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总是睡不好

2018-01-25王威专家支持万之逸高级亚健康咨询师

妈妈宝宝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吃奶安抚大脑

文/王威专家支持/万之逸 高级亚健康咨询师

编辑/明 净 设计/庞 婕

刚出生的宝宝,没有时间概念,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不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不过,这种没规律的生活可不能长此以往,经常夜醒的宝宝会把你折腾得筋疲力尽。所以,从宝宝刚出生开始,你就要努力帮助宝宝建立一个健康的生物钟。但是有时候宝宝并不那么体谅我们做父母的,这可让许多新手爸妈没了主意。

案例1我的宝宝6个月了,晚上睡觉总醒,每晚至少6次,每次必须我抱起来走,等睡熟了才能再放下,而且还必须侧卧睡,否则醒得更勤。宝宝的夜醒,很让我头疼。

专家点评

1.大脑发育迅速,夜醒频繁

6个月以后的宝宝,主要任务不再是吃、睡和长体重了,大脑开始进入飞速发育阶段,大脑在夜里经常兴奋起来,于是醒来的次数也变多了。七八个月之后,由于同样的原因,已经会坐会爬的宝宝夜里开始满床翻滚着睡,不知道下一刻就躺到哪里去了。同时,6个月以后的宝宝,因连续长牙也会让他们半夜无法安睡。宝宝不仅白天口水多,啃咬多,夜里也会因为牙床不适而睡不踏实。

2.宝宝夜醒,积极寻找原因

遇到宝宝频繁夜醒的情况时,新手爸妈首先要判断宝宝夜醒的原因。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生理性哭闹 宝宝饥饿、口渴、尿布湿了或者裹得太紧、室内温度不合适、被褥太厚等,都会使宝宝感觉不舒服而哭闹。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只要及时消除不良刺激,耐心安抚,宝宝很快就会安静入睡的。

●环境不适应 有些孩子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白天颠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觉,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将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闹即止。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就要耐心调整宝宝的睡眠规律,必要时需请儿童保健医生作指导。

●蚊虫叮咬或湿疹 这会使他皮肤瘙痒难忍,尤其夜间安静时较为明显。婴儿不会表达,只能靠哭闹不睡来引起父母注意。

●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也会影响宝宝夜间的睡眠,这时要从原发疾病入手,积极防治。疾病所致夜啼,其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往往以烦躁不安、蹬腿、握拳的哭吵方式来表示疼痛和不适。

1.肠绞痛 若宝宝夜间腹部受冷或晚间进食不当引起肠绞痛,忽然哭吵、面色苍白、出冷汗、身体呈卷曲状、四肢乱舞,约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后自行缓解,又能安然入睡。

2.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时,胃肠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症状表现较突出,常为脐周疼痛,轻的仅有短暂腹痛,重的有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在夜深人静时尤为明显。同时宝宝会有相应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

3.佝偻病 佝偻病宝宝出生后3个月开始发病,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多汗、夜间惊哭,哭时摇头擦枕,使枕部脱发。佝偻病是婴幼儿夜啼的常见原因。

4.蛲虫病 患蛲虫病的孩子,夜晚蛲虫会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皮肤奇痒,孩子也会烦躁不安、啼哭不停。

案例2 我家宝宝快7个月了,以前半夜饿了醒来1次,喂了奶后又接着睡到早晨。但从6个半月开始不知怎么的,好像总是睡不踏实,来回翻身,晚上总要醒来3到5次,喂些水,哄哄又接着睡。请问怎么回事?如何让宝宝睡个好觉?

专家点评

1.浅睡眠——“其实我没醒”

其实所有的孩子夜里都会醒来很多次,只不过有的孩子翻个身自己就睡了,而有的孩子则非常依赖吃奶入睡。换言之,睡整夜并不是说一夜不醒,而是宝宝不需要任何外界帮助能顺利度过各个睡眠阶段,而妈妈夜里不需要去帮助宝宝重新入睡了,自己也就睡得好了。妈妈没有观察到孩子的短暂睡眠过渡,因而感觉宝宝睡整夜了。

有些家长对宝宝观察特别仔细,发现宝宝夜间睡眠时经常不安,实际上婴儿时期浅睡眠时间较长,浅睡时表现出面部有很多表情如微笑、皱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时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因此,父母认为宝宝的睡眠不安很可能是浅睡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2.拒绝过分关照

成人在浅睡是在做梦的时候,宝宝当然不会说是否在做梦。研究结果认为,浅睡眠对宝宝大脑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使学到的新知识保留起来。还有专家认为,做梦的活动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发育,浅睡时做梦提供视觉和听觉等内源性刺激,补充外源性不足。因此,宝宝睡眠时,不要因有一点动静,就怕宝宝饿了、口渴或尿布湿了,给宝宝过多的护理或关照,反而会打扰宝宝的“美梦”,不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

案例3我家宝宝三四个月时开始睡长觉了,一觉睡到天快亮了才醒来吃一次奶。那时的我觉得宝宝太乖了,我跟同龄的新手妈妈比起来简直太幸福了,以为从此夜里就可以轻松了。可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突然一夜要醒来个五六次,醒来就要吃奶,从那时候开始,直到1岁,她会一阵子一阵子地频繁夜醒,安稳几天,又开始频繁地醒来,频繁地吃奶。最严重的时候,翻身也醒来,仿佛这一夜根本就没睡实,疲于喂奶的我,自然也跟着睡不好。谁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专家点评

1.切断睡眠哺乳联想

要想让孩子不吃奶,自己翻个身就接着睡可以从切断宝宝的“睡眠哺乳联想”入手——也就是改变他们靠吃奶重新入睡的习惯。

吃母乳的宝宝夜间会有母乳喂养情结,喂母乳的孩子断夜奶会更困难一些,但要看孩子多大。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的孩子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孩子的胃只有他的小拳头那么大,宝宝会饿的,所以晚上醒来就给吃。12个月以前的孩子绝大部分每天晚上至少要吃1~2次,这样宝宝还是会饿,甚至很多18个月以前的孩子夜里也会饿,尽管白天三餐已经吃得很饱。所以,如果要戒断夜奶,至少要等宝宝1岁以后。

对于很多孩子,断奶也就意味着睡眠哺乳联想的切断。孩子不需要借助妈妈的奶就能再次入睡,但是对于孩子本身的睡眠模式并没有任何改变,仍然是一个睡眠阶段和另一个睡眠阶段的交替。不幸的是,还有不少孩子,即使断奶后还是很难过渡到下一个睡眠阶段,此时没有了依赖的特定事物,妈妈可能更难帮助孩子入睡。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寻求新的安抚物,安抚毯、玩偶或安抚奶嘴也许会有帮助。对于一个夜里吸吮着安抚奶嘴的孩子,和夜里多次寻求妈妈吃奶的宝宝,其实睡眠模式是相同的,只是妈妈的睡眠相差太多了。

2.调整宝宝饮食

针对单纯容易夜醒的宝宝,妈妈们可以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给予调整,避免睡前食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猪肉等)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脂肪类或油腻食物、米饭馒头等单纯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从中医上讲,还有些宝宝睡眠不好与肝火旺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些清热去火、宁心安神的食材,如绿豆、百合芹菜、莴苣、苦瓜、茄子、茭白、白菜、新鲜水果等。

猜你喜欢

吃奶安抚大脑
拔河
睡眠安抚物需要戒除吗?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请不要不理我,好不好
恐龙宝宝也要吃奶吗?
针对孤独症儿童安抚干预的理论与方法
吃奶(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