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荀子人性观的探究

2018-01-25霍雪莹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性恶人性论本性

霍雪莹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一、性恶论

关于荀子的人性论,坚持“性恶论”的学者们主张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的反面思考。荀子明确以自然禀赋的材质为“性”,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好利”、“嫉恶”都属于“人之性恶”,因为顺任它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杀戮,导致社会的混乱。再者,荀子把后天养成的品行叫做“伪”,即经过“心”的思考,人们按照这种思考去做的行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事在人者,谓之伪”,“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他认为人有善良的表现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从而强调了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人的道德观念形成的作用,也强调了人应当努力去改造自己的自然本性。

那么“性恶论”又有什么意义呢?有学者认为,荀子的“性恶论”弥补了孟子“性善论”的逻辑遗憾。在“性恶论”中,荀子主张“化性起伪”。这并不是要人们寡欲、去欲,而是强调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都应该得到均衡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性恶论是荀子哲学思想的重心,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再者,将人的天性善恶过程以社会眼光来看,也是荀子政治哲学的特点。

二、性朴论

尽管不少学者坚持荀子为人性论,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荀子并非性恶论者,而是性朴论者。其实,关于荀子的人性论,性朴论也并非是新的说法。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兒玉六郎便已经非常明确地以“性朴论”来讲荀子的人性论。林桂榛教授主张性朴论是荀子学说体系的支柱和中枢。而一直坚持荀子为性朴论者的周炽成教授则认为“性者,本始材朴”是人性朴最明显不过的表述。从“朴”本义来说,它意味着一种最初的、本然的、未受人为影响的状态。朴之性不能说是善的,也不能说是恶的。其暗示人性中包括着向善或恶发展的潜质,但不主张人性中有现成的善或恶。其次,性朴论以比较灵活的态度看待人性,它承认人性中有不完美的地方,需要“伪”来完善。

对于荀子的人性论,坚持“性朴论”的学者们还提出荀子的性朴论在未讹前对学人的影响是至今可察的。秦汉跟荀学有关的人物多主材朴论与教化,管治论,如被刘向称为“作书美苟卿”的董仲舒谓人天生“质朴”,称“质朴之谓性”,重“教化”与“法度”。因而,他们认为荀子的“性朴论”是我们理解荀子思想体系的开山钥匙,也是我们理解其何以批判思孟及理解战国自然哲学、战国正统儒学的关键。

三、总结

“性恶论”与“性朴论”两大流派分别主张人本性恶和人本性朴。的确,性恶和性朴有比较大的区别。性恶者坚持人所有的道德意境是恶的,有待于改造。为了将恶性改造,我们必须要将它连根拔起,抛之弃之。因而,性恶需要的是完全的改变。而性朴只需要加工,并不需要完完全全的改变。再者,性恶论坚持性和伪是分离的,两者是对峙的紧张状态;而性朴论坚持性和伪是联合的,两者是合作的轻松状态。最后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情欲方面:性恶论主张礼义和情欲是相逆、相悖的;性朴论则主张礼义和情欲是相顺、相合的。

本文从“性恶论”与“性朴论”两大角度对荀子的人性论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学术界对荀子人性观的说法还是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评论的。虽然“性恶说”为荀子人性思想的基本论说一直是荀学研究的主流观点,但在梳理完多方对荀子人性观的看法后,本人更为倾向于认为荀子主张性朴论。荀子所说的“好利”,“疾恶”之心“好声色”的“耳目之欲”,都是天生具有的自然本性。到此为止,人性无所谓善或恶。那么恶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关键在于“顺是”,“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即顺着自然本性发展下去,放纵情欲而不知道节制。于是,人就从无所谓善恶的自然本性转化为恶的社会属性。因而,人的自然情欲是无所谓善恶的,这就反驳了“性恶论”中“人性本恶”的说法。正如周炽成教授在《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中所言,我们不能以自然欲望不加控制地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去证明前者人性之本恶。这个论证从根本上是不成立的。因而,我本人比较倾向于支持荀子为性朴论者。

多元的学术探讨是推动荀学研究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性恶论”与“性朴论”两大流派的主张和争论也推动着我们对荀子人性观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诠释。总而言之,荀子人性观无论是“性恶论”或“性朴论”,学者们所呈现的多元观点对于荀子人性观的确切理解与把握,有正面而实质之助益。本文在材料搜集时恐未能穷尽各路学者之言,如有所偏颇和错误论断,望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6-180.

[2]刘念亲.荀子人性的见解[J].晨报副刊,1923(11,13,14).

[3]周炽成.荀子非性恶论者辩[J].广东社会科学,2009(2).

[4]周炽成.再论儒家的性朴论[J].社会科学,2015(8).

[5]颜世安.荀子人性观“性恶”说辩[J].历史研究,2013(6).

[6]王倩.对荀韩为性恶论者的质疑[J].孔子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性恶人性论本性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Innate Evil of Human Nature,Law,Technique,and Position:Inquiring into the Essence of Han Fei’s Thinking
荀子不是性恶论者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好皇帝能不能也是好人
好皇帝能不能也是好人
荀子的礼义之统与统类心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