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2018-01-16沈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市景观表达美学

沈玲

摘 要:什么样的造景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佳状态?在现今这样一个“注重精神需求,强调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唯体验至上”的“心”时代环境下,一个充满美学情感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对人们的一种感情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与情感美学相融合的途径,深思如何才能使景观超越感官刺激而投予心灵以理想的光辉。

关键词:美学;情感;城市景观;表达

随着快节奏的现代城市商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人们在生理、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些压力,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需要有一种情感化的空间加以缓解与平衡。如何将城市景观设计得有深度、有思想、有灵魂,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景观体验和享受?这是值得景观设计师们深思的问题。

一、理论阐述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是介于感性与理性心理活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

当人们流连于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之中,当人们陶醉于一幅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中时,一种奇妙的美感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那么美起源于什么?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各个学科,各个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美的载体是客观的,通俗一点说,美就是人们的一种感觉,一种大脑对某种物质存在所做出的美与丑的判断。美感的本质在于人从自然事物上看到自身的价值,审美并非是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附着在它们身上的一个自我的欣赏。因为“美也是移情活动赋予对象的一个属性,对象原本没有美,只是由于人的移情活动,对象才有了美”。

景观作为一种符号,体现了相对于自然的一种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它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一种艺术的、富有精神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于一体的学科门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手段,促进人与人和谐的载体。因而,场所情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也就显得如此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在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对话已由原来单纯的物质享受向精神愉悦慢慢轉化,从有形需求满足向无形需求满足不断转化。现代社会,人们对景观的可参与性和娱乐性要求越来越高。景观作品的价值并不单纯在于设计的构思、创作和劳动,而更在于景观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环境情感,让人们身在其中时感受到空间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空间环境设计的目标。

二、情感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价值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使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因而,城市景观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空间形状、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而要深入了解人类的需求,研究环境空间中人的行为特点、认知能力及空间使用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将设计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内心的心意状态相结合,即给审美意象灌注活跃的生命情趣和神韵,人视天地万物为生命的主体,与天地万物相往来,交流共感,相生相息,达到一种平等的状态: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把自然事物人格化,并建立一种双向的交流对话关系。进而,使设计主题的特定情感散发到所见所感的事物当中,使对象染上某感情色彩,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金圣叹:“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凭栏人》散曲)这句话,以人和花作为主客体,将人与花相互融合,仿佛呈现一幅画面“人在花之蕊,花在人之心”。两者不再是相互分离、互不相连的两个元素,而是紧密相连、相互渲染、相互推进升华,从而使情感更加深刻,意蕴更加深远,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而进行景观审美性表征创作应该从创造意蕴美的角度出发,解决当前景观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如“美”“善”“真”的混同,意义的缺失、品位低下,流于形式、缺少内涵,忽视具象美、意象设计程式化等问题。

需要明白把握设计特征是情感表达的前提,确立设计主题是情感表达的根本,挖掘文化内涵是情感表达的关键,创新艺术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营造完美意境是情感表达的标志,这对人们进行景观设计和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情感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城市园林景观是在现代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向城市居民提供大量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城市景观空间的营造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整体形象,进而对生活、工作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城市景观对于优化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诗词歌赋下的“情境”是阳春白雪,那么历史事件、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下的“意境”便是下里巴人。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得了阳春白雪,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下里巴人。所以,只有将情景和意境进行完美结合,体现出景观深层次的意蕴美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城市景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承载着人类的三种实践活动形成的关系,即求真、求善、求美。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达到一定高度时,融合成一体。求美与求真是景观创作与欣赏活动中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求景观能够提供审美意蕴与认知意义。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还应该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层次合理展开:

(一)宏观层次的美学(城镇分布与城市形象)

宏观层次的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在一定区域内的城镇分布,城乡一体化规划与景观设计,城市的格局与形态、功能组团、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分区特色与舒适的环境、城市出入口、土地利用与活动场所等。在对宏观层次的城市景观设计进行评价时,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优美的城乡视野成为重要准则。包括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组织与利用,视觉特征物的适宜性和可视性,整体高度轮廓和体量的协调性,与传统景观的协调性等。endprint

要善于利用城市建筑形态和线条来丰富景观空间,巧妙地利用城市元素,结合城市的所处位置,与城市的人文风貌、历史文化、水利地形等特点保持一致,创造出整体效果与城市风貌相和谐的,顺应天时、符合地理、满足人和的景观氛围。更注重于城市的关键性特征与自然景观的构成;注重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源的物质的和视觉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二)中观层次的美学(建筑物与空间)

中观层次的城市景观设计包括用地布局、建筑设计、交叉口与广场、街道和路网格局、视线走廊、连接度与整体性、体量与高度、地标物、开敞空间和公园、人行道与步行系统的连接等内容。

在空间布局上,要与整个城市景观和谐一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色彩、大小、比例上要拿捏好分寸;在形态上丰富多彩,让人们在城市景观空间中游览时,景物图画效果绝不是静止的,人随景换,景随步移。主要关注开发建设对自然景观的物质和视觉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人工建造物的适宜性和视角的关系,对光和空气的穿透性影响,与步行道格局的协调性,与城市整体立面轮廓和体量的协调性,与地方传统的协调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三)微观层次的美学(使用者环境)

微观层次的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建筑物的人的尺度、街道陳设、材质颜色和纹理、过渡的处理、广告和标志、街道景观等。微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设计相辅相成。景观设计上要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在细节上进行开拓和创新以增强建筑的整体张力和表达效果;要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的内部空间、及其与外部空间的连接,如景观建筑的大小、颜色、比例、风格等,在细微处见真章。在对微观层次城市景观设计进行评价时,自然方面主要关注功能上的适宜性。人造方面主要关注街道结构和功能的适宜性,创造好的步行环境,人的尺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空间的创造等。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仅要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还要满足当地民众的人际交往、居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倾向,人性化景观,情感需要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腻。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历史,依据城市所处地形特点,进行谋篇布局,产生一种大自然的大气感。化整为零,自然构图,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的开敞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大环境,进而影响工作、生活其中的居民。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法自然”,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努力创造具有“心”时代环境精神的城市景观空间,使城市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相信在未来景观设计过程中,将会更加关注人类的情感,未来的城市景观设计将更具人性化,更能深入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进而使城市景观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提升整个城市景观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章.中西“移情说”试比较[D].南开大学,2006.

[2]刘晓光.景观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3]段汉明.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郭君洁.特色城市环境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5]陶涛.城市设计思想下的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表达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