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古籍资源与文博事业的发展

2018-01-24陈利民

山西档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籍资源库检索

文 / 陈利民

中国几千年文明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更是珍贵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由于载体的脆弱性,从开始产生就面临着不断消亡。我国近二十年来古籍数字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浅析数字化古籍资源对文博界的积极影响,旨在为业内利用数字化古籍资源提供启示。

一、数字化古籍的概念

古籍数字化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数字化古籍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可以再现或可供检索、阅读、分析的古籍数据库。数字化古籍是古籍的数字化存在形式。[1]

二、古籍资源的数字化现状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古籍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依托于宏富馆藏的优势,古籍数字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华古籍资源库”数据库首批发布了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影像,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陆续发布全国古籍影像。“甲骨世界”数据库是研究我国商朝晚期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包括甲骨实物影像5932幅、拓片影像3177幅,并将不断更新。“碑帖菁华”是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23万余件拓片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方面,现有影像29000余幅。“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著录了三十余家海内外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数据达20000多条,并配有14000余幅书影。“二十五史研习系统”是辅助中国古代史学者研究的工具软件,以二十五史古籍为基础,含目录、章节、引文、注释等信息,并将所有文献信息做成索引文件,可快速定位检索。“中国方志库”共收录汉魏至民国历代地方志类著作1万种,总计全文超过20亿字,影像超过1000万页。“中国谱牒库”目前收录宋元明清年谱1124种,每种皆据善本制成,保留原书所有信息,包括图、表、标记在内,逐页对照原版影像。“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是全文检索版,由几十位石刻文献研究专家精心选编,辑录出17000余篇石刻文献,并附有历代金石学家撰写的考释文字,总计1500万字。“中国类书库”收录魏晋以后直至清末民初的类书近800部,包括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等,总计约8亿字,影像约300万页[2]。

(二)北大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和高校古文献资源库

北大图书馆收藏古籍总量列全国高校之首,位居全国第三。其馆藏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3]。“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4]是完整展示北大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读者可检索馆藏古文献元数据,查看和浏览古籍书影、电子图书、拓片、舆图图像等。由北大图书馆牵头,联合国内23家高等院校图书馆合力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5],共计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目前有各馆馆藏古籍和舆图,文献传递服务正在部分参建馆试运行,今后还会增加金石拓片等古文献类型。

(三)其他网络版数字化古籍资源

“中国古籍全录”[6]可全文阅读古籍,有在线笔记功能。“国学导航”对经、史、子、集可进行全文检索,查询目录是繁简体对照,全文已标点。“中国国学网”可全文在线查询,其中史记部分已经加上历代注释(其他部分还没有),有“简繁字典”、“古今地名对照”等工具方便使用。“故宫东吴数字古今图书集成”是由台北故宫提供雍正四年铜活字版东吴大学进行数字加工而成,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约一亿七千万字、万余幅图片,引用书目达六千多种。“影印古籍资料”可提供来自互联网档案馆7275本古籍的在线阅读及PDF格式下载,速度较快。“古籍在线”是全文检索数据库,可按字、词、句进行检索。此外还有国内“汉典古籍”、“汉籍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古籍资源、国外“耶鲁中国古籍”、“加州伯克利中文拓片”、“哈佛大学Fine Arts Library中文拓片”等数字化古籍资源 以及港澳台地区众多数字化古籍资源。

三、数字化古籍资源对文博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缓解了古籍“藏”与“用”的矛盾,有利于实现被利用古籍的文献价值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7]显示:文物数量按文物类别统计,数量最多的钱币占比38.75%;古籍图书11912756件,数量占比18.59%,排名第二。珍贵文物数量按类别统计,古籍图书263745件,数量占比6.84%,排名第四。可见现存古籍占全国文物数量的比重之大、定为珍贵文物的数量之多,并且主要保存于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中。浩如烟海的古籍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各级博物馆将古籍作为文物存放于文物库房,公共图书馆则将其视为“镇馆之宝”加以“特藏”,对古籍查阅有各种限制条件。全国古籍“重藏轻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和北大等众多高校图书馆正在持续将馆藏古籍数字化,海量的数字化古籍资源已经开始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古籍得到保护的同时,缓解了作为文物的古籍长期以来“藏”与“用”的矛盾,有利于实现被收藏古籍的文献价值。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古籍数字资源库对公众开放后,公众通过简单注册,便能在家中上网全文阅览共250万页的古籍。数字化古籍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博物馆、图书馆古籍的文献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笔者认为,各级博物馆可以参考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展览方式,结合各地实际,制作、下载或购买与本地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数字化古籍资源,将其作为基本陈列展览的一部分,或者采用触摸屏的方式供大众学习、互动、研究使用,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二)为业内欠缺古典文献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解决了文献检索难题

