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8-01-19佟脆霞杨丽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佟脆霞 杨丽媛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是由于盆底组织受损所致的以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有研究显示[1],妊娠、分娩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盆底肌肉训练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规医学干预方法,主要通过对盆底肌肉的自主性锻炼,从而有效提高盆底肌肌肉收缩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产妇年龄<39岁;②初产妇且足月经阴道分娩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盆腔手术者;②产前合并有盆腔炎、阴道炎及泌尿道感染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86±4.42)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94±1.04)周。对照组年龄23~35 岁 ,平均年龄 (28.82±4.46)岁 ;孕周 38~41 周 ,平均孕周(39.91±1.09)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主要包括:①耻骨肌锻炼。指导患者自主中断排尿,然后继续排尿,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缩。②Kegel法锻炼。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肛门收缩训练、肛门、尿道收缩锻炼,持续收缩5~10 s/次 ,然后放松 5~10 s,连续收缩 15~20 min,2~3 次 /d,连续锻炼6个月。

观察组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的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采用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在治疗前指导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并将电极置入阴道内,参数设置:Ⅰ类肌纤维电刺激脉宽设置为 320~740 μs,频率设置为 8~32 Hz;Ⅱ类肌纤维电刺激脉宽设置为 20~320 μs,频率设置为 20~80 Hz。电流大小由0 mA开始并逐渐增加,以患者感觉盆底肌强力收缩且无疼痛感为宜。在治疗期间,根据治疗仪显示的压力梯形波指导患者行盆底肌肉训练。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纤维肌力,Ⅰ类肌纤维肌力主要是对盆底深部肛提肌进行判定,判定标准[2]:Ⅰ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1 s;Ⅱ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2 s;Ⅲ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3 s;Ⅳ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4 s;Ⅴ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5 s。Ⅱ类肌纤维肌力主要是对会阴肌及阴道浅层肌进行判定,判定标准:Ⅰ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1 s;Ⅱ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2 s;Ⅲ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3 s;Ⅳ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4 s;Ⅴ级:盆底肌肌肉收缩持续5 s。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肌纤维肌力比较 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级 1 例 ,Ⅱ级 6 例 ,Ⅲ级 19 例 ,Ⅳ级 17 例 ,Ⅴ级 11 例 ;对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Ⅴ级5例;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3例,Ⅳ级14例,Ⅴ级7例;对照组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级12 例 ,Ⅱ级 7 例 ,Ⅲ级 15 例 ,Ⅳ级 18 例 ,Ⅴ级 2 例 ;观察组患者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2例,阴道壁脱垂3例,子宫脱垂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8/54);对照组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4例,阴道壁脱垂7例,子宫脱垂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48%(17/5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是维持女性正常解剖结构的主要组织,主要参与正常的阴道收缩、排便、排尿等生理活动,且盆腔脏器极易受分娩和妊娠等因素而改变,从而导致Ⅰ类肌纤维肌张力的损害及Ⅱ类肌纤维肌收缩力的下降,从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等的发生[3-5]。盆底肌锻炼主要是通过自主性锻炼盆底肌肉群,从而有效延长盆底肌的收缩时长,提高肌肉收缩力,提高肌肉收缩协调能力,有利于盆底器官功能及结构的恢复[6-8]。电刺激生物反馈主要是通过将电极置入阴道内,并采取不同强度-频宽-频率等电流对盆底肌肉产生刺激,从而进一步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并能唤醒浅层及深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性感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盆底肌力。电刺激生物反馈主要是通过肌电位产生的图像进行直观的反馈,能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训练[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增强盆底肌的弹性及强度,并能有效抑制膀胱的收缩力,增强膀胱的储尿能力,因此大大减少了尿失禁的发生。生物反馈可将肌肉活动信号转化为视觉信号,从而使产妇能自主学会控制肌肉训练[5]。电刺激生物反馈还能有效提高盆底肌神经的敏感性,并能帮助患者学会正确的肌肉收缩习惯,有效提高了盆底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施以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尿失禁、器官脱垂症状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