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青花瓷画与中国画的渊源

2018-01-18/钟

景德镇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气韵青花瓷青花

/钟 剑

当欣赏者漫步在陶瓷艺术展大厅时,看到一幅幅动人的蓝色基调覆盖着各种陶瓷载体上时,他们的第一感受几乎是在赏析陶瓷国画艺术。这是青花瓷画与中国画之间的美学原则,笔墨、气韵、精神意境等的相通表现,以及技法上遵循着互相传承借鉴的原则有着绝对的关系,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共性。陶瓷青花艺术虽然从中国画及民间美术发展而来,一眼望去虽与中国画看似相似,但细心品味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青花是一种釉下彩技艺,以青花颜料(氧化钴)为手段,根据坯体造型的不同再寻找构图方式,有别于宣纸的平面创作,但它充分吸收了中国画中点、线、面的特点,讲究笔墨、气韵,形成了独具韵味的陶瓷青花艺术语言。

一、异流同源

清秀素雅的青花瓷,料色青翠欲滴、釉色晶莹玉润。青花瓷在唐朝和宋朝就开始形成,但最终还是在元朝走上成熟。历代传世佳作,它们黑白虚实的布局,点线面的运用,既吸收了中国民族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技法。它讲究的是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扬、线条流畅、落笔生根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使青花形成一种幽雅、静致的艺术风格。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拥有深厚国画功底的艺术家才能在青花瓷上绘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境。既然青花瓷与中国画有这么深的渊源,有必要谈谈它们的共性。

新石器时代陶器诞生后,由于古人不满足陶器的各种造型,为了美化陶器,将动物纹样和人们渔猎等劳动场景开始再现到陶器上。历经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发展过渡,陶画在长江、黄河流域已成为原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岩画和彩陶相继得到发展。该时期也正是瓷画与中国画之间最早的契合点。在漫长的岁月里陶器的发展是必然的,当陶器发展为瓷器后,艺术的展现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画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呈现于瓷胎上。如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的表现内容,虽然还得不到考古学家的确切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半坡氏族当时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是当时画者基于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这种绘画形式,显然与当时“阴魂升天”的迷信思想有关,极具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以致后来宗教思想的不断潜入,禅画脱尘境界的一种不立文字,使得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如《观音图》《罗汉图》《鬼谷子下山图》等等,而这些图纹又恰恰被陶瓷绘画所运用。所以从艺术形式来说中国画与青花瓷有着千丝万缕的共性,带有同样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因此在审美性和历史性上,二者属异流同源。

中国画与青花瓷画,它们的精神意境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美的感受,源于绘画的生动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美萃取后再集中展现,致使精神意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美”。这种“美”均是心灵与外物的结晶,是中国画与瓷画在对精神意境追求和描绘上的共同特点。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意是绘画应注重创作者内心的感悟,强调精神意境的传神写照。这种传神写照之论调在陶瓷绘画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发挥和创新,如“青花大王”王步的直筒形写意青花诗画人物笔筒,该作运用了中国画的没骨画法,以青花的分水技法渲染画面,青花色调沉着稳定、层次分明、构图丰富、穿插有致,画面充分展现了禅者有禅的创作思路。笔筒的另一面却应用了中国书法艺术,诗书布满整个画面,再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整个作品清新自然、韵味无穷,尤其注重自然景物与人物内心情愫的融合,充分体现了水墨写意在青花瓷画上的运用。

中国的水墨画其色深浅变化不仅可以表现物象的固有色彩感觉,还可以表现物象的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质量的轻重。陶瓷艺术中与之相似相通最为接近的也就是写意青花,写意青花虽然只有一种色彩,但是经过陶瓷艺术家们调料的技法,料分五色,同样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二、“六法论”主导青花艺术

任何造型艺术都离不开“气势、气度、气韵”这是绘画创作的基调。谢赫的“六法论”中提到:“①气韵生动是也。②骨法用笔是也。③应物象形是也。④随类赋彩是也。⑤经营位置是也。⑥传移模写是也。”这“六法”的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可见“气韵”在中国画以及陶瓷绘画艺术里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而气与韵之间,尤“以气为主”,“气”即“笔气、墨气、色气”是中国画艺术结构中技法含义,而这种技法含义中的“气势、气度”的精神意志,恰恰被瓷画所吸纳,因此增添了陶瓷绘画艺术的观赏性。可见“六法”主导了中国画的精髓,同时也主导了青花绘画艺术,尤其是近代文人画,他们以“气”彰显绘画主流。王步的青花《钟馗逍遥图》,该作画工精湛、表情逼真、维妙维肖、生动活泼、威风凛凛。尤其是钟馗扇边露脸设计,张嘴神情,人物的“气势、气度、气韵”全部突显出来,生动概括了人物形象和动感,画作把握了主题的精神实质,汲取主题的内在神韵,作者很好地把握了青花单一色调的创作,将自我精神情感熔铸到绘画主题之中进而获得了内在神韵,不愧为佳作。虽然青花绘画与中国画在表现和用笔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呈现效果却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三、相同于笔墨之法

青花瓷艺术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很接近,都是用毛笔进行绘画,而绘画过程中又都是在一种色彩中追求多种色彩的表现和手法,水墨画里含有浓淡虚实、明暗、远近的变化和丰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笔墨之间恰到好处。所谓“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所谓“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两“法”合并被称之为“笔墨之法”。在绘画理论上,“笔”为主导,“墨”随笔出,从而完美地描绘出物象,表达出意境,最终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等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由于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用功相通,它的绘画神韵自然也依托于笔墨。因此也就有了笔墨必先行之理,笔墨之功也就成了艺术家千锤百炼的功底。当然有功底没有领悟笔墨情趣也难以达到升华,所谓领悟实则就是 “意境”,而意境又是触发笔墨的主观情感发挥,它们环环相扣,其中缺一笔墨都难以达到古雅萧洒,清淡空灵,物化天然的意趣、生机和活力。人们之所以把中国画与瓷画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笔墨意趣上属艺疏理同,尤其是元青花表现形式更具水墨意趣。陶瓷坯胎具有吸水性,犹如宣纸,用水性的青花材料在干坯胎上飞笔作画,犹如在宣纸上挥豪泼墨,造就了一种胜形胜意、笔简意骇、笔墨浑厚的崭新艺术表现语言。写意青花瓷追求在一色中求变化,一色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有淡中藏虚,深中求实,讲究的是笔断而意不断,这就是写意青花瓷的表现手法及形成的广泛运用,青花淡雅的色彩给人以清爽和纯朴感,青花瓷之所以征服世界,除了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性之外,再就是内在胎质与外在笔墨运用一致,最终达到浑然一体所呈现的风韵是分不开的。

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他们都懂一个真理,那就是:要想在陶瓷绘画艺术中有成就,就必须修养好中国画。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画里的气韵表现、精神意境、笔墨意趣等处处影响着陶瓷青花艺术。

猜你喜欢

气韵青花瓷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