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不想当组长

2018-01-25赵红梅心理学博士编辑设计

妈妈宝宝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班心理压力小组长

文/赵红梅 心理学博士 编辑/吴 钰 设计/小 杰

盈盈妈

一天,女儿盈盈放学回家,告诉我她不想再当小组长了。我问上大班的女儿为什么,她回答:“以前想当小组长,因为老师表扬我,小朋友也喜欢我,现在我不想当,因为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说老师总是表扬我。”我继续问:“要是小朋友都选你呢?”结果女儿回答:“我可以让给其他小朋友。”

盈盈平时很乖,能力很强,在幼儿园一直表现非常好,可没想到小小年纪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心理压力。作为家长,我要不要跟老师反映,别让盈盈继续当小组长?怎样才能帮助女儿应对这意外的心理压力呢?

案例中,盈盈的家长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是大班儿童,具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孩子需要决策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代替。其实此时最好先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即便跟老师沟通,也最好先由孩子来完成。只有问题不能解决时,家长才可以考虑给予辅助。

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遇到的困境也非常敏感。受小组长一事的启发,家长希望能够了解一些适合孩子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可谓用心良苦。这的确是每个家长应该认真对待的一课。

如何帮宝宝应对“压力山大”

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来看,盈盈面对的是要不要当小组长的难题;从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是在提示着我们,孩子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了困难,这也正是大班儿童主要的学习内容;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表现出的些许退却正是在提示我们,这是教育的契机。

大班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习如何看待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生活,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尊和自信,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解开盈盈的心结,不妨还是回到盈盈的真实内心与现实处境中寻找线索。盈盈的家长不妨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时间,比如晚饭后、周末的午后,坐下来与女儿聊聊“小组长可以做什么”、“怎么当组长”、“为什么要当组长”、“小伙伴的排斥和老师的表扬真的有关吗”。大班孩子已经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话也是他们很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在亲密的谈话过程中,家长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潜在想法,带着孩子一起发现自己的困惑究竟是什么。

有了前面的沟通作为铺垫,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一步叙述同伴排斥的细节和方式,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同伴交往理解。

为什么会被小伙伴孤立?

通常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出现同伴排斥,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1孩子没有完全领会当组长的意义

虽已是大班,但孩子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如果没有成人的进一步引导,还是会非常表面化的。

如盈盈建立了“当组长会受到老师表扬,受到小朋友喜欢”这样简单的逻辑关系,在当组长的行为动机上,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因此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当小组长的意义,比如可以学会为他人服务、对集体有责任心等。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到,当小组长也可能会受委屈,比如为他人服务不好时会受埋怨,或是自己会很辛苦地做很多事等,为孩子搭建更宽阔的思考问题的平台。

2孩子对于同伴排斥缺乏化解能力

同伴冲突、同伴排斥在中班以上年龄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大班女生当中,言语上的排斥、间接的排斥比较容易出现,这也是孩子们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个体遇到困难时,作为本能的反应,都会有逃避、后退和放弃的倾向。但当个体获得了应对的技能方法时,便能克服恐惧、畏难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勇敢面对加以解决。

化压力为动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建议家长逐一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鼓励盈盈继续勇敢地当小组长。

首先,还原事实,让女儿从夸张和虚构的假想中走出来。从小组长的设置上来说,一般是每个小朋友轮流担当小组长,每次都是有期限的,不会让某个小朋友一直当下去。因此女儿所讲述的“总当组长,总受表扬,因此总受排斥”,应该是不太可能的。孩子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为自己的放弃寻找借口。

其次,面对事实,为孩子提供几个小“招式”,化解她与同伴之间的小冲突。要让班上的孩子重新喜欢盈盈,必须要改变之前的印象。比如带一些同伴喜欢的小玩意送给他们,或是让女儿学会点新本领进行展示,变个小魔术或是折纸等。小朋友很快就会和好,玩到一起。

做好了上述工作,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想法跟老师说说。之后家长再跟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一下组长的安排是否适宜。

帮孩子搬掉内心的“大石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和成人一样,也会遇到各种困境,面对各种压力。很多事情在成人看来也许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很难受的,比如刚进幼儿园时不适应、不喜欢幼儿园的饭菜或是不喜欢在幼儿园里午睡等,都极有可能成为压在孩子心上的“大石头”。

要让孩子把问题和压力表达出来,切忌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负性情绪。比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有什么不高兴的?每天好吃好玩的,别总是不高兴,行吗?”这样的反馈,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闹情绪是不被接受的,觉得很羞愧。过度压制孩子的负性情绪,会给孩子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对待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它,以下提供3种方法,家长可以尝试:

1假装游戏法

这是一个“万能”的心理应对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让孩子把不舒服的事物都通过假装游戏表达出来。首先由家长扮演孩子,由孩子扮演“压力源”,再现孩子感到压力的情境,家长表现出积极的应对;然后再让孩子扮演自己,在游戏中模拟的情境里,再次面临同样的难题,再次应对。一旦孩子在反复的假装游戏里宣泄了压抑、学到了方法,他们就会把积极的心理迁移到现实中去。

2培养自负法

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和误解的方法。自负并不完全是件坏事,有时孩子需要小小的自负,尤其是他们受到打击以后,自负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尊和自信。在孩子意志低沉时,帮助孩子准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进行自己擅长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在这些成功里获得成就感,拾起勇气面对困难。

3自主调适法

这个方法适合兴趣广泛的孩子。平日里,明确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告诉孩子在心里不舒服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缓解情绪,比如阅读、绘画、户外运动、唱歌、做手工等。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得到转移,继而消除压力,慢慢地孩子在应对压力时,就会自动地采取暂缓的做法,待冷静后再解决。

猜你喜欢

大班心理压力小组长
分餐小组长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通过图片看内心
还是不错的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