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8-01-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衰竭阻塞性

李 能

(江苏盛泽医院ICU,江苏 苏州 215221)

目前,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但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高,撤机困难等现象,不利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改善。而序贯性机械通气则可有效克服这一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序贯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2.18±6.25)岁。有创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62.25±6.13)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有创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直接气管插管,开展间歇正压通气,随着患者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将通气模式转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通气模式为SIMV+PSV,在SIMV降低至7~9次/分且PSV降低至8 cm H2O以下时,可脱机拔管。序贯组采取序贯性机械通气。有创通气同有创组,并根据患者病情间歇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为S/T,适当调整氧气浓度和吸气压力水平。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治疗总有效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动脉血气监测指标。显效:症状消失,病情稳定;有效:症状改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仍需进一步监测;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进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序贯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有创组,P<0.05。其中,有创组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77%;序贯组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

2.2 干预前后动脉血气监测指标相比较: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气监测指标相近,P>0.05,其中,有创组SaO2、PaO2、PaCO2分别为(80.67±5.53)%、(50.31±5.51)mm Hg、(97.34±6.24)mm Hg,序贯组分别为(80.92±5.72)%、(51.91±5.83)mm Hg、(96.14±7.12)mm Hg。干预后序贯组动脉血气监测指标(97.14±2.19)%、(88.25±6.71)mm Hg、(51.25±4.67)mm Hg优于有创组(90.35±2.05)%、(78.41±5.93)mm Hg、(79.45±6.33)mm Hg,P<0.05。

2.3 两组再插管率、病死率相比较:序贯组再插管率、病死率低于有创组,P<0.05,其中,有创组有8例再插管率,占15.38%,7例死亡,占13.46%;序贯组有1例再插管率,占1.92%,1例死亡,占1.9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患者可存在肺泡通气功能严重不足和痰液引流不畅的现象,临床多采取有创通气治疗,可有效引流痰液,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促进通气和氧合情况的改善,但随着有创通气时间延长,可出现新的下呼吸道感染风险,还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撤机难度增大甚至出现呼吸机依赖[2-3]。研究显示,有创通气治疗时间每延长1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提高1%~3%。而采取有创和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在早期通过有创通气保持稳定通气量,患者病情好转和稳定后改为无创通气治疗,可发挥二者互补优势,减少撤机困难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4-5]。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在于把握有创通气到无创通气的时机,若过早拔管则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未充分引流,不利于控制感染和改善通气功能,容易增加再插管率,甚至可延误治疗时机而影响患者预后。延迟拔管则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且出现对呼吸机的依赖,导致撤机困难。因此,可在感染控制且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之前用无创呼吸机替代有创呼吸机治疗[6-7]。

本研究中,有创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序贯组采取序贯性机械通气。结果显示,序贯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有创组,P<0.05;序贯组再插管率、病死率低于有创组,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气监测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序贯组动脉血气监测指标改善程度高于有创组,P<0.05。

综上所述,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衰竭阻塞性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