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要明确 学段要清楚 层次要清晰

2018-01-25宋春莲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

宋春莲

摘 要: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标不明确、学段不清楚、层次不清晰。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如何设计才能避免以上这些问题。

关键词:明确目标;清楚学段;层次清晰

最近听了一些课,收获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受益匪浅,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下面举一些课例具体谈一谈。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最近听王老师执教低年级《怀素写字》,觉得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大概有这样两个:(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通过检查自学,理解词语。这篇课文长,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较多。王老师在这里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这也是后来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一个整体设计,我觉得基本上还是关注到了孩子的情况,先扫除障碍,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理解词语,我觉得大的方向没有问题,遗憾的是王老师没有安排写字这个目标。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一定要当堂写字,而且识字写字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教师要根据识写数量留足时间。课堂上一定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先描红,再仿影,最后临帖;让学生天天经历“描红—仿影—临帖”。孩子写字时,一定要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不能在讲台前站立不动,要下去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姿势,严格要求。写字教学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是写字评赏。评议时,从两方面进行相机指导,一是是否正确,二是是否规范,规范的可画上红圈圈,不规范的对照例字重新再写一写。这些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兴致高,还能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二、学段特点要清楚

听马老师执教低段《小河与青草》,发现了许多中年级教学的影子,课后我问马老师之前是不是主要教中年级,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比如,课题学完之后,马老师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有难度,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其实可以换一种问法:“同学们,看课题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写什么的?”大多数孩子都知道是写小河、青草的。我趁机追问:“题目里有个‘与,你把它换掉,还可以怎么说?”“小河和青草。”“对,‘与就是‘和意思。”“那作者为什么不说‘小河和青草而说‘小河与青草呢?你们读读体会一下再回答。”课题还没读完,有的孩子就抢着回答:“老师,‘小河和青草里面有两个he的读音,不好读。”

词语理解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词语使用的适当和准确。这个适当应該关注到孩子的学段特点和生活经验。低年级的孩子适合直观、感性的教学。马老师的教学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图片来理解“碧绿碧绿”。“一眼能看到底”,老师又出示了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直观形象,很好。但后来马老师引导学生用“清澈见底”这个词来理解,我认为这里也不妥,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清澈见底呢?我猜测就是为了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而我们给了一个更难懂的或者陌生的词来理解好懂的词语,这不科学。

此外,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动作来体会,通过演示来理解。关于“紧紧抱住”,在孩子体会的时候,可以通过动作辨别下“紧紧抱住”和“抱住”的区别,然后把那块带草的泥土拎起来展示下,学生就能直观理解“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这句话的意思了。另外,我觉得关于“浑浊”这个词语的教学可以通过演示来体会,准备两杯清水,往其中一杯里放入泥土,学生瞬间就会明白“浑浊”的意思。

三、层次应清晰

张老师执教《公仪休拒收礼》,教学时,他抓住了教材的重点组织教学,也就是公仪休说的三段话,并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给朗读的时间也不少,但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设计的问题没有层次,学生的理解当然也不能逐渐深入。我认为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读,读出情。学生自主定位关键词语,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心情。如文中说他喜欢吃鱼,便抓住“实在鲜美”“一顿吃光了”等词语,读出他对鱼的喜爱;抓住关联词“一……就……”体会他对鱼的厌恶之情。

第二层次读,悟出意。就是悟出语言背后的用意。如,在教管家送礼的部分,抓关键词“满脸堆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笑?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想人物所想,从而看到管家“满脸堆笑”背后隐藏的奸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剧里的矛盾冲突“公仪休为何要对管家撒谎”的设置,让孩子带着探究的眼光去感受他的用意,不仅体会他清正廉明,还能体会他婉拒的言语智慧。这样也做到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第三层次演读,再现人物形象。让学生4人一组,先演一演,然后选小组到班级前面演。演时告诉学生表演的同学都是演员,坐着的同学都是导演,对演员和剧本进行指导、再创造,这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当演到公仪休特别爱吃鱼时,下面的导演纷纷出谋划策:“老师这儿应加上动作演。”“加什么动作呢?”“舌头绕着嘴唇舔一圈,不停地咂嘴,这样能看出来公仪休的确爱吃鱼。”当演到公仪休告诉管家他现在讨厌吃鱼时,孩子们又纷纷给出了建议:“老师,公仪休不能站在那儿不动地告诉管家他不爱吃鱼,应该避开管家手中的鱼,做出逃离的动作。”“他应该一边逃一边做出呕吐的样子,这样管家才深信不疑。”“孩子们,公仪休为什么心口不一?”“因为他不想收管家送来的鱼,他想做个清正廉明的人,这样拒绝不会得罪人。”在这样的演一演、说一说中,公仪休的形象就生动、鲜活起来了。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
莫让“随堂”变“随意”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