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诗词豪放风格分析

2018-01-2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创作

唐 伦

(四川省南充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诸多原因,形成了她委婉含蓄的创作特色,是婉约派的代表。但细读其词,发现李清照还是一个乐观率真、大胆豪气之人,作品中充盈着豪放不羁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早年单纯幸福,晚年孤苦伶仃。一生的坎坷起伏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风格清新明丽,情感率真;后期作品情调感伤,又不失犀利豪气。

一、李清照诗词豪放风格的表现

(一)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展示了率真大胆的不羁性格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世家,幼时家庭环境优越宽松,从小耳濡目染,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在父母的影响下,广泛阅读,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养成了外向活泼、清新脱俗的品格。她的早期词作,就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特征。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汁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词笔墨简洁而明快,短短40余字,就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刚刚荡完秋千,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但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时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匆忙中近在咫尺的鞋子也没顾上穿,就光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由于心慌跑得急,头上的金钗都掉下来了。虽然跑,但只跑到门口,便“倚门回首”把来人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假装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数件物事、一串动作、几个细节,对人物的刻画真切、自然、细腻、生动,一个天真烂漫、大胆活泼、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丑奴儿》则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情爱的大胆追求与表露: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傍晚的一场风雨,把白天的炎热一扫而光,这是夏天里难得的一个凉爽之夜。词人冲着情郎早早做起了铺垫:一会吹笙,一会弹琴,又对着菱花镜精心施妆,点唇描眉,把自己妆扮得“薄冰肌莹雪腻酥香”,从声诱一步步走向色诱。一个“笑语”,极尽温柔,甚至有点巴结逢迎的意味。“今夜纱厨枕簟凉”,最后大胆清楚地向情郎提出性要求。本来,妻子向丈夫提出这样的要求,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把它写出来并流传于世则是大胆之举,惊世骇俗。这是李清照大胆率真的性格使然,也是其豪放的创作特点的体现。

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更是把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全篇看不到一丝的婉约,也没有含蓄忧郁,通篇都是豪气四射。“沉醉不知归路”,十五岁的少女醉中不识路,可谓“放浪形骸”,大胆无比,“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真是豪迈乐观,狂放不羁。通过对酒醒日暮、乘舟归家的描绘,把人物的开朗率性和卓尔不群刻画得栩栩如生,泼辣开朗的性格展示得酣畅淋漓。

正是这种乐观潇洒的生活态度,使李清照即便写悲悲戚戚秋去春残,也是用清亮的笔调,写出欢快。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乍一看,是暮秋红稀的景象:“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但在李清照的眼中,“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自己还没说亲切惬意呢,山水倒与人亲近起来。这里词人以移情的手法,用宽阔的胸怀,不为秋暮而悲,却为山水而喜,乐观积极的精神和陶醉于山水的情愫跃然纸上。在艺术手法上,与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凸显了刚正耿直的英雄豪情

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南渡时期,李清照也用巨大的信心和勇气,笔耕不止,这时的作品更多地扣合家国运命,展现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较之前期作品有了大的变化。愤懑在胸,喷涌而出,豪放尖锐。在社稷倾覆、二帝被俘,自己逃亡于江南的过程中,李清照目睹了统治集团只顾自己亡命,不管家国社稷的无能和腐败,从而在创作中表现出一股刚正耿直、针砭时弊、揭露腐朽的英雄气概。比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就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的腐朽生活,同时借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提醒统治者“贤相”“良将”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她以深邃的眼光和深切的忧患,大声呐喊:“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否则唐朝覆灭就是前车之鉴。此诗气势豪放,针砭时事、刚正耿直,字字体现出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心。

又如《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及《咏史》:“两汉本相继,新市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两首作品“突破前期含蓄压抑的笔调,诗情激昂慷慨,大义凛然,宛如一位铁铮铮的烈士的口吻”。《乌江》中的项羽“不肯过江东”,而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两相比较,道出了李清照的人生哲学和豪壮志向,令七尺男儿也不禁汗颜。《咏史》则通过对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和对嵇康刚正气节的赞颂,借古喻今,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透露出坚定的民族气节。两首作品再不是温婉轻唱、离情别绪,而是同仇敌忾的愤恨不满,语言铿锵,锋芒毕露,气势夺人,豪气冲天。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南渡之后写的这首词,笔力横绝,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在梦中,天上的银河仿佛人间的河流,闪烁的星群成了千万条帆船,驶向理想的境界。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真实又虚幻,虚的是美丽梦境,实的是黑暗现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宏阔,“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呐喊,无不表现出作者豪迈的气度和不屈的意志,全词一扫脂粉气,语言倜傥遒劲,意象瑰丽雄奇,确实不愧为英气盖天,豪情万丈,“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黄寥园)

(三)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展现出深沉的豁达和豪放

经久的战乱趋于平息,经过人生磨砺,岁月浸染,步入晚年的李清照,思想和创作风格都有了变化,开朗活泼变成深沉豁达,含蓄婉约变成犀利豪放。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颠沛至金华避难,寄檐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在观览“八咏楼”时写下《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里李清照用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歌颂古人沈约和贯休的精神气骨,讽刺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作品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完全是一个“收拾旧山河”的将军或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臣子所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一位“女英雄”,而非一个弱女子,从中我们体会到了“江山留与后人愁”的豁达,领略到了“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豪迈,言语气魄丝毫不让须眉。

