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古代语言的初步了解

2018-01-19陈许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语文学习

陈许

【内容摘要】作为刚刚离开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有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需要接触和适应,就拿语文来说,小学生学习的语文仅仅是局限于识字记词和背诵简单的古诗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见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变得越发重要和迫切,所以国家教育部就在初中课本上新添了文言文阅读,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让同学们初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古汉语了解 语文学习

之所以拿文言文来举例,是因为文言文是语文在实现小学到初中之间的过度的一个重要标识,同时在文言文的选择上,以简单易懂为主要原则,既不至于让读者感到枯涩难懂,又能从文字中体会到古语的神奇与奥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文言文所属的科目语文是众多科目的交接之点,学好语文,对其他科目诸如历史,政治来讲也是有所帮助的,同时,它也是学校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由此来看,对文言知识的学习便不能忽视了。

一、了解文言文及其初步结构

关于文言文,首先介绍一下定义。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论文言文的基本结构,目前中学课本选取的文言文多半是古代名篇著作诸如《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之类的其中一部分选段,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初期,对学生的价值观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谈到这类文章的结构,多从句式下手,和现代汉语类似,句式多分表疑问,表反问,表倒装,表后置等。例如,吾取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在句式结构中,语气助词和介词占据了半壁江山“啊”,“乎”,“矣”,“耶”,“与”,“之”等等字眼实际上在句子中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也可以忽略不计,而正是这些字眼才能衬托文章的感情,让上下句起到连贯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的具体步骤

以初中文言文《陈涉世家》为例:

第一步,整体阅读,掌握概况。

中学生在没有掌握足够的阅读古诗文能力时,应由教师带领,用现代汉语为同学们讲述文章的大意,学会通文会意,区分实词与虚词,例如本段“死即举大名耳”中耳一字便是虚词无意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乎,也是指代语气,加强作用。

第二步,分析标题,研究注释。

同绝大多数阅读题一样,题目是一篇文章不能忽视的重点,在很多情况下,文章的题目就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今天的例文《陈涉世家》选段介绍的正是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从标题便可以直接了解到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實词,而这些实词对接下来的阅读又颇为重要,课本与课外阅读往往会在这里添加注释,对此处的词语进行详细的解释。

第三步,反复阅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古代文人墨客作诗作文都大有讲究,从下接触古诗词的同学们也一定能在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中大概了解到古人对文章的韵律讲究和节奏章法。他们讲究知行合一,不过文言文与古诗文有所不同,古诗文的韵律处处体现,情感也融合在字里行间,而文言文往往通过记叙,描写一段事物或一段对话,来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往往出现在文章结尾,对读者起到警示或指引作用。

三、文言文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及答题技巧

如何让刚刚接触文言文的新生快速掌握新接触的这种文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其基础抓牢,字,词,句无一遗漏,实词,虚词,语气词,助词,代词等词性的含义及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句式的区分,从简单易辩的文章读起,具有一定知识储备量后再去攻读更具有难度的文体,同时有助益于我们之后的诗歌赏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具备一定阅读量后,在解决文言文方面的题目如选词断句,原文翻译等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在应试教育中,试卷上往往不会出现课本上已经学习过的文章,而是从课外选取文体类似的简单文章来检测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对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技巧,这类题目往往都是换汤不换药,虽然文章变了,实质上还是一样的内容,考察的部分也都集中在字词翻译和对文章传递的涵义的理解上,说的更为简单一点,只要熟悉了字词,对文言文的理解可以说就很容易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合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语文学习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新途径探析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