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中喘证辨治浅析

2018-01-19高洋洋贾晶晶胡密密钱静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麻黄汤杏子桂枝汤

高洋洋 贾晶晶 胡密密 钱静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0

喘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分为实喘与虚喘,为后世论述喘证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无咳喘专论,但在书中可见“咳喘”“上气”等论述,并配有治法方药。研究《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论述,对临床辨证治疗喘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以病因病机为主,分类剖析如下。

1 表邪之喘

1.1 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谓:“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条谓:“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235条谓:“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第35条为外感风寒,邪客皮毛,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致喘,均以麻黄汤散寒解表,宣肺平喘。后两者虽为二阳合病,对阳明病只是告诫不可用下法,说明病情更偏重于表,可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也可出现喘而胸满,因此宜用麻黄汤治疗太阳病,使表解里自和。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桂枝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麻黄、杏仁相配,一宣一降以宣肺平喘,炙甘草和中。现代研究认为,本方具有明显的抗过敏哮喘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属于本证者。

1.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伤寒论》第18条谓:“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此条的“喘家作”是指素有喘疾的患者,复感风寒,新感引发旧邪而致喘作。第43条谓:“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本条则是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表证未解兼喘。前者喘为主症,后者喘为兼症,两者主证虽不同,而喘的病机一致,风寒束表,肺气不利,宣降失司。属于异病同治,治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中桂枝汤解肌发表调营卫,厚朴、杏子降气平喘。研究认为,本方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

2 水饮之喘

《伤寒论》第40条谓:“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条谓:“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此两条开始提出“伤寒,心下有水气”,提示了既有外寒,又有内饮,两者相互搏结,壅塞于肺,肺宣降失司而致喘。故用小青龙汤外散寒邪,内化水饮,使表里双解。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桂枝助其解表散寒,芍药与桂枝相配,可调和营卫,细辛、干姜、五味子一散一收,调节肺的宣发肃降,炙甘草和中。现代研究认为,本方具有抗组胺、平喘、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常被用于呼吸系统多种病证的治疗。

3 热实之喘

3.1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条为太阳中风,误用下法,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出现喘而汗出的兼证。此为表里同病,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清热止利,表里双解,热解而利止喘平。

3.2 麻杏石甘汤证:《伤寒论》第63条谓:“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谓:“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两条为太阳病误用汗法、下法,邪热反入里,致肺热壅盛,蒸腾津液,故汗出,肺失肃降故喘。因热邪入里,故表无大热,而此时无恶风、脉浮等表证,说明并非太阳中风病,因此不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肌,宜用麻杏石甘汤清解里热,宣肺定喘,方中麻黄石膏相配,清热宣肺之力更佳。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咽喉炎、肺炎等。

3.3 白虎汤证:《伤寒论》第221条谓:“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本条“脉浮而紧”虽与太阳伤寒证的脉象相似,但从“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可知,此属阳明热证,并非太阳伤寒。“腹满而喘”是由阳明气机壅滞,使肺气肃降失常所致。根据其他症状可知,均为阳明热盛,迫津外泄所致,治疗宜选白虎汤清热养津。

3.4大承气汤证:《伤寒论》第208条谓:“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212条谓:“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242条谓:“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以上几条都是说阳明燥热与糟粕互结,腑气不通,出现痞、满、燥、实、坚的阳明腑实证候。而“腹满而喘”、“微喘”、“喘冒一作息”皆是由燥热与糟粕互结,胃肠之气阻塞不通,气机上逆于肺所致。宜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腑气通畅,则喘冒自愈。方中大黄、芒硝泻下,厚朴、枳实除满消痞,通达肠胃之气,助大黄、芒硝泻下。第218条谓:“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本条脉沉说明病位在里,却用汗法,使津液丢失更多,增加了胃肠的干燥,使大便更难。而“伤寒五六日”则说明疾病初期为表证,现邪气已入里,病程较长,且脉沉,即使仍有发热,也是里热,不可用汗法。此条是提醒后世医家注意此类问题。

4 痰涎上逆

《伤寒论》第166条谓:“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此类“不得息”是由于痰涎内盛,阻于胸膈,使肺气升降失司,喘促上逆而致。除此外,本证还伴发热恶寒,但无桂枝汤证的头痛、项强等,脉微浮。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用瓜蒂散涌吐痰涎,使气机得畅。但应注意瓜蒂有毒,切忌过量。

5 阳脱之喘

《伤寒论》第299条谓:“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少阴病失治误治六七日,元气离根,肾不纳气,出现浅呼吸者为死证。故362条谓:“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本条“微喘”机理与前者相同,均属于阴阳离绝之候,预后不良。仲景虽未设方药,但应急投回阳救逆之剂如四逆汤类。

综上所述,可知仲景辨治喘证可分表里、寒热、虚实,治喘并不拘泥于平喘,而是根据病位、病性、病势等因势利导,使邪去气机畅则喘自平。喘为临床常见证候,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于临证时要有整体观念,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猜你喜欢

麻黄汤杏子桂枝汤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一个人
秋 的 岁月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02例
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