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8-01-20宋冬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积极情感主导主体

宋冬梅

摘 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 的开展,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越来越成为教学成败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在应试教育 中,人们往往过多强调都是管理和纪律作用。为可否认,这些措施对维持班集体的稳定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所造成的教育片面与偏颇,致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竞争、创新的勇气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关键词:主导 主体 教育欲望 积极情感

一、主体性教育要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目标

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但是,许多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并未有意识地将这个目标贯穿于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他们或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有意无意地强调一下,并未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最终目标之一。这与主体地位培养的根本要求相违背。因而,社会及现代教育课堂发言不积极而且从根本 上缺乏一种积极心态,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极其不利。应该说,主体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在长期的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的工作就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激励、唤醒、鼓舞“,使之成为主人翁,使大写的”我“内化到学生灵魂之中,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敢于创新。这样,在搞好集体主义教育基础之上,这些观念的培养,必能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惟有如此,我们的少年儿童才能在本世纪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

二、主体性教育的几个方面

1.让主体意识武装学生头脑。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学生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头脑中的反映。主体意识包括两个部分: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的积极的评价意识。对象意识则主要指学生对对象的主动实践把握的意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只有自己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只有具有主体意识,才能抓住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机会,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可以这样说,学生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越大,从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调动自身能量,不断调整、改造自己以适应既定目标要求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应也会提高。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反复灌输“主体“意识,强调自我发展,主动成才。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角色有明确认识,教育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2.让积极情感充溢学生内心。

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认知因素是交通工具,那么非认知因素就是驾驶交通工具的人,对其有调节作用。传统教育体制下,认知因素普遍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但是,非认知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到漠视,其实学生精神领域,尤其是情感领域培养目标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必须要以积极情感的树立为基础。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必须能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起巩固作用,而道德知识和纪律的强化,在超出其范围之后,往往会起压制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负面效应。

3.让自我教育欲望调控学生行为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还要学生有自我调控能力的参与。所谓自我调控能力就是学生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使自我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能力。应该说具有主体地位的人,能自主地对自我进行调节和改造。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永远体现着个体对环境、自身及二者关系 的把握程度,而对三方面关系的把握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可以这样说,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调控能力,那么 他自己的主体地位越易得到巩固;反之,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那他就易不断产生被动感、挫折感。而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如此恶性循环,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因而,班主任有意识地提高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帮助,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心态、良好习惯。

三、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几个主要措施

1.营造主体性教育气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

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的土壤,班主任要协同各任课老师明确教育目标,并在学生中普遍开始宣传,大造舆论,通过板报、课堂评价、班会及日常言行中渗透这一思想,特别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尊重学生摆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使埋下的主体性种子发芽。教育家叶圣陶多次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教育;马卡连柯更是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尊重一个人……这些名言的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不仅要和每一位教师统一认识,而且要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确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情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

2.民主管理,平等相處。

主体意识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民主意识。民度意识 要靠民主方式来培养。而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是否真正贯彻民主是主体性教育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班主任应成为民主表率,学会与学生商量,学会真正尊重学生。应该说在实际教学中,不少班主任存在假民主的做法,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表面好似热热闹闹,公公平平,实际早已暗示;如若不从,必有后果。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价值?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商量,学会听学生心声并非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3.在实践中强化主体意识

之行要合一,落脚在于“行”班主任要把主体性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就要注重各种活动,特别是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如此,他们才会形成较稳定在思维定势,行为习惯。通过与教师的交往,通过在班级活动中自己在价值体现,学生才会由盲目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在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有如此的特长优势。

4.由点到面,及时鼓励与表扬

俗话说:见贤思齐,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收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良好效果。

总之,时代在呼唤主体意识,时代呼唤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时代更呼唤具有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建设者。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们改变观念,营造氛围,使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人格深入学生之心,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使之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领域的突破,使广大学生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情感主导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英语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情感态度的因素研究
亲,我站在你这边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