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在城乡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中的作用

2018-01-16王智明

中国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员学业

王智明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衍生出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个概念,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一体化,是国家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隶属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个子命题。

十多年来,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发挥了巨大的调节作用,我们对河南省的南阳市宛城区、洛阳市洛宁县、商丘市雎阳区、信阳市浉河区、平顶山市石龙区、焦作市沁阳市(均为同时具有中心城区和乡镇的县或区)等6个县区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城乡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科结构等“硬件”指标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30~40岁的占74.6%,对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的满意度是85.56%,乡镇的教师的更新正处在年轻化、知识化的进程中。

事实上,拉开城乡教师差距的是“软实力”,即教师的育人理念、课程实施能力、教育教学的任务形式等。如果没有教研、科研方面的助力提升,长期发展下去,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将与城市教师不在一个“段位”,且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均衡发展只是停留在“标准化校园建设”的表面现象,师资内涵发展的均衡,终是镜花水月,农村孩子享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奢望。

中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国家特色教研制度。全国有多少个县(区),就有多少个县(区)级教研室,县(区)级教研室是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部、教学指挥部和智库。95.93%的农村教师和100%的城市教师认为,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能力的过程需要教研室的指导。教研室在推进城乡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中,能够并且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教研室在促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层教研室在城乡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方面、在均衡城乡教师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1.利用区域联动教研促进城乡教师的业务交流

依托区域联动教研的形式,教研室牵头组织跨城乡的教研活动,以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在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体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面对面的、有明确教研主题的、以课例为载体、以专家引领为主、专家答疑、与教师互动的现场交流方式,既接地气,又能解决实际

问题。

2.指导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在学校师资条件有限的现状下,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而校本教研的水平,城市学校明显优于农村学校。教研室培养并利用农村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学科中心组组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可以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成效,从而促使校内各学科的教师均衡发展。学校是教育系统的最小单位,每个学校的学科之间均衡、师资平均水平的达标度,是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的基础工作,县(区)级教研室对农村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对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是事半功倍的。

3.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熟知,并能利用平台上的资源,特别是在教师准备上各级优质课的时候,“一师一优课”部级课例是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除此之外,方便快捷的微信群、微博、QQ群等专业群,可以满足教师繁忙工作间隙的碎片化交流和学习。区域范围内的、以当地教研室教研员为主要组织者的网络教研、微信教研,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专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小而微的问题解决,针对性更强,在日积月累和不知不觉间,城乡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加融合。

二、基层教研室不能满足城乡教师一体化配置需求的表现

同时,在县(区)级教研室的职责范围内,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不能满足城乡教师一体化配置的要求。

1.指导学校课程建设方面

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的表现就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建设方面,城乡差距巨大,表现在农村学校的课程知识匮乏、课程规划能力弱、课程意识不强等现实,基层教研室在指导和促进农村学校的课程建设上,应提到与学科教研教学同样的高度,让每门课程所承载的国家意志得到有效落实,防止出现教学和课程分离,“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同时,关注各级课程的整合、注重多样化的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教研员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明显薄弱,一方面是因为教研员常规教研的工作量大,没有余力进行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是针对教研员的课程理论、课程建设方面的专项培训

很少。

2.县(区)级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问题

学生的学业质量直观反映教师落实国家课程的程度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完善县(区)级层面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教研室以学业质量评价结果为证据,对城乡教师一体化配置方案提出建议,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县(区)级教研部门的学业质量监测水平,与教育部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监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3.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体系

广义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存在于城乡之间、城市强校和弱校之间,乡镇的中心小学和成建制小学、偏远的教学点之间。如果能够研究、開发和实施科学的、完善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师德素养、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业绩水平做定性或定量的评估,避免仅以学历、职称、年龄等硬指标简单化处理,可以有效规避资源配置中的人情关系成分,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教师公平配置。目前来看,有关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体系在绝大多数基层县(区)是缺失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在城乡教师一体化配置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国家或者各省对县(区)级教研员队伍进行课程理论、课程建设、课程指导方面的专项培训。有关课程的各级培训,对校长层面的培训较多,但是教研员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

第二,进行规范化的县(区)级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和监测队伍建设。学业质量监测的结果与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有很高的相关度,学业质量代表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教研部门可以提供学业质量监测报告,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日常的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城乡教师平均水平的可持续提升。

第四,科研带动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由教研员或者学科带头人、名师等申报和主持跨城乡的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城乡教师的深度交流和学术探讨。这种做法不涉及外部的人事变动,但会引发课题组内部的城乡教师甚至周边教师的观念更新,有利于城乡教师在专业层面的、深度的一体化发展。建议各级教科研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将城乡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单列,或者在原有规划课题中分出一定比例用于城乡共同研究的课题。

(作者系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教体局教学研究室教科室主任)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员学业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走进大山里》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