古籍的分类与当代学科分类完全不同,为了在古籍的海洋里畅游,必须具备一定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知识。文博研究人员需要明白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下设的众多子目,明白什么资料应该在什么古籍什么类目下查找。这使得欠缺古典文献专业知识的文博研究人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效果事倍功半,影响研究进程。数字化古籍应以全文检索为基础,构建一整套多功能古籍检索系统。这些检索功能目前大部分数字化古籍资源已经具有。数字化古籍资源实现了多途径排检功能,在确保信息查准率和查全率的前提下,研究人员能用最少的时间从海量数字化古籍信息中找到目标文献或相关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的检索效率,解决了古籍文献检索难题。

(三)有利于文博界学术研究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古籍是文博研究人员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重要史料。可以说,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献是文博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食粮”。网络版数字化古籍资源的海量上线,为文博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由于检索方便,很少有翻检之劳,研究者更愿意通过检索去研读相关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是简单地以检索代替阅读,而是针对性更强、涉猎范围更广。海量信息的高效检索,可以启迪研究人员的智慧、开拓研究思路、便于学术交流。充分利用数字化古籍资源,有助于研究人员精准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高效产出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文博界学术研究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提供珍贵历史资料

考古学的目标是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重建特定时间、地点、特定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实际考古工作中,可以通过数字化古籍资源,查询方志等古籍资料了解特定时期地质、河流、自然灾害、重大历史事件、政治法律制度、人文背景等情况,对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出土文物整理都十分必要。例如,黄河从古至今的水患直接造成沿途地质、地貌和人文变迁,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黄泛区及周边区域时,古籍资料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五)为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珍贵文字或图片档案史料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避免文物古迹因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破坏,而文物的构成材料包罗万象,保护文物需要采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方法,了解文物本体或参考相同时期同类文物的历史资料,有利于修复材料的选定及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的选择应用。例如,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8代把持清朝皇家设计200年,负责过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存有“样式雷”图档,有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等,每一个结构的尺寸全部有详细记载,这些图档和文字记载已经成为古建筑维护与修缮的珍贵档案史料。

(六)为文物鉴定提供文物的历史原生环境及文化背景资料

文物鉴定是一项通过传统的方法或者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的年代、质地、真伪等进行鉴定的一项工作。文物鉴定本身属于博物馆学和文物学的范畴。一般来说,对于考古地层中出土的文物,基本上不需要辨别真伪,一般利用类型学、地层学等就可以进行文化遗存的判别[8]。文物鉴定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可移动文物如玉器、瓷器、文献;二是不可移动文物如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任何文物的产生都有其原生环境和文化背景。我们只有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结合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 才能对鉴定对象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到鉴定文物的目的。利用数字化古籍资源对文物原生环境和文化背景资料进行检索、收集、整理并完成考证,对文物鉴定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2]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EB/OL].http://www.nlc.cn/dsb_zyyfw/gj/gjzyk/.

[3]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EB/OL].http://www.lib.puk.edu.cn/portal/zy/zzzy/guji.

[4]北京大学.“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EB/OL].http://rbdl.calis.edu.cn/aopac/indexold.jsp.

[5]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高校古文献资源库读者检索系统[[EB/OL].http://rbsc.calis.edu.cn:8086/aopac/jsp/ indexXyjg.jsp.

[6]艺术中国(ARTX.cn).中国古籍全录[EB/OL].http://guji.artx.cn/.

[7]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ach.gov.cn/art/2017/4/7/art_722_139374.html.

[8]张川.文物鉴定若干问题探析[J].学术研究,2017(7).

猜你喜欢

古籍资源库检索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