虽然晚年的李清照无依无靠,凄苦悲凉,但笔端流露出的却是更深沉的豁达。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浓烟,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元宵佳节时人物心情和情景对比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作者心中最深沉的豁达。上片是触景生情,现实虽欢快,心境却凄凉,下片是对比感慨,物是人非,“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国由盛而衰,人由少变老;元宵节仍然热闹,但作者的心跟随年龄一起老了,对外面的繁华与热闹兴致索然,哪怕是夜晚,也不愿出去。“酒朋诗侣”驾“香车宝马”,你们尽情欢愉吧,自己“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里既是豁达,也是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愤恨。

二、李清照诗词豪放风格形成的原因

李清照诗词豪放风格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早期良好的教育和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

李清照幼年时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博学而多才,与当时著名文人多有往来。可以说,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李清照以后诗词创作中豪放风格的形成是有影响的。李清照的母亲是宋代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达理,文学素养较高,指导李清照从小便阅读历史和文学资料,使其在博览群书中,提高了鉴赏能力,具备了独立的思想。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她渐渐形成了率性任情、敢于表达的性格,这对她后来成为文坛大家以及形成婉约中透着豪放的艺术风格功不可没。

(二)“门当户对”的婚姻和政治斗争因素的影响

婚姻家庭对李清照豪放风格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李清照18岁时嫁于赵明诚,两人才华横益,志趣相投,幸福美满。美满的原因之一,就是双方长辈都在朝为官,他们的婚姻“门当户对”,难免没有一点政治因素的掺杂。后来由于“党争之祸”,父亲被打为“元党人”,李清照央求担任中书侍郎的公公赵挺之解救其父,甚至以“何况人间父子情”的诗句来表达,但即使这样的哀悯都遭到拒绝,愤恨之中李清照认识到了政治的波诡云谲,体会到在险恶的政治斗争面前婚姻是何等的无力。正是对政治斗争的感同身受、深刻认识,使她由温婉变坚强,心中好强的个性和士大夫气质被激发,成为一个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斗士。表现在创作中,除了委婉含蓄的婉约,更增添了一股豪放气魄,把对政治斗争的厌恶、人情淡漠的愤恨,化为一种深沉的豁达。

(三)国破家亡、战乱流离的经历对精神的极大触动

因为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导致国破家亡的战乱,李清照颠沛流离,南渡逃亡。逃亡中遗失损毁了与爱人精心收藏的金石碑帖,多年心血付之东流,身疲心累。后又经夫亡之痛,再嫁张汝舟又遭离弃,晚年凄苦不堪,穷困潦倒,凡此种种磨难坎坷,对境遇和社会的不满转而为家国之恨,早年的率真激发为盖天豪气、锋芒毕露,性格变得尖锐犀利,而面对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统治阶层的腐败自己又无能为力,忧国忧民的情怀触发了潜藏着的反叛精神,还有壮志未酬的政治抱负。这一切的一切,刻骨铭心,咀嚼发酵,表现在创作中,含蓄委婉变成豪气旷达,悲情无奈化为豁达深沉。虽然国破家亡,但“江山留予后人愁”,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一个“千古第一才女”,只能以这样的豁达无奈,这样的无言沉默,表达对不公平的社会和腐败的统治的不满与抗争。

(四)宋朝女词人群的影响

宋朝是词作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像朱淑真、唐婉、魏夫人、蒋祖兴之女等一大群女词人,另外还有大量的民间女词人、艺妓词人、宫廷女词人等,呈现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女词人群。在高度繁荣的词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女词人不再是等闲之辈,而是个个才高八斗,作品丰富,如刘氏作的《沁园春》(我生不辰)、章丽真作的《春睡起》(吴山秋)、长沙歌妓谭意哥的《极相思令》、成都官妓赵才卿的《燕归梁》、金德淑作的《望江南》(春睡起)等。陶尔夫的《词苑丛谈》记载“妓女时常与一班文人厮混,故能词者十人而七八”,这说明就连当时的艺妓都是才貌双全。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云:“姑苏官妓苏名琼,行第九。蔡元长道过苏州,太守召饮,元长闻琼之能词,因命题即席为之。乞韵,以九字,”词云:“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流,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卮芳酒。记得南宫高选,弟兄争占鳌头,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可见,当时歌妓的词作水平是相当高的。所以,当时的文人雅士都争相蓄养艺妓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张先到了85岁,还蓄声伎。苏轼曾作诗戏云:“诗人老去鸳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苏轼本人也有不少家妓,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平时就与苏轼有着密切的联系。宽松的家庭环境不仅使清照能从苏轼的作品中体会到“刚劲”“宏大”“纵横”的男性化风格,同样作为女性,那些被苏轼蓄养并受苏轼豪放气节影响的艺妓对李清照诗词中豪放个性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女性词人们的大量创作,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文学的高潮,这种热潮助推和影响了李清照的创作欲望,并使李清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婉约中大胆绽放自己的豪放。

李清照诗词创作的特点,除了其婉约含蓄的主体,也有大胆豪放的色彩。只有全面考察其个性特色,才能更好地领悟其诗词的魅力。对于形成其豪放风格的成因,则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多视角地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其秉性品格,领会其前后期作品所传达出的不同的创作风格,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析和评价李清照的创作。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诗词创作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诗词之页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