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实现形式

2016-12-23张广慧尹常永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23期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新能源价值

张广慧 尹常永

摘 要: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的推动下,清洁能源将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针对能源互联网在国内的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并对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能源互联网的实现形态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新能源;价值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052

1 能源互联网概述

1.1 国内能源互联网概述

国家电网集团董事长刘振亚在2014年7月美国 IEEE 会议上,提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议。与此同时北京市电力公司带头承担国家科技部 863 课题"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关键技术”的项目研究,开展城市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1.2 能源互联网简介

以特高压电网为主要经络,以输送低碳,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为目的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能够将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电能的传输,并与其他传统能源传输方式互相取长补短。能源互联网是各类电源和用户的网络枢纽,即将作为全球能源交易的载体,可优化配置电源资源和用户资源;同时还可将清洁能源送至不同用户。

2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

2.1 泛在互联

泛在互联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能源互联网是建立在国家所有的发电资源上,同时能满足小到照明取暖大到化工的各种用户的需求。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能源基地的互联,既可以是大型的水电、风电或者太阳能发电,也可以是小型楼宇、用户的能源。

2.2 对等开放

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对等开放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广泛性提供必要的基础。能源互联网本身就是针对新能源,多用户而产生的时代产物。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平台。所有能源应该同等待遇的接入能源互联网,甚至可再生能源应得到相应的优惠。要抱有能源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能源的使用者的态度。接受各种小型用户的加入,才能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也将得到更多的用户。

2.3 低碳高效

低碳高效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能源互联网将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目的指在接受小型新型能源的接入。为适应用户的需求可同时接纳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大规模传输清洁能源。为城市和农村电气化提供安全可靠的动力。

2.4 多源协同

多源协同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在用电高峰期,只依靠小型集散新型能源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此时就需要大型发电公司的介入。在用电低峰多余的电量将通过电生天然气技术储存起来,或者电生氢技术将电能储存为清洁的新能源,利用到城市,社区的生活中去。

2.5 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是能源互联网的必要特征。相比与传统的能源传输,能源互联网不需要大型的管道运输,交通运输;只需要建立可靠地电器网络。同时能源互联网具有高标准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3 能源互联网的实现基础

能源互联网被视为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的产物,同样将以类似互联网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的生活中。

3.1 源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互联网是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用户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而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就是将所有潜在的小型用户通过电力网络链接,将用户多余的电量输送到电网,继而传输到用电量多的城市或者发电不方便的地区。

3.2 源于大电网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主要针对电网在配置范围、调控能力、双向互动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的融合,而演发出的能源互联网能全面提升电网性能,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

3.3 源于多种能源综合优化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主要强调多种能源网络的高度耦合。作为大型的网络系统,需要能源互联网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承载多用户的供应情况。能源互联网利用能量集线器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能量集线器类似于能量转换的基站,同时也作为能量传输的枢纽。它可以将电力,交通、天然气和信息网络有效的结合。形成更加庞大的网络的同时解决能源互联网的调峰问题。

参考文献:

[1]查亚兵,张涛,黄卓等.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06):702-713.

[2]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04):1-10.

[3]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4]周海明,刘广一,刘超群.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电力,2014,47(11):140-144.

[5]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6]黄仁乐,蒲天骄,刘克文等.城市能源互联网功能体系及应用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09):26-33.

[7]任东明,谢旭轩,刘坚.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初析[J].中国能源,2013,35(10):6-10.

[8]谢高岗,张玉军,李振宇等.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2,35(06):1109-1119.

[9]范松丽,苑仁峰,艾芊等.欧洲超级电网计划及其对中国电网建设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0):6-15.

[10]殷树刚,苗培青,拜克明等.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提高全球能源使用效率[J].中国电力,2010,43(02):1-5.

[11]姚良忠,吴婧,王志冰等.未来高压直流电网发展形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4):6007-6020.

作者简介:张广慧(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气工程领域。

猜你喜欢

能源互联网新能源价值
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一粒米的价值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给”的价值
浅谈能源互联网储能节能技术发展及应用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绿色新能源