)mL,凝血酶原时间为(24.2±2.3)s,滞留ICU时间为(65.3±10.5)h,心血管不良时间发生率为20.69%(12/58)。复合组术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滞留ICU时间少于一般组,且复合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

3 讨 论

对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围术期体温下降主要受体表散热、消毒、手术操作范围、气道、麻醉等影响[2]。体温降低可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寒颤反射、使心脏负担加重等,从而使患者术后恢复受影响。因此,通过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应该注意保温干预的实施,以使患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分别通过复合式保温护理、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显示,复合组出室后、术后1 h、术后2 h体温均高于一般组(P<0.05)。复合式的保温护理对多种保温材料进行应用,并全程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可使患者体温下降减少。此外,复合组术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滞留ICU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均较一般组少(P<0.05)。体温下降后,患者会有寒颤出现,使耗氧量增加、儿茶氨酚升高,致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的状态中,从而使受损心脏的负担加重,引发心肌缺血,从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另外,体温下降后,患者血小板功能会发生紊乱,使出血量增多,因此增加引流量,且低体温还可能会对患者肝肾、脑等系统产生影响,致使患者苏醒延迟。通过实施复合式保温护理后,上述不良事件可得到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可积极展开复合式的保温护理,以使不良事件减少,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1]宋 彬.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前焦虑与心肌缺血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26):115-116.

[2]朱 峰.对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74-276.

[3]杨 森,宋 波,邱 璇,等.低体温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78-181.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搭桥术凝血酶